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菊秀

作品数:8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针刺
  • 4篇血性
  • 4篇针刺疗
  • 4篇针刺疗法
  • 4篇针刺治疗
  • 4篇中风
  • 4篇缺血
  • 4篇缺血性中风
  • 4篇刺疗法
  • 3篇留针时间
  • 2篇电针
  • 2篇中风患者
  • 2篇不同留针时间
  • 1篇血流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针刺配合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机构

  • 6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暨南大学
  • 2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湘南学院附属...
  • 1篇佛山市顺德区...
  • 1篇上海市中西医...
  • 1篇暨南大学第四...

作者

  • 8篇彭菊秀
  • 4篇何扬子
  • 3篇李静铭
  • 3篇陈卓铭
  • 3篇胡静
  • 2篇王丽娜
  • 2篇韩冰
  • 2篇林秀华
  • 2篇郑仕富
  • 1篇沈亚琴
  • 1篇王彤歌
  • 1篇赵仓焕
  • 1篇盛佑祥
  • 1篇徐宗
  • 1篇曾纪伟
  • 1篇吴丽红
  • 1篇吕菊梅
  • 1篇原理
  • 1篇何龙

传媒

  • 4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四川中医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何扬子韩冰林秀华王丽娜陈卓铭胡静李静铭彭菊秀
关键词:针刺留针时间缺血性中风
针刺治疗腹部术后瘘一例报告
1999年
彭菊秀
关键词:针刺疗法消化道瘘术后并发症耳针疗法
针刺治疗十二指肠侧瘘1例
1999年
患者,女性,58岁,农民。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大出血”于1995年4月19日在我院外科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十二指肠溃疡切开止血。术后未见黑便,血压平稳。但腹胀渐加重,持续发热,体温38~40℃,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6.7×109/L。4月26日B超提示...
彭菊秀
关键词:针刺疗法
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5 4耳 ,对照组 4 6例 5 0耳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 ,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4%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赵仓焕盛佑祥彭菊秀何龙
关键词:针刺西医常规疗法突发性耳聋
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38
2007年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方法:251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患者,按轻度、中度和重度分3层随机分为留针20、40和60 min 3组。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进针后提插或捻转行针以使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加疏波电刺激,3组留针时间分别为20、40和60 min,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其中34例患者在针刺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3组患者分别基本痊愈3、4、9例,显著进步15、17、21例,进步24、33、40例,无变化41、26、12例,有效率分别为50.60%、67.50%和85.37%,显效率分别为21.68%、26.25%和36.59%,20 min组和40 min组与60 min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0.05)。针刺后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基本都降低,组间差异也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60 min组作用最明显。结论:改善血液流变学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之一,且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何扬子韩冰郑仕富王丽娜陈卓铭胡静李静铭彭菊秀
关键词:针刺缺血性中风留针时间血液流变学
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病情程度分层随机分为3组,针刺留针时间分别为20、40和60分钟。主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比较,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除水平凝视变化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平均秩比较,上肢肌力、手肌力和总分3个指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3组上肢肌力、手肌力、总分等3个指标变化,用Mann-Whitney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20分钟组与60分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0分钟组与60分钟组之间上肢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疗效比较,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40分钟组与60分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20分钟组与60分钟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留针时间与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存在一定时效联系。
何扬子韩冰胡静原理陈卓铭李静铭彭菊秀王丽娜
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电针留针时间
项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项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16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项针组和对照组。项针组取风池、完骨穴配合常规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及太冲等。对照组仅常规针刺取穴。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15次为一个疗程。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P<0.05),项针组对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项针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79.0%(P>0.05);显效率分别为59.3%和30.9%(P<0.01)。结论:项针疗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何扬子曾纪伟吴丽红沈亚琴王彤歌彭菊秀林秀华郑仕富
关键词:针刺项针缺血性中风
针刺治疗少阳头痛10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4年
对100例少阳头痛,取外关、风池、率谷、悬颅为主穴,以针刺行气手法与电针疗法分别进行观察。结果痊愈28例,显效36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显效率为64%)。病程与疗效之间似呈相反趋势;病因与疗效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 ̄2=5.93,P<0.05),提示头痈起因不同,针治效果各异。血管性的疗效较佳,五官疾病引起的头痛则疗效较差。行气手法与电针之疗效对比,显效率(X ̄2=11.12,P<0.01)和有效率(X ̄2=8.7,P<0.01)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且手法组的疗程也较电针组明显缩短(X ̄2=9.18,P<0.01),提示行气手法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反映行气手法是针刺提高疗效的手段之一。
吕菊梅彭菊秀徐宗
关键词:针刺疗法头痛电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