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新疆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时空演化特征被引量:16
- 2017年
- 当前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影响已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就成为两种不可或缺的应对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气候变化十分明显,平均气温大幅上升,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增加且强度增强,对区域水资源、农业与牧业等领域的持续平稳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鉴于新疆地区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分析其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及其演进状况,有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策略。基于1991—2013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将证据理论确定权重法与灰色综合分析法相结合,分析新疆各地州市社会经济层面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时空演进状况。结果表明:新疆整体的适应能力从"八五"时期(1991—1995年)至"十二五"时期(2011—2013年)呈不断上升态势,尤其从"九五"时期(1996—2000年)到"十五"时期(2001—2005年),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二五"时期增加幅度最大;新疆各地州市的适应能力,除了克拉玛依市,从2004—2013年变化幅度不大,且从2009年以后各地州市的适应能力高中低的相对分布格局更加分散和聚集。通过对比每一个地州市2009—2013年与2004—2008年的平均适应能力水平发展,发现新疆有6个地州市的适应能力为轻微下降的态势;在全部地州市中,适应能力最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的西南部,适应能力最强的为乌鲁木齐市与克拉玛依市,其余的地州市为中等水平,并且不同适应能力等级间的差距比较大。
- 刘伟姜逢清姜逢清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917只,采集行为数据时间319.5h,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它"5类。结果表明:春季雌性5种行为分配时间所占比例分别为67.5%、2.5%、2.7%、25.9%、1.4%,雄性分别为63.5%、3.4%、4.3%、27.5%、1.3%;夏季,雌性:43.7%、7.7%、5.6%、42.1%、1.0%;雄性:51.9%、1.7%、3.1%、41.4%、1.9%;秋季,雌性:66.3%、5.1%、4.3%、23.6%、0.7%;雄性:68.9%、6.0%、4.2%、20.7%、0.3%;冬季,雌性:68.0%、5.0%、7.0%、19.6%、0.4%;雄性:29.6%、20.6%、19.2%、29.3%、1.3%。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同季节不同性别各自行为时间分配、同季节雌雄间行为时间分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四季中雌雄各自5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发现,在春夏季,雌雄间各行为时间分配无差异(P>0.05),秋季移动差异显著(P<0.05),而冬季5种行为间均差异显著(P<0.05);季节因素对雌雄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显著。鹅喉羚以特定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适应季节更替或变化的生理周期,如温度、性别、水分状况、繁殖期、哺乳期等,满足能量及营养需求。
- 夏参军徐文轩乔建芳杨维康刘伟
- 关键词:鹅喉羚行为时间分配
-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的现状与思考
-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地处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4°38′~46°00′,东经88°30′~90°00′,建立于1982年,占地约1.8万km。保护区内地貌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平原、山地和丘陵,...
- 杨维康乔建芳刘伟徐文轩
- 文献传递
-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初探被引量:5
- 2012年
- 于2007年和2010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蒙古野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共采集行为数据460 h,观察蒙古野驴2 760头次,将蒙古野驴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季节各种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季节因素对蒙古野驴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影响(χ2=79.06,df=12,P<0.01)。采用ANOVA分析同季节不同行为间差异,结果表明,春季:移动、警戒、"其他"两两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仅移动与"其他"间无显著差异(P>0.05);秋冬季:仅警戒与"其他"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蒙古野驴昼间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蒙古野驴采食时间比例在春季各时段均较高(>45%),仅中午(14:00~15:00)有1个低谷(27.62%),夏秋季则为晨昏采食模式,冬季采食峰值(87.85%)在中午时段(13:00~14:00)。休息和采食高峰在各季节交叉出现,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各季节移动主要发生在晨昏时段。蒙古野驴以特定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和活动节律适应环境条件季节性变化,如气候条件、食物资源、人为干扰、生理期、昼间长度、捕食风险等。
- 刘伟刘伟杨维康黄怡徐文轩林杰夏参军徐峰
- 关键词:蒙古野驴活动节律
- 鹅喉羚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 杨维康徐文轩David Blank刘伟夏参军李莹乔建芳
- 关键词:鹅喉羚栖息地选择生境适宜性食性社群结构
-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活动节律特征被引量:8
- 2011年
