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少余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纳米
  • 2篇毒性
  • 2篇氧化锌
  • 2篇丝纤维
  • 2篇细胞
  • 2篇纤维
  • 2篇纳米氧化锌
  • 2篇抗菌
  • 2篇抗菌作用
  • 2篇海丝纤维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毒性作用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疾病
  • 1篇神经元
  • 1篇顺铂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外周

机构

  • 5篇嘉兴学院

作者

  • 5篇周少余
  • 3篇徐水凌
  • 2篇张成文
  • 2篇曹丽莉
  • 2篇顾小红
  • 1篇周新妹
  • 1篇汤璧嘉
  • 1篇曾宪智
  • 1篇王晓凑
  • 1篇林雪平
  • 1篇王小琴
  • 1篇朱逢佳

传媒

  • 2篇棉纺织技术
  • 1篇上海纺织科技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海丝活性纤维的研究进展
2009年
周少余曹丽莉徐水凌
关键词:纳米海丝纤维金属离子纤维产品吸收性能
地塞米松降低顺铂对肝癌原代细胞的毒性效果
2009年
分离2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原代细胞,悬于2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并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细胞计数。再经不同浓度的顺铂+/-地塞米松处理,采用MTT法检测肝细胞癌原代细胞增殖状况,评价地塞米松对肝癌化疗效果的影响。在2例肝细胞癌的原代细胞培养中,地塞米松均有降低顺铂对肝细胞癌的原代细胞的坏死作用,增加了肝癌细胞的存活率。说明地塞米松对顺铂的细胞毒性有降低作用,可以缓解肝癌伴肝功能减低患者的化疗毒性作用。
周少余王小琴林雪平周新妹顾小红张成文
关键词:顺铂化疗地塞米松
纳米氧化锌海丝纤维的抗菌和细胞毒性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含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锌的海丝纤维的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以及纳米氧化锌海丝纤维洗脱液对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细菌生长抑制的定性和定量试验测定抑菌圈直径及抑菌率;采用MTT法细胞毒性试验测定纳米氧化锌海丝纤维洗脱液体外对Vero细胞的相对增殖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确定相应毒性等级。结果表明,含0.2%、0.5%、0.8%、1.5%纳米氧化锌的海丝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5、2.45、2.50、2.75 cm和2.45、2.85、3.05、3.35 cm,抑菌率分别为63.97%、73.02%、88.31%、96.43%和72.50%、83.75%、88.75%、97.58%;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则为2.85、3.00、3.20、3.25 cm。含0.2%、0.5%、0.8%、1.5%纳米氧化锌的海丝纤维洗脱液的毒性反应级别均在2级以下,基本属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好。
周少余徐水凌朱逢佳曹丽莉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海丝纤维抗菌作用细胞毒性
纳米银与纳米氧化锌纺织材料抗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观察不同浓度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纺织材料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作用。采用细菌生长抑制的定性和定量试验,测定含不同浓度的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纺织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抑菌圈直径及抑菌率。结果含0.5%、0.7%、1.0%的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锌纺织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抑菌率则分别为95.13%、95.13%、97.57%和95.13%、90.27%、92.70%;相同浓度的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锌纺织材料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抑菌率则为73.57%、62.97%、78.83%和78.83%、57.70%、100.00%。由此可见,低含量的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纺织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抗菌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更为显著。
周少余徐水凌王晓凑顾小红
关键词: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纺织材料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可行与可信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外周血干细胞可转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而且已经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试验治疗中取得了可喜效果,如何优化其培养条件,使其扩增并定向分化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就近年来外周血干细胞在脑损伤、遗传缺陷性或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以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neural,repai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9);应用计算机以外周血干细胞、神经、修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9)。结果与结论:共收集221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方面的文献,中文41篇,英文180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外周血干细胞能在体外扩增,转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可以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受损处,分化成类神经元,并改善受损区域的相关功能。关于外周血干细胞的分化机制目前了解不是很充分,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外周血干细胞具有的表面标记抗原与其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虽然关于外周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研究有许多,但是研究人员一直无法确定一个可靠的可以直接标记外周血干细胞的标志。由于CD34功能尚未明确,一直被公认为参与早期造血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标志物的理论近年受到挑战。如何提高外周血干细胞在体内的成活率,以及提高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分析。
周少余张成文汤璧嘉曾宪智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神经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