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耀荣

作品数:1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静脉
  • 4篇门静脉
  • 4篇肝癌
  • 3篇蛋白
  • 3篇胰腺
  • 3篇预后
  • 3篇原发性
  • 3篇切除
  • 3篇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肝细胞
  • 2篇胆管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融合蛋白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衰竭
  • 2篇肿瘤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融合蛋...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孙逸...
  • 6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彭耀荣
  • 12篇李文滨
  • 11篇王捷
  • 6篇张贺云
  • 4篇万云乐
  • 3篇褚忠华
  • 3篇刘纯霞
  • 3篇周振宇
  • 2篇吴卓
  • 2篇孙健
  • 2篇林青
  • 2篇唐启彬
  • 2篇林浩铭
  • 1篇梁明娟
  • 1篇伍刚
  • 1篇梁思华
  • 1篇许晓婷
  • 1篇黄越前
  • 1篇赖东明
  • 1篇陈汝福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同种MSC门静脉输注对肝大部分切除肝衰模型作用的研究
[目的]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现阶段,肝癌的治疗仍然首选手术治疗。但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肝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导致很多肝癌患者在就诊时候往往已经丧失手术治疗机会。手术治疗肝癌,肿瘤切除后余肝大小及肝...
彭耀荣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肝功能衰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胆管囊腺瘤6例诊疗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6例胆管囊腺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胆管囊腺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9年9月到2014年9月收治的6例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结局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46岁。就诊主诉为:上腹痛占50%(3/6),无症状体检发现33.3%(2/6),黄疸、发热占13.7%(1/6)。发病至就诊时间3天-16年。除黄疸、发热患者肝功能异常外,其余患者术前肝功能无异常。肿瘤指标均无异常。术前B超、CT均未能作出准确定性诊断,仅2例术前经MR检查准确诊断。全部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月-46月无复发。结论胆管囊腺瘤发病稀少,病因未明,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症状轻,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本病有一定困难,目前仍然依赖于病理。本病手术效果良好,完整切除病灶对本病预后极为重要。
彭耀荣刘纯霞张贺云李文滨王捷
关键词:胆管肿瘤囊腺瘤
大鼠同种骨髓间充质细胞门静脉输注对肝大部分切除肝衰模型术后肝功能、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经门静脉肝内移植对80%肝切除肝衰竭模型术后肝功能、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通过80%肝切除建立大鼠边缘肝衰竭模型,经门静脉输注绿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第5代(P5)大鼠同种MSC,观察BMSCs肝内移植对肝大部分切除边缘肝衰竭模型术后生存率、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术后7d内的存活率:MSC组72.2%(13/18)、对照组44.4%(8/18)。MSC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2%比44.4%,P〈0.05;MSC组大鼠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SC组肝组织中可观察到移植的细胞。结论经门静脉的BMSCs移植可促进80%肝切除边缘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率。
彭耀荣李文滨褚忠华梁明娟林青王捷
关键词:肝切除急性肝衰竭
猪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模型中门脉血流系统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猪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模型,观察该模型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6只家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EG,10只)一期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二期行门静脉部分缩窄术;门静脉高压组(PG,10只)一期行开关腹、二期行门静脉部分缩窄术;假手术组(SG,6只)一、二期均行开关腹。3组均测定门静脉压力,二期手术后两月行CTA及腹腔干、门静脉系统血管铸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门静脉高压组术后均形成了门静脉高眶。实验组与门静脉高压组术后及术后两个月门静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胃的血供主要由胃左动静脉及胃网膜左动静脉提供,没有形成新的侧支循环。结论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不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上需对患者的门腔系统行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张贺云李文滨褚忠华彭耀荣吴卓王捷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手术治疗
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研究
2016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培养筛选体系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健康成年人MSC,培养至4~6代后,加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初步诱导1周,后置于总胆红素终质量浓度为5μmol/L的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培养体系中继续培养2周,然后对存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AFP、ALB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功能分析.结果 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1周的MSC,置于总胆红素终质量浓度为5 μmol/L的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中培养,2周后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核大,呈现良好的均质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有AFP、ALB、CK18表达;RT-PCR结果显示有AFP、ALB的mRNA转录;细胞有糖原和尿素合成功能.结论 采用含肝硬化患者淤胆血清的培养体系能从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的MSC中有效筛选出具有功能的肝样细胞.
张贺云王若梅彭耀荣李文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肝硬化
组织蛋白酶B、D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样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样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B)及组织蛋白酶D(Car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胆囊良性病变(其中胆囊腺瘤样息肉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组织中CatB及CatD的表达。结果CatB、CatD在胆囊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30/32)、90.63%(29/32),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分别为60.00%、60.00%,P〈0.05)和慢性胆囊炎组织(分别为60.00%、50.00%,P〈0.05)。CatB、CatD的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标本Nevin分期、病理学分级、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B与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34,P〈0.05)。结论CatB和CatD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作为胆囊癌组织学标志物。胆囊组织中CatB和CatD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CarD与CatB的表达呈正相关。
李文滨许晓婷梁思华褚忠华赖东明彭耀荣王捷万云乐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组织蛋白酶B组织蛋白酶D免疫组织化学
HMGB1介导自噬保护肝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脓毒血症中HMGB1迁移介导自噬保护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Lewis雄性大鼠72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毒素组(n=18)、自噬诱导组(n=18)、自噬抑制组(n=18)和空白组(n=18),建立内毒素血症的大鼠模型,内毒素组经腹腔给予内毒素(LPS,25 mg/kg)诱导内毒素血症;自噬诱导和抑制组首先分别经腹腔给予雷帕霉素或渥曼青霉素进行预刺激,预刺激1 h后腹腔注射LPS诱导内毒素血症;空白组腹腔注射林格液1 m L;术后6 h、24 h、48 h进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自噬、肝脏功能与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内毒素组肝脏HMGB-1出现转位,术后6 h胞质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酶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肝脏自噬增加;自噬抑制组较内毒素组术后肝酶、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自噬诱导组与内毒素组相比,肝酶、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脓毒血症HMGB1迁移介导自噬调控IL-1β减轻内毒素血症时的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在感染致肝细胞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孙健徐康彭耀荣朱玥唐启彬林浩铭王捷
关键词:脓毒血症HMGB1肝细胞损伤
PLK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极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1,PLK1)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且探索其与肝癌病人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LK1在4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癌栓、包膜侵犯、肿瘤直径大小、BCLC分期等因素和PLK1的阳性表达呈明显相关性(P<0.05);PLK1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在术前AFP数值上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29);通过生存分析,发现PLK1的表达情况和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关联;Kaplan-Meier法分析原发性肝癌的预后的单因素相关因子显示与包膜侵犯、TNM分期、癌栓及转移与生存期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乙肝、肝硬化、肿瘤数目BCLC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LK1的表达在肝癌的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分子标记物,PLK1可能在肝癌早期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李文滨彭耀荣林青王捷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免疫组化预后
罕见消化道出血1例
2011年
李文滨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人女性,58岁,十二指肠壶腹部乳头状腺癌术后11年余,因面色苍白伴心悸乏力5d于2011-01-21入院。
李文滨彭耀荣王捷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一例
2020年
患者,男性,52岁。因“发现肝脏肿物10 d”于2016年7月7日人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乙肝病毒携带史10年余。入院前10d于外院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左肝占位,考虑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体检:剑突下3 em可扪及肝脏,质硬,活动性差。
高博文彭耀荣周振宇李文滨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下腔静脉癌栓原发性肝癌肝占位剑突下肝脏肿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