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炳剑

作品数:176 被引量:653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38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7篇农业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8篇小麦
  • 38篇线虫
  • 30篇抗性
  • 25篇禾谷
  • 23篇小麦品种
  • 20篇花叶
  • 20篇花叶病
  • 19篇病害
  • 17篇小麦黄花叶病
  • 17篇枯病
  • 17篇花叶病毒
  • 17篇黄花叶病
  • 15篇纹枯病
  • 14篇小麦黄花叶病...
  • 14篇黄花叶病毒
  • 14篇病原
  • 13篇抗病
  • 12篇杀菌剂
  • 11篇线虫病
  • 11篇抗性鉴定

机构

  • 169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河南省农业科...
  • 7篇浙江省农业科...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河南省植保植...
  • 2篇漯河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新乡市...
  • 1篇烟台市农业技...
  • 1篇新乡市农业科...
  • 1篇郑州市园林处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76篇孙炳剑
  • 135篇李洪连
  • 105篇袁虹霞
  • 84篇邢小萍
  • 21篇施艳
  • 16篇王振跃
  • 14篇郑先福
  • 10篇王珂
  • 8篇吴绪金
  • 8篇代君丽
  • 8篇陈琳琳
  • 7篇杨卫星
  • 6篇汪敏
  • 6篇张飞跃
  • 6篇殷宪平
  • 6篇陈清清
  • 6篇孙虎
  • 6篇张煜
  • 6篇李永辉
  • 6篇刘丽娟

传媒

  • 16篇河南农业科学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植物保护
  • 3篇农药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中国棉花
  • 2篇有机化学
  • 2篇杂粮作物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河南科学
  • 2篇草原与草坪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0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9篇2008
  • 21篇2007
  • 16篇2006
  • 7篇2005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黄花叶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品种抗性分析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是一类由土壤中习居的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 L.)传播,严重威胁小麦粮食生产的病原微生物。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
孙炳剑孙丽英向荣谢联辉陈剑平
两种小麦孢囊线虫在河南省郑州的侵染动态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基础。本文在田间条件下,对两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后2周即可发现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侵入到小麦根内,4周后少量二龄幼虫发育为三龄,6周后根内幼虫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同时发现少量四龄幼虫。小麦出苗60 d后,由于温度较低,根内各虫态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在120 d后,温度逐渐回升,根内二龄幼虫数量逐渐增加,幼虫数量的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50 d左右,但入侵幼虫数量明显少于第一次。此后根内幼虫陆续发育为白雌虫和孢囊,白雌虫数量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80 d后。H.filipjevi三龄、四龄幼虫及白雌虫出现的时间均比H.avenae的早一周。
袁虹霞阎海涛孙炳剑邢小萍李洪连
关键词:禾谷孢囊线虫
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毒素生物活性及其理化性质
对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所产生的毒素的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黑胚病菌毒素是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均较强的非蛋白类物质,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种子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
周慧郜瑞敏邢小萍孙炳剑袁虹霞李洪连
关键词:小麦病害链格孢
文献传递
郑州冷季型草坪根部真菌病害病原及防治研究
通过对郑州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型草坪的根部病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在郑州地区草坪根部病害的主要真菌分离物有: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丝核菌(Rhizocto...
孙炳剑
关键词:草坪病原鉴定抗病性
文献传递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侵染性载体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瓜类褪绿黄化病毒侵染性载体的构建方法。以瓜类褪绿黄化病毒为材料对基因组RNA1和RNA2进行了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将8.6KbRNA1和8KbRNA2分别构建在高效的植物表达载体pCB301M上,重组载体通过...
施艳王振跃孙虎孙炳剑潘正茂范志业
文献传递
豫南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筛选试验初探被引量:4
2022年
为筛选出适宜河南南部防控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效成分、剂型及用量,于2021年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20 g/亩、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25 g/亩、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亩等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表现较好,可为小麦生产实现提质增效、缓解常用药剂对赤霉病菌抗性选择压力提供技术支持。
李好海闵红孙炳剑宋玉立汪丽刘庭洋
关键词:赤霉病丙硫菌唑增产效果
杀虫杀螨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虫杀螨组合物,它主要由以下成分制备而成,按重量份两种活性成分噻虫嗪或烯啶虫胺其中一种1-100份与复硝酚钠1份,上述成分按照常规方法,可以配制成乳油、颗粒剂、水分散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剂、粉剂中任一种...
郑先福孙炳剑
文献传递
一种小叶螺旋线虫人工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叶螺旋线虫人工培养方法,涉及线虫培育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胡萝卜灭菌后削去表皮,切片,于25℃暗培养至长出愈伤组织;(2)将小叶螺旋线虫消毒处理,无菌水洗涤,制备成小叶螺旋线虫悬浮液,滴加在胡...
王珂李宇夏艳辉李洪连袁虹霞孙炳剑李永辉
文献传递
一种N‑烯丙基丙炔酰胺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烯丙基丙炔酰胺的合成方法,由取代的硅基丙炔酸酯和烯丙基胺在溶剂中通过一步反应过程直接制得,反应在发生酯胺交换的同时,伴随脱硅烷化作用,反应式为: <Image file="DEST_PATH_IMAG...
程绎南李洪连马艺超申国富孙炳剑
3种复合型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31.9%戊唑·吡虫啉FS、27%苯醚·咯·噻虫FS和25%噻虫·咯·霜灵FS 3种复合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方法]在漯河市2个试验点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对小麦出苗均无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治效果最优的是27%苯醚·咯·噻虫FS 81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 75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对纹枯病防效较差。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最优的是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防效均与其他2种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差异显著。[结论]27%苯醚·咯·噻虫FS和31.9%戊唑·吡虫啉FS可以作为主要种衣剂在河南省冬麦区推广。
范志业侯艳红沈海龙陈琦刘迪李世民孙炳剑
关键词:种衣剂蚜虫小麦纹枯病拌种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