-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了鹅喉羚的昼间活动节律。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只,采集行为数据319.5 h,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种类型。结果表明:采食是各季节鹅喉羚最主要的活动类型,每天有2~3个采食高峰,一般出现在晨昏和正午,不同季节采食高峰持续时间各异;休息高峰期通常出现在采食高峰之后,其全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采食—休息—采食的活动节律。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白昼不同时段和季节间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移动和"其他"行为,秋季雌性警戒和"其他"、雄性警戒行为,冬季雌性"其他"行为,雄性移动、休息和"其他"行为时间在不同时间段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行为在不同时段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行为表现出显著的季节间差异(p<0.05)。食物资源量、环境温度和生理周期均影响鹅喉羚的活动节律。
- 夏参军徐文轩杨维康乔建芳刘伟
- 关键词:活动节律气候环境卡拉麦里山
- 冬季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被引量:23
- 2009年
- 2007年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鹅喉羚冬季昼间行为。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戒、休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68.0%、7.0%、19.6%、5.0%、0.4%,采食行为消耗的时间最多,"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雄羊为29.6%、19.2%、29.3%、20.6%、1.3%,采食行为所消耗时间仍占最多,但较雌羊已大幅减少。无论雌雄,各行为在10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其他"行为在10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外,雌雄其余4类行为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雌羊采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1:00—12:00、13:00—14:00和17:00—18:00;移动高峰出现在13:00—15:00和18:00—19:00;警戒最高峰出现在13:00—14:00;休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在12:00—13:00和16:00—17:00。雄羊采食行为也有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7:00—18:00,但不如雌性明显;移动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有2个高峰;警戒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出现小的高峰;休息在15:00—16:00达到最高峰。雌性鹅喉羚采食、移动、警戒、休息行为在各个时段差异均显著,而雄性则是采食和警戒存在显著差异。
- 夏参军乔建芳杨维康徐文轩刘伟刘伟
- 关键词:鹅喉羚行为时间分配活动节律
- 新疆北部鹅喉羚的食性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作者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鹅喉羚的四季食性以及冬季绵羊的食性。结果发现:鹅喉羚共采食16科47种植物;不同季节间鹅喉羚食性有明显变化,秋季采食7科24种植物,冬季采食6科17种植物,春季采食16科41种植物,夏季采食12科30种植物;藜科、禾本科植物是鹅喉羚全年的主要食物来源,占鹅喉羚总采食量的38.8~85.1%,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也在鹅喉羚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春季短命和类短命植物对鹅喉羚有重要意义,占春季采食量的27%。针茅在四季都是鹅喉羚采食的主要植物;春季和夏季鹅喉羚采食较多的驼绒藜,秋季和冬季梭梭被较多采食。由于干旱胁迫,春季、夏季和秋季鹅喉羚喜食含水量较高的多根葱、骆驼蹄瓣、粗枝猪毛菜等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冬季鹅喉羚与绵羊间的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重叠指数高达76.6%,绵羊与鹅喉羚之间食物竞争明显。
- 徐文轩乔建芳刘伟杨维康
- 关键词:鹅喉羚食性食物重叠种间竞争
- 新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鹅喉羚的社群结构被引量:12
- 2008年
- 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对鹅喉羚的社群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其集群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亚成体群、独羚、雌雄混合群和不明群6种类型。共统计鹅喉羚564群,总计3186只。春季鹅喉羚以雄性群居多(45.7%);夏秋两季则以雌性群为主(52.9%和70.4%);冬季以混合群居多(60%)。卡方独立性检验表明,四个季节间三种社群类型的百分比组成差异显著(x^2=68.45,P〈0.01),受繁殖周期和季节变化影响。鹅喉羚集群大小范围为1-95只,其中3只群出现最多(20.0%);2-5只的群占54.3%;6-10只的群占23.1%;11-20只的群占9.2%;〉20只的群占2.3%。春夏秋冬四季平均群大小分别为(4.45±4.07;4.94±4.20;6.66±10.12;6.0±5.66),其中春季平均集群大小分别与秋季和冬季差异显著。
- 乔建芳杨维康徐文轩刘伟
- 关键词:鹅喉羚社群集群大小卡拉麦里山
- 花后土壤水分胁迫对大麦旗叶蛋白质代谢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以防雨池栽的方式,研究了花后土壤水分胁迫对大麦旗叶蛋白质代谢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对旗叶蛋白质代谢影响较明显,干旱提高了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水分胁迫也提高了蛋白水解酶活性,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蛋白酶活性呈增高趋势。这与土壤水分胁迫导致旗叶异戊烯基腺苷(iP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增加,从而引起旗叶早衰有密切关系。
- 闫洁曹连莆刘伟张薇
- 关键词:大麦土壤水分胁迫蛋白质代谢内源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