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晶

作品数:221 被引量:720H指数:1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97篇医药卫生
  • 12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3篇旋毛虫
  • 77篇虫病
  • 41篇旋毛虫病
  • 31篇抗原
  • 24篇流行病
  • 24篇流行病学
  • 23篇血清
  • 23篇小鼠
  • 20篇抗体
  • 20篇寄生虫
  • 19篇肌幼虫
  • 17篇免疫
  • 16篇裂头蚴
  • 14篇旋毛虫幼虫
  • 13篇蛋白
  • 13篇寄生虫病
  • 13篇ELISA
  • 12篇旋毛虫肌幼虫
  • 12篇血清学
  • 12篇寄生

机构

  • 175篇郑州大学
  • 44篇河南医科大学
  • 12篇河南省疾病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河南省卫生防...
  • 4篇河南大学
  • 4篇河南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第三...
  • 3篇河南省分子医...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郑州师范高等...
  • 2篇郑州澍青医学...
  • 1篇商丘医学高等...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湖南省寄生虫...
  • 1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220篇崔晶
  • 204篇王中全
  • 50篇姜鹏
  • 41篇晋雪香
  • 29篇张玺
  • 25篇武峰
  • 24篇毛福荣
  • 13篇张红卫
  • 13篇刘若丹
  • 11篇李楠
  • 11篇王书伟
  • 11篇薛长贵
  • 11篇张紫芳
  • 9篇李峰
  • 9篇刘莉娜
  • 9篇祁欣
  • 8篇王睿
  • 8篇来利红
  • 8篇秦银霞
  • 7篇韩化敏

