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轩

作品数:57 被引量:24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1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鹅喉羚
  • 15篇卡拉麦里山
  • 13篇有蹄类
  • 13篇蒙古野驴
  • 12篇荒漠
  • 10篇生境
  • 7篇食性
  • 6篇生境适宜性
  • 6篇种群
  • 6篇保护区
  • 5篇植物
  • 5篇水源
  • 5篇草地
  • 5篇大沙鼠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群落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警戒行为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新...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8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四川大学
  • 4篇新疆石油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57篇徐文轩
  • 48篇杨维康
  • 17篇夏参军
  • 15篇乔建芳
  • 12篇刘伟
  • 9篇徐峰
  • 8篇刘伟
  • 7篇李莹
  • 6篇吴珂
  • 5篇林杰
  • 4篇黄怡
  • 3篇刘伟
  • 2篇梅宇
  • 2篇师玮
  • 2篇乔洪海
  • 2篇张弛
  • 1篇王雪芹
  • 1篇蒋慧萍
  • 1篇韩芳
  • 1篇王建成

传媒

  • 10篇生态学杂志
  • 8篇兽类学报
  • 4篇干旱区地理
  • 4篇四川动物
  • 3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绿色科技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新疆动物学会...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草地水源圈植物群落退化格局被引量:3
2016年
游牧民定居放牧是目前主要的放牧方式,导致水源圈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草场上普遍存在。2014年5月底至6月初,在新疆北部荒漠草地上,以一个典型的牧场水源点为中心,在8个方向上设置50、100、200、400、800和1200 m共6个采样距离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取样。通过分析植物群落的组成、物种重要值、丰富度以及群落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特征,期望为荒漠草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与水源点距离的减少、放牧强度的增加,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呈现明显梯度变化,建群植物博洛塔绢蒿优势度逐渐降低,1年生植物优势度逐渐增加;植物群落、多年生草本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总盖度逐渐降低,与建群植物博洛塔绢蒿的盖度显著正相关。1年生植物和有毒植物骆驼蓬在水源点附近优势度增加,说明放牧导致水源点附近地上植物群落趋于退化。因此,在这一地区开展游牧民定居导致水源圈大量出现,可能加剧荒漠草地的退化。
徐文轩连仲民徐婷杨维康吴珂David Blank
关键词:植物群落
新疆北部荒漠草地水源圈土壤养分的梯度变化
由于干旱缺水,新疆北部荒漠草地形成以饮水点为中心的定居放牧,导致水源圈大量出现.2014年5月底,以新疆木垒县天山北坡荒漠草地一个典型的牧场水源点为中心,采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六个采样距离(50m、100m、200m、...
徐文轩吴珂张弛杨维康
关键词:荒漠草地土壤养分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被引量:1
2022年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陆栖哺乳动物和地栖鸟类的常用技术手段。为监测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和兽类资源,于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保护区内选取30个红外相机位点共布设58台红外相机,累积工作29730个工作日,共获得99850份图像及视频数据,采集独立有效照片5744张;共观测到野生陆生脊椎动物9目19科29种,其中兽类5目10科15种,鸟类4目9科14种。观测到的动物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Panthera uncia),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北山羊(Capra sibirica)、马鹿(Cervus canadensis)、猞猁(Lynx lynx)、赤狐(Vulpes vulpes)、黑鸢(Milvus migrans)以及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森林生境中,兽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马鹿(RAI=60.569),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RAI=0.854);高山草甸及裸岩生境中,兽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马鹿(RAI=18.693),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暗腹雪鸡(RAI=0.316)和黄嘴山鸦(Pyrrhocorax graculus,RAI=0.854)。物种累积曲线结果显示:兽类物种数在200 d之后几乎不再增长,而鸟类物种数在100 d之后增速放缓但一直持续增长,表明时长450 d的红外相机监测力度对保护区中的兽类而言较为充分,对鸟类而言还不够充分。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野生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参考,为该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白慧尹丽颖苏辉明高峰穆玉琴张芸芸童玉平徐文轩曹秋梅杨维康徐峰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大沙鼠行为生态学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1年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属啮齿目(Rodentia)仓鼠科(Cricetidae)沙鼠亚科(Gerbillinae),广泛分布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和中国等国,是沙鼠亚科中体型最大的鼠种,是中亚荒漠区的重要建群鼠种。大沙鼠为建立定居点而挖掘复杂的洞穴系统,生活在此洞穴系统内的一个家族通常由2~3代大沙鼠组成。大沙鼠采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 chinensis)等植物,强烈影响荒漠植物的发育和外貌,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对大沙鼠栖息地、采食、储食、警戒、领域、社群、扩散以及昼间活动节律等行为的研究作以综述,分析了亟待深入研究的内容,以加深对该物种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并为有效控制该物种、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荒漠化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乔洪海刘伟杨维康徐文轩夏参军David Blank
关键词:采食行为警戒行为社群行为活动节律
