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全

作品数:236 被引量:812H指数:1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1篇医药卫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2篇旋毛虫
  • 76篇虫病
  • 40篇旋毛虫病
  • 31篇抗原
  • 30篇小鼠
  • 24篇流行病
  • 24篇流行病学
  • 23篇寄生虫
  • 22篇血清
  • 20篇肌幼虫
  • 18篇生物学
  • 18篇抗体
  • 17篇噬菌体
  • 17篇裂头蚴
  • 17篇免疫
  • 17篇菌体
  • 17篇基因
  • 15篇寄生虫病
  • 14篇蛋白
  • 14篇吸虫

机构

  • 192篇郑州大学
  • 40篇河南医科大学
  • 18篇河南医学高等...
  • 11篇河南省疾病预...
  • 8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河南省卫生防...
  • 4篇河南大学
  • 4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第三...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郑州师范高等...
  • 2篇河南省分子医...
  • 2篇郑州澍青医学...
  • 1篇商丘医学高等...
  • 1篇青海省地方病...
  • 1篇免疫学教研室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35篇王中全
  • 204篇崔晶
  • 51篇姜鹏
  • 41篇晋雪香
  • 29篇张玺
  • 24篇毛福荣
  • 24篇武峰
  • 21篇王书伟
  • 15篇靳静
  • 13篇刘若丹
  • 12篇李亚辉
  • 11篇李楠
  • 11篇李振江
  • 11篇张紫芳
  • 11篇王小亭
  • 10篇张红卫
  • 10篇张改
  • 10篇陈松建
  • 9篇李峰
  • 9篇刘莉娜

