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殿照

作品数:77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电子电信
  • 5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3篇分子束
  • 33篇分子束外延
  • 19篇半导体
  • 17篇氮化镓
  • 17篇GSMBE生...
  • 15篇GSMBE
  • 13篇半导体材料
  • 9篇X
  • 8篇GAN
  • 7篇异质结
  • 7篇晶体管
  • 7篇二维电子
  • 7篇二维电子气
  • 7篇分子束外延生...
  • 7篇ALGAN/...
  • 6篇INP
  • 6篇GAAS
  • 5篇电子迁移率
  • 5篇迁移率
  • 5篇XGA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微...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77篇孙殿照
  • 40篇曾一平
  • 37篇孔梅影
  • 31篇林兰英
  • 30篇王晓亮
  • 25篇李晋闽
  • 20篇刘宏新
  • 19篇李建平
  • 16篇朱世荣
  • 15篇王军喜
  • 13篇胡国新
  • 12篇刘成海
  • 11篇刘金平
  • 11篇刘学锋
  • 10篇黄大定
  • 7篇侯洵
  • 7篇王占国
  • 6篇郑海群
  • 6篇李灵霄
  • 6篇高斐

传媒

  • 25篇Journa...
  • 5篇第六届全国分...
  • 4篇半导体情报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固体电子学研...
  • 3篇第五届全国分...
  • 2篇电化学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功能材料与器...
  • 2篇中国电子学会...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物理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光散射学报

