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世国
作品数:
4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电镜室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甘习华
南京林业大学电镜室
蓝莹
南京林业大学
徐柏生
南京林业大学电镜室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农业科学
主题
2篇
锈病
2篇
扫描电镜
1篇
淡竹
1篇
叶片
1篇
越冬
1篇
潜育期
1篇
细叶结缕草
1篇
梨树叶片
1篇
结缕草
1篇
病后
1篇
超微
1篇
超微结构
1篇
超微结构变化
机构
4篇
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4篇
周世国
2篇
甘习华
1篇
蓝莹
1篇
徐柏生
传媒
2篇
南京林业大学...
1篇
华南农业大学...
1篇
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1篇
1995
1篇
1994
1篇
1992
1篇
1991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竹杆锈病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995年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竹杆锈病病原菌(Stereostratumcorticioides)孢子的形成、病组织中菌丝分布和危害性。观察发现竹杆锈病病原菌的夏孢子开始产生时仅是产孢细胞顶端的囊状膨大,表面光滑无疣,随着夏孢子的发育成熟,表面开始出现疣状突起,最后发育成为小刺状突起。冬孢子堆中最初形成的一层冬孢子柄短而粗,以后产生的冬孢子柄细而长。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最初是埋生在角质层和1至2层表皮细胞下,最后突破表皮细胞层和角质层而外露。病组织中病原菌菌丝仅在寄主胞间隙中扩展,并不进入寄主细胞内,而仅以吸器形式进入寄主薄壁细胞和筛管中吸取营养。竹杆锈病的发生只能引起竹杆表皮细胞的坏死,并不能引起整株竹子枯死。而竹杆锈病的发生所造成的伤口却为后期病原菌提供了侵入和定殖的场所,这种后期病原菌的定殖和生长可能是导致病斑以上竹子枯死的主要原因。
周世国
甘习华
姜力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淡竹
竹杆锈病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4
1994年
竹杆锈病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周世国,甘习华,姜力(南京林业大学电镜室,南京210037)本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竹杆锈病原孢子的形态,病组织中菌丝分布和致病机理。观察发现竹杆锈菌的夏孢子开始产生时仅是产孢细胞顶端的囊状膨大,表面光滑无疣状突,...
周世国
甘习华
姜力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梨树叶片感染锈病后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梨树叶片被锈菌侵染后寄主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叶细胞对锈菌吸器侵染的反应是不同的。根据寄主细胞对吸器侵染反应的方式,将寄主细胞分为四类即过敏性细胞、抗性细胞、易感细胞和敏感细胞。这四类细胞在受侵后,过敏性细胞原生质体会发生过敏性坏死;抗性细胞的胞壁伸长加厚;易感细胞超微结构不发生变化;敏感细胞各种细胞器超微结构都发生变化。
周世国
徐柏生
甘习华
姜力
关键词:
锈病
超微结构
细叶结缕草锈病的研究
被引量:10
1991年
细叶结缕草锈病(Puccinia zoysia Diet)主要以菌丝在冬季未枯死的草叶上越冬。次年产生的夏孢子堆为主要初次侵染来源。人工接种在20℃~35℃之间潜育期为7~12天,在25℃潜育期仅为7~9天。细叶结缕草锈病发病高峰期随草坪种植早迟和越冬菌源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多在5~9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粉锈宁乳剂对细叶结缕草锈病效果明显。
周世国
蓝莹
关键词:
细叶结缕草
锈病
越冬
潜育期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