传媒

  • 49篇中国病原生物...
  • 2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0篇中国寄生虫学...
  • 16篇热带病与寄生...
  • 1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0篇国际医学寄生...
  • 9篇河南预防医学...
  • 9篇郑州大学学报...
  • 7篇河南医科大学...
  • 7篇国外医学(寄...
  • 6篇中国寄生虫病...
  • 4篇中国预防兽医...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地方病通报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肉品卫生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4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17篇2010
  • 20篇2009
  • 17篇2008
  • 13篇2007
  • 14篇2006
  • 11篇2005
  • 9篇2004
  • 14篇2003
  • 8篇2002
2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接血凝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人体包虫病的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T)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30例包虫病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7%和90.0%,而肝囊肿、肝脓肿、肿瘤和旋毛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囊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7.5%和31.3%。包虫囊肿的部位、数量及囊肿是否破裂对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包虫IHAT冻干抗原和包虫囊壁冰冻切片抗原在-20℃可分别保存2a和3个月而不丧失活性。结果表明:IHAT和IFAT对人体包虫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崔晶王中全晋雪香武峰
关键词:包虫病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试验
热带医学专业杂志的历史和现状
2003年
热带医学(tropical medicine)或称之渭热带病学(tropical diseases),始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殖民主义时期,当殖民者在热带地区染上当地流行的疾病返回原宗主国后为了治疗和预防此类疾病而形成了热带医学,很多热带病如鼠疫、疟疾及丝虫病等均是当时在热带殖民地发现的.
王中全崔晶
关键词:热带医学
妊娠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妊娠对小鼠旋毛虫感染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6只孕鼠分别经口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ELISA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血清抗体水平。感染后6周剖杀,消化全身肌肉计算每克肌肉虫荷(lpg)。测定孕鼠感染后1~4周血清介导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对成囊前期幼虫(PEL)的杀伤作用。观察孕鼠感染旋毛虫后第6、8和12天的肠道虫荷及雌虫体外生殖力指数。对6只处女鼠肌肉注射孕酮,观察其感染旋毛虫后6周的血清抗体水平与肌肉虫荷。结果孕鼠感染旋毛虫后2周的血清抗体水平(A492=0.113)显著高于未孕鼠(A492=0.078)(F=21.390,P<0.05)。孕鼠感染后6周的每克肌肉虫荷(1251±450)明显低于未孕鼠(2310±1123)(t=2.419,P<0.05)。孕鼠感染后2周血清介导的ADCC导致成囊前期幼虫的死亡率(42.6%)显著高于未孕鼠(26.9%)(F=1.195,P<0.05)。孕鼠感染后第6、8和12天的肠道虫荷与未孕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6=-1.185,Z8=-0.149,Z12=-0.0289,P>0.05),感染后第6和8天孕鼠与未孕鼠的雌虫生殖力指数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6=-0.149,Z8=-1.043,P>0.05)。孕酮注射处女鼠感染旋毛虫后6周的血清抗体水平(A492=0.299)显著高于对照组(A492=0.191)(t=2.955,P<0.05),但其每克肌肉虫荷(1457±551)与对照组(1235±4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P>0.05)。结论妊娠在小鼠抗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孕鼠感染旋毛虫后早期血清抗体水平升高及其介导的ADCC对成囊前期幼虫的杀伤作用增强等有关。
王燕娟徐冬梅崔晶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妊娠孕酮成囊前期幼虫
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检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检疫方法,1、从待检动物胴体的不同部位采集肉样,置4℃预冷;2、将漏斗下端连接软管,用夹子将其末端夹紧;取医用纱布块平铺漏斗中,用生理盐水浸没纱布块;3、将漏斗下部插入37℃水浴...
王中全崔晶姜鹏王烨张玺王莉李峰王书伟
文献传递
应用RNA干扰技术对旋毛虫蛋白酶体β7亚基基因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旋毛虫蛋白酶体β7亚基(T.spiralis 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7,Tspst)的基因功能。方法通过浸泡法将Tspst特异性的dsRNA(dsRNA-Tspst)导入旋毛虫肌幼虫体内,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经dsRNA-Tspst浸泡处理后幼虫Tsps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观察Tspst基因沉默对幼虫存活的影响。将dsRNA浸泡后的幼虫经口接种小鼠,观察Tspst基因沉默对幼虫发育、存活及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旋毛虫幼虫经40ng/μl dsRNA浸泡处理后Tsps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分别下降71.87%和61.9%(P<0.05)。dsRNA浸泡处理组、Lip2000和PBS对照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是33.4%、35%和35.4%(χ2=0.118,P>0.05)。将dsRNA浸泡的幼虫接种小鼠后6d,肠道成虫与35d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26.51%和38.34%。dsRNA浸泡处理组、Lip2000和PBS对照组幼虫感染小鼠收集的雌虫体外培养72h新生幼虫产量分别是53.26±3.99、50.80±3.08和53.70±2.57条(P>0.05)。结论 dsRNA可明显抑制Tspst基因的表达及幼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和存活。
张帅兵崔晶杨威姜鹏刘若丹任会均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RNA干扰DSRNA
对41例儿童旋毛虫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1997年
为了解儿童旋毛虫病的临床特征,对1992~1995年就诊的41例儿童旋毛虫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患儿来自河南6个地区,主要因食猪肉馅饺子、烤羊肉串或食涮猪肉而感染。冬季为本病的高发季节。患儿平均年龄为8.8岁,男女之比为2.71。长期发热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本病的主要表现,仅少数患儿有肌痛、胃肠道症状和皮疹。眼睑水肿仅见于发病早期。血清学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肉检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崔晶王中全武峰朱伟晋雪香
关键词:旋毛虫病病例报告儿童
我国旋毛虫病的流行趋势被引量:5
2009年
该文对我国旋毛虫病的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西南地区(云南、四川及西藏)是目前我国旋毛虫病的主要流行区,西部地区(青海、内蒙古等)有可能成为新的流行区。我国已发生输入性旋毛虫病的暴发,且在边境口岸入境肉类中已检出旋毛虫。旋毛虫病暴发主要发生在冬季,猪肉是主要的传染源,旋毛虫感染猪主要来自小养猪场和散养的猪,野生动物肉类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我国旋毛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西南地区。
王中全崔晶
关键词:旋毛虫病
我国旋毛虫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治对策被引量:44
2005年
崔晶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病COMMISSION人兽共患寄生虫病OFFICE卫生组织
旋毛虫西藏地理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旋毛虫属的分类与肉类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西藏地区猪源旋毛虫地理株(iso-late)囊包大小与肌幼虫进行长度测量,观察其生殖力指数(reproductive capacity index,RCI)及冷冻耐力(freezing tolerance),并与河南猪源旋毛虫地理株进行比较。结果:旋毛虫西藏株的囊包长度、宽度、肌幼虫长度及RCI与河南株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毛虫西藏株经-18℃冻存12、24及36 h后的RCI(44.33、26.71及0.83),均明显高于河南株(3.37、1.13及0))(P<0.01),西藏株-18℃冻存48 h才完全失去感染性,而河南株-18℃冻存36 h即已失去感染性。结论:旋毛虫西藏株的形态及RCI与河南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冷冻耐力明显高于河南株。
李灵招崔晶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生物学特性
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血清IgG抗体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不同时间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5组小鼠采集尾静脉血后分别经口感染裂头蚴1、2、4、6及8条。感染后1周开始每周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至感染后18周。应用裂头蚴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裂头蚴IgG抗体水平。结果 2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7.5%(7/8),感染后3周升至100%(8/8);1、4、6及8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抗体阳性率即达100%(8/8)。5组小鼠均是在感染2~4周后血清抗体水平快速升高,感染后5~7周达峰值,之后抗体水平稍有下降,至感染后第18周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5组小鼠感染裂头蚴后1~18周血清抗体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296,P〈0.05),且抗体水平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小鼠感染不同剂量裂头蚴后2周即可检出血清抗裂头蚴抗体,ES抗原ELISA对不同感染度小鼠均有早期诊断价值。
李楠崔晶王书伟李旭旭王莉姜鹏蔺西萌王中全
关键词:裂头蚴裂头蚴病ELISA排泄分泌抗原小鼠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