年份

  • 2篇2004
  • 4篇2003
  • 10篇2002
  • 10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6篇1998
  • 9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88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乙硅烷及固态锗源外延生长应变GeSi/Si合金
1997年
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法成功地生长出应变GexSi1-x/Si异质结合金,所使用的源分别是乙硅烷和固态锗。用固态锗取代气态锗烷,既保留了生长中由氢化物裂解产生的氢原子在生长表面上的活化作用(surfactanteffect),又利用了固态源炉通过挡板能够迅速切断分子束流的优点。样品的X射线双晶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光荧光测量表明GexSi1-x合金具有较好的晶格完整性及平坦的异质结界面。
刘学锋李建平刘金平孙殿照孔梅影王占国
关键词:硅化锗分子束外延
In_xGa_(1-x)As/InP应变量子阱中激子跃迁能量随In组分的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研究了InxGa1-xAs/InP应变多量子阱中激子跃迁能量随In组分的变化.用国产GSMBE设备生长了五个样品,这五个样品的阱宽均为5nm,垒宽均为20nm,唯一的不同之处是阱层中的In组分不同,In组分从0.39变化到0.68.用X射线双晶衍射及计算机模拟确定出了各样品阱层中实际In组分.用光致发光谱(PL)、吸收谱(AS)、光伏谱(PV)确定出了样品中的激子跃迁能量.对量子阱中的激子跃迁能量随In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对给定阱宽的量子阱,随着In组分的增大,量子阱中11H和11L激子跃迁能量减小.11H与11L激子吸收峰间距随In组分的变化而变化,对5nm的量子阱,当x=0.42时,n=1的重、轻空穴量子化能级简并.当x<0.42时,11L激子跃迁能量小于11H激子跃迁能量;当x=0.42时,11L激子跃迁能量与11H激子跃迁能量相等;当x>0.42时,11L激子跃迁能量大于11H激子跃迁能量.
王晓亮孙殿照孔梅影侯洵曾一平
关键词:应变量子阱化合物半导体
Si衬底上无裂纹GaN膜的GSMBE生长
通过采用短周期的AlN/GaN超晶格和低温AlN夹层,我们首次在国内用气源MBE方法在Si(111)衬底上获得了厚度约为1微米左右的完全无裂纹的GaN外延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在原生的薄膜表面的小丘状Ga面特征,并...
罗木昌王晓亮刘宏新王雷李晋闽孙殿照曾一平林兰英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氮化镓半导体材料
文献传递
In_xGa_(1-x)As/InP应变多量子阱P-i-N结构的GSMBE生长及X射线双晶衍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在国产CBE设备上,用GSMBE技术在国内首次生长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阱层具有不同In组分的InxGa1-xAs/InP应变多星子阶P-i-N结构材料,阶层中的设计In组分从0.39变化到0.68.用X射线双晶衍射对该组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用X射线衍射的运动学模型对衍射图样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确定出了该组样品阶层中的In组分、阶宽及垒宽.结果表明,每个样品的DCXRD衍射图样上均至少可以看到14个锐而强的卫星峰,且模拟曲线与测得的衍射曲线符合得相当好,说明材料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质量;样品的设计参数与计算机模拟得到的参数基本一致,说明生长过程可以很好的控制.
王晓亮孙殿照孔梅影侯洵曾一平
关键词:应变多量子阱GSMBE生长X射线双晶衍射
As+注入Si1—xGex的快速退火行为
1996年
用二次离子质谱对As+注入Si(1-x)Gex的快速退火行为进行了研究.Si(1-x)Gex样品中Ge组分分别为x=0.09,0.27和0.43.As+注入剂量为2×10(16)cm(-2),注入能量为100keV.快速退火温度分别为950℃和1050℃,时间均为18秒.实验结果表明,Si(1-x)Gex中As的扩散与Ge组分密切相关,Ge组分越大,As扩散越快.对于Ge组分较大的Si1-xGex样品,As浓度分布呈现“盒形”(box-shaped),表明扩散与As浓度有关.Si1-xGex样品中As的快扩散可能与未激活As的快速退火行为有关.就作者所知,离子注入As在Si(1-x)Gex中的扩散研究,以前未见报道.
邹吕凡王占国孙殿照何沙范缇文刘学锋张靖巍
关键词:退火SIGE
分子束外延Ⅲ族氮化物场效应晶体管材料
本文报道了使用NH<,3>-MBE技术和PA-MBE在C面蓝宝石上外延高质量GaN以及AlGaN/GaN二准电子气材料的结果.
孙殿照王晓亮胡国新王军喜刘宏新刘成海曾一平李晋闽林兰英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GANALGAN/GAN半导体材料
文献传递
GaAs MISHFET的研制
1990年
本文介绍一种有别于GaAs MESFET又相似于HEMT结构的器件。采用MBE技术生长i-GaAs/i-GaAlAs/i-GaAs结构,用溅射技术淀积WSi_x,用自对准离子注入形成源-漏区来制备MISHFET。这是一种具有二维电子气的异质结场效应器件。栅电极尺寸为4μm×40μm,测量到的开启电压为+1.4V,跨导为20—25mS/mm,还给出了低温测量结果。
杨沁清高俊华曾一平孔梅影孙殿照
关键词:GAAS场效应晶体管异质结
GSMBE生长SiGe/Si材料的原位掺杂控制技术
本文将介绍采用气固源分子束外延工艺生长SiGe/Si材料的原位掺杂控制技术,以获得理想掺杂分布的HBT材料的结果.
黄大定刘超李建平高斐孙殿照朱世荣孔梅影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生长SIGE/SI原位掺杂控制技术半导体材料
文献传递
日俄歇谱研究GSMBE生长的InGaAsP/InP异质结构外延层中磷的固相组份与气相组份的关系
王晓亮孙殿照
关键词:磷化铟砷化镓砷化铟俄歇电子谱法
偏晶向(0001)Si-面衬底上4H-SiC外延膜的生长研究
用低压化学沉积(LPCVD)方法在偏向<11-20>方向8°的4H-SiC(0001)Si-面衬底上进行了4H-SiC的同质外延生长,利用Nomarski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原生长4H-SiC外延膜的...
孙国胜赵万顺王雷罗木昌曾一平李晋闽孙殿照林兰英
关键词:4H-SIC表面形貌位错结构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