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园园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电针
  • 4篇源性
  • 4篇祖细胞
  • 4篇委中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祖细胞
  • 3篇多裂肌
  • 3篇鼠骨
  • 3篇迁移
  • 3篇祖细胞增殖
  • 3篇内皮祖细胞增...
  • 3篇大鼠骨髓
  • 2篇肾俞
  • 2篇委中穴
  • 2篇细胞
  • 2篇MYOD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 1篇电针疗法
  • 1篇调节激酶

机构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8篇彭园园
  • 5篇彭博
  • 5篇李富运
  • 5篇卫肖艳
  • 5篇陈欢
  • 5篇范伊凡
  • 5篇张莉
  • 4篇洪培馨
  • 2篇张莉
  • 2篇陈玉佩
  • 2篇刘通
  • 1篇葛东宇
  • 1篇毛颖秋
  • 1篇卢虎英
  • 1篇于雪
  • 1篇林明
  • 1篇邹德辉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电针血清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的培养与鉴定方法,以及电针血清对其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分别不治疗和采用电针治疗,48h后获取各组血清。将不同处理组的血清加至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过的SD大鼠骨髓来源的EPCs,设对照组,分别采用MTT法、迁移实验、黏附实验观察电针血清对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电针组EPCs在增殖能力方面OD值为(0.380±0.052),迁移细胞数为(46.00±1.32),黏附细胞数为(44.67±1.53)。与对照组相比,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增值、迁移、黏附能力均明显增强(P<0.05,P<0.01);与正常组相比,电针组与模型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在增殖能力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迁移、黏附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电针血清能明显提高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
卫肖艳张莉陈欢彭博彭园园李富运洪培馨范伊凡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电针迁移
电针血清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的培养与鉴定方法,以及电针血清对其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分别不治疗和采用电针治疗,48h后获...
卫肖艳张莉陈欢彭博彭园园李富运洪培馨范伊凡
关键词:电针疗法内皮祖细胞
电针血清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 s)的培养与鉴定方法,以及电针血清对其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分别不治疗和采用电针治疗,48h后...
卫肖艳张莉陈欢彭博彭园园李富运洪培馨范伊凡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电针迁移
文献传递
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内皮祖细胞因其分离与培养的方法各不相同,在实验中难以重复。目的:探讨大量获取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分离与培养的方法。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4周龄SD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使用EGM-2 MV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摄取Dil-Ac-LDL与结合FITC-UEA-1实验、免疫荧光化学鉴定其表面抗原CD133与VEGFR2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管腔形成实验观察形成管腔的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形态学观察: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在生长的早期(8d左右)、晚期(15d左右)其细胞形态有一定差异,早期以纺锤形、三角形、圆形细胞多见,晚期以圆形、短梭形细胞多见。②摄取Dil-Ac-LDL与结合FITC-UEA-1实验:显示8,21d的细胞均为阳性。③免疫荧光化学染色:8d的细胞表达CD133、VEGFR2。④管腔形成实验:在Matrigel基质上15h左右能够生成血管样结构。结果表明: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后以EGM-2MV进行诱导培养,经过鉴定证明获得的细胞符合内皮祖细胞的特征。这种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可靠、大量地获取内皮祖细胞。
卫肖艳张莉林明陈欢彭博彭园园李富运洪培馨范伊凡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鉴定
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形态学改变和IGF-1、MyoD表达的影响
位于腰部竖脊肌深面的多裂肌是稳定腰椎的“钢索”。多裂肌的损伤、萎缩以及功能紊乱与慢性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刺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疗效,当前已有部分研究证明,针刺能够促进骨骼肌损伤后肌卫星细胞的再生,参与组织修复,其机制可能是...
彭园园
关键词:电针委中肾俞MYOD
文献传递
电针“委中”穴对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再生促进作用及对IGF-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腰部多裂肌损伤后的干预作用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表达的影响,探求委中穴对大鼠腰肌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组,共5组,观察3个时间点(4天、7天、14天)的变化,每个时间点8个样本。将0.5%布比卡因盐酸盐溶液按每点100μL注射于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L4、L5水平的多裂肌上。模型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做处理。造模后进行电针双侧委中穴或肾俞穴分别治疗4天、7天、14天,HE染色观察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细胞IGF-1的表达。结果造模前后多裂肌形态学改变显著,损伤后第14天仍未完全恢复。电针委中组与电针肾俞组从形态学上优于模型组。第4、7天模型组多裂肌IGF-1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第4天电针委中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委中组表达高于电针肾俞组(P<0.05),电针肾俞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而在第14天,电针肾俞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与电针委中组(P<0.01)。结论电针委中穴和电针肾俞穴均能够促进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再生,电针委中穴在肌肉损伤的早期效果显著。
彭园园张莉刘通陈玉佩葛东宇毛颖秋
关键词:电针委中肾俞
电针对兔腰肌急性钝挫伤后组织修复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兔腰肌急性钝挫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蛋白(Desmin)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兔腰肌损伤后组织再生修复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局部组,每组10只。采用钝挫伤方法造成兔腰肌损伤模型并对各组动物进行外表观察评分。造模后电针治疗2周,HE染色观察腰肌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腰肌bFGF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腰肌Desmin与ERK1/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电针委中组与电针局部组外表观察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组织形态学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模型组、电针局部组、电针委中组、空白组(P<0.05),腰肌bFGF的表达依次为电针局部组、电针委中组、模型组、空白组,Desmin的表达为电针局部组=电针委中组、空白组=模型组(P<0.05),ERK1/2的表达为电针局部组=电针委中组、模型组、空白组(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上调bFGF/ERK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兔腰肌急性钝挫伤后的组织修复。
陈欢彭博李富运于雪卢虎英卫肖艳彭园园范伊凡张莉
关键词:委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再生及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组,各组18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4d、7d、14d3个亚组,共12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采用0.5%BPVC肌内注射制备多裂肌损伤模型。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大鼠分别予以电针"委中""肾俞"治疗,每次20min,每天1次,各个亚组分别治疗4d、7d、14d;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进行捆绑固定。观察不同时间点多裂肌HE、Masson染色的形态学变化,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多裂肌形态学改变显著,损伤后第14天仍未完全恢复,电针委中组与电针肾俞组从形态学上优于模型组。第7天时,电针委中组多裂肌肌纤维CSA大于模型组(P<0.05);第14天时,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第4、7天模型组多裂肌IGF-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第4天电针委中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电针委中组高于电针肾俞组(P<0.05),电针肾俞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第14天,电针肾俞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与电针委中组(P<0.01)。第4天时,MyoD的表达两电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电针委中组高于电针肾俞组(P<0.01)。结论:电针"委中"和电针"肾俞"均能促进腰多裂肌损伤后的再生,电针"委中"在多裂肌损伤后再生的早期阶段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GF-1和MyoD的表达并提前完成成肌细胞的分化有关。
彭园园刘通陈玉佩邹德辉张莉
关键词:布比卡因IGF-1MYO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