传媒

  • 31篇中国病原生物...
  • 2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9篇中国人兽共患...
  • 16篇热带病与寄生...
  • 15篇河南医学研究
  • 1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0篇中国人兽共患...
  • 9篇郑州大学学报...
  • 8篇国外医学(寄...
  • 7篇河南医科大学...
  • 7篇河南预防医学...
  • 6篇中国寄生虫病...
  • 5篇地方病通报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17篇2010
  • 21篇2009
  • 17篇2008
  • 12篇2007
  • 14篇2006
  • 11篇2005
  • 9篇2004
  • 15篇2003
  • 9篇2002
  • 5篇1999
  • 3篇1998
  • 9篇1997
2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23
2002年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旋毛虫幼虫囊包(营养细胞-感染性第1期幼虫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崔晶
关键词:旋毛虫
野生动物肉类及其肉制品中的旋毛虫检疫被引量:5
2003年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 ,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多 ,野生动物的旋毛虫感染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此外 ,野生动物的旋毛虫病亦有可能传播给户外散养的家猪。近年来国内外均已发生多起因食野生动物肉类引起的人体旋毛虫病爆发 ,给旋毛虫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野生动物旋毛虫病的流行情况及由野生动物肉类引起的人体旋毛虫病爆发 ,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肉类及其肉制品中旋毛虫检疫的重要性 ,介绍了野生动物旋毛虫检疫时的采样部位及其肉制品 (如咸肉、火腿或香肠等 )
崔晶王中全
关键词:肉制品旋毛虫检疫
198例囊虫病的免疫学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收集了198例皮肌型及脑型囊虫病,分别经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囊虫病,并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本组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皮肌型66.67%(54/81),脑型82.05%(96/117)。对脑型中20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对比,阳性率分别为55%和85%。实验表明,IFAT对于脑型囊虫病的抗体检出率高于皮肌型,在检测抗体诊断脑囊虫病时应首选血清标本。
武峰晋雪香毛福荣王中全崔晶
关键词:囊虫病免疫学诊断
旋毛虫病人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7
1995年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了旋毛虫病人阿苯哒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此外,对旋毛虫病人及时治疗也可将检测到抗体的时间提前1~2周。旋毛虫病人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至治疗后4个月时抗体转阴率已达75%。因此,IFAT对旋毛虫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王中全崔晶毛福荣晋雪香武峰
关键词:旋毛虫病抗体水平阿苯哒唑
我国西南部分地区蛙类裂头蚴感染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四川、重庆)主要蛙类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14年7~8月分别在四川省(营山县、合江县、邻水县及泸州市江阳区)和重庆市(渝北区、南川区、梁平县及石柱县)的农村池塘、河流及农贸市场采集蛙类,剖检裂头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剖检蛙164只,其中裂头蚴感染蛙42只,总感染率25.61%(42/164);检获裂头蚴167条,平均感染强度为3.98条/蛙(167/42)。四川省和重庆市蛙类裂头蚴的感染率分别为31.50%(40/127)和5.41%(2/37),两地感染率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0.238,P=0.001);其中四川省部分地区蛙类裂头蚴的感染强度(4.03)略高于重庆(3.00)。结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四川、重庆)均存在蛙类自然感染裂头蚴的现象。
淮漫修姜鹏王秋敏满宇鑫向勇黄雪琴黄凯鹏刘佳张玺张紫芳崔晶王中全
关键词:蛙类裂头蚴
旋毛虫21 KDa排泄分泌抗原二级结构及T细胞和B细胞表位预测
2006年
应用SYFPEITHI和Propred程序和多种预测方案对旋毛虫21 KDa排泄分泌抗原的T细胞表位、二级结构、疏水性、柔韧性、表面可能性、两性区以及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旋毛虫21KDa排泄分泌抗原存在2个较强的T细胞表位区,分别为第9~23位和第135-150位氨基酸位点;潜在的B细胞表位存在于从第28个氨基酸残基开始的广大区域内.预测结果为旋毛虫病诊断和新型疫苗研制提供候选抗原.
王来崔晶王强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抗原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
旋毛虫抗原的国际分类和种间的抗原变异被引量:5
2003年
王中全崔晶
关键词:旋毛虫抗原变异成虫抗原
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应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ELISA(Ts21-ELISA)与肌幼虫ES抗原ELISA(ES-ELISA)对旋毛虫病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及5种旋毛虫(T1、T2、T3、T4和T7)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并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水平。将Ts21重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0μg/只,免疫3次,每次间隔10d),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用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攻击感染,3.5d和42d后剖杀,观察肠道成虫与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结果Ts21-ELISA检测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18/19)、15.8%(3/19)、9.1%(1/11)和7.7%(1/13),与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ELIS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χ2=0.358,P>0.05)。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检测T1感染小鼠血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05),与T2、T3、T4、T7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明显低于ES抗原(χ2=17.069,P<0.05)。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后4周,应用Ts21-ELISA检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小鼠感染5条旋毛虫后6周,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Ts2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旋毛虫攻击感染后3.5d和42d,肠道成虫与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2.71%和49.8%。结论Ts21重组蛋白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测,但不能忽视与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
王睿王中全崔晶
关键词:旋毛虫ELISA血清学诊断免疫保护
裂头蚴病的病原学、早期血清学诊断及治疗
崔晶王中全张玺刘莉娜姜鹏刘若丹王烨蔺西萌张红卫许汴利
裂头蚴病是由迭宫属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蛙肉、蛇肉,饮生水或局部敷贴生蛙、蛇肉等而感染。2006年之前河南省无当地感染的裂头蚴病人,近年来在河南省漯河、开封等地出现了一批表现为“高热、...
关键词:
关键词:裂头蚴病病原学血清学诊断
旋毛虫DNA疫苗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编码旋毛虫相对分子质量 (Mr) 3 10 0 0抗原的DNA疫苗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TspE1)在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中的体外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方法 通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 0 0 0将重组质粒pcDNA3 TspE1转染CHO细胞 ,G418筛选阳性克隆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 FAT)、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 RT PCR结果显示 ,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在 876bp处有一条带 ,而用空质粒pcDNA3转染的CHO细胞未出现条带 ,表明pcDNA3 TspE1转染细胞中有TspE1基因转录。IFAT结果显示 ,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与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反应呈现亮绿色荧光 ,而pcDNA3转染的CHO细胞及未转染细胞呈现橘黄色。Westernblotting显示在pcDNA3 TspE1转染的CHO细胞培养液中存在有一Mr约 3 10 0 0的蛋白带 ,且该条带能被重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兔血清、感染旋毛虫的小鼠及旋毛虫病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 TspE1可转染CHO细胞 ,旋毛虫TspE1基因可在转染的CHO细胞中表达 ,表达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且具有旋毛虫?
崔晶王中全韩化敏卫海燕张红卫李雍龙
关键词:PCDNA3旋毛虫DNA疫苗E1基因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重组融合蛋白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