不同发情阶段雄性鹅喉羚的时间分配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往研究表明受发情交配行为制约,一些雄性反刍动物在发情期食物摄入量明显降低。已有两个相关假说解释该现象: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和能量保存假说。作者于2009~2010年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雄性鹅喉羚不同发情阶段的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雄羚发情期采食时间比例明显下降(37.9%),低于发情前期(63.6%)和发情后期(65.8%);发情期卧息时间比例(6.0%)与发情后期相近(5.4%),明显低于发情前期(23.2%);发情前期至发情后期采食卧息时间比(分别为2.7、6.3、12.1)显著增加;发情期雄羚站立和移动时间比例明显升高,采食行为时间占非发情行为时间主要部分(86.4%),且采食行为与发情行为显著相关。相比之下,雌羚不同发情阶段采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相似。总之,除必需投入的发情行为外,发情期雄羚最大化其能量摄入;发情行为的投入是导致发情期雄羚食物摄入量下降的主导因子,雄性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更好地解释了发情期鹅喉羚所采取的能量策略。
夏参军杨维康徐文轩徐峰David Blank
关键词:能量摄入发情行为
不同类型道路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大沙鼠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道路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枢纽,了解道路如何影响野生动物种群的连通性是道路生态学的挑战之一。小型哺乳动物作为检验环境影响的指示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作用。2020年7月10—17日,调查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国道216、县级道路和沙石道路3种不同类型道路对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分布(洞穴数量、洞群数量和洞群面积)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护区内3种道路对大沙鼠分布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国道216、县级道路和沙石道路。3种道路主要影响大沙鼠的洞群数量和洞群面积。洞群数量的峰值出现在国道216两侧800 m,远高于县级道路的100 m和沙石道路的10 m。国道216和县级道路两侧洞群面积峰值出现在800 m,洞群面积并未随距沙石道路距离而改变。路面基质而非车流量可能是3种道路对大沙鼠影响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保护区内道路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
汪沐阳吉晟男邵长亮徐文轩陈晨杨维康
关键词:大沙鼠准噶尔荒漠道路网络生境
马可波罗盘羊夏季采食地选择被引量:1
2019年
2016和2017年每年的6至8月,采用样方法调查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东部塔古克自治县境内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采食地,共测量了46个采食地样方和相同数量的对照样方。分析了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盖度、灌木、禾草类以及非禾草类草本物种数量、植株密度、地上生物量、距水源距离以及距人为干扰距离等12个生态因子对马可波罗盘羊采食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可波罗盘羊夏季采食地样方与对照样方间仅坡度、海拔和距水源距离等3个因子无显著差异。Vanderp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分析表明,马可波罗盘羊夏季采食地对各生态因子均具有明显的选择性。Y(X)= e^(26.145﹣0.008A + 15.102V + 0.653F + 0.001D)是马可波罗盘羊的资源选择函数,即植被盖度(V)、非禾草类草本植物种数(F)、海拔(A)和人为干扰距离(D)是影响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选择的4个关键生态因子。ROC曲线分析表明,该函数的预测精度为94.38%,能够很好地反映马可波罗盘羊夏季采食地选择的基本情况。
张晓晨徐文轩汪沐阳杨维康
关键词:资源选择函数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的现状与思考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地处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4°38′~46°00′,东经88°30′~90°00′,建立于1982年,占地约1.8万km。保护区内地貌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平原、山地和丘陵,...
杨维康乔建芳刘伟徐文轩
文献传递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于2007年和2010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蒙古野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共采集行为数据460 h,观察蒙古野驴2 760头次,将蒙古野驴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季节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季节因素对蒙古野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影响(χ2=79.06,df=12,P<0.01)。采用ANOVA分析同季节不同行为间差异,结果表明,春季:移动、警戒、"其他"两两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仅移动与"其他"间无显著差异(P>0.05);秋冬季:仅警戒与"其他"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蒙古野驴昼间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野驴采食时间比例在春季各时段均较高(>45%),仅中午(14:00~15:00)有1个低谷(27.62%),夏秋季则为晨昏采食模式,冬季采食峰值(87.85%)在中午时段(13:00~14:00)。休息和采食高峰在各季节交叉出现,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各季节移动主要发生在晨昏时段。蒙古野驴以特定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和活动节律适应环境条件季节性变化,如气候条件、食物资源、人为干扰、生理期、昼间长度、捕食风险等。
刘伟刘伟杨维康黄怡徐文轩林杰夏参军徐峰
关键词:蒙古野驴活动节律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夏季蒙古野驴适宜生境与种群数量评估被引量:5
2020年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是亚洲内陆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区域的代表性物种。开展其种群数量调查和适宜生境研究可以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于2018和2019年夏季,采用样线法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地理分布现状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采用Distance 7.0软件估算了蒙古野驴的种群密度和数量,并通过MaxEnt模型分析筛选环境变量,确定保护区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调查中发现蒙古野驴718群、共4782头,有效分布位点363个。夏季蒙古野驴适宜生境主要位于保护区的中东部,面积为6737.5 km^2,占整个保护区的45.4%,估算保护区夏季蒙古野驴的种群密度为(0.5±0.1)头·km^(-2),保护区内蒙古野驴种群数量为(3246±575)头。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AUC的平均值为0.890。影响蒙古野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距水源点距离、植被类型、距人类活动区距离、距G216国道的距离、海拔和最干季的降水量。最后,从水源点保护、核心区调整、野生动物通道监测和交通建设4个方面,对蒙古野驴种群的保护管理提出了建议。
张晓晨邵长亮葛炎陈晨徐文轩杨维康
关键词:蒙古野驴种群数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