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莹

作品数:17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鹅喉羚
  • 5篇卡拉麦里山
  • 4篇生境
  • 3篇有蹄类
  • 3篇生境适宜性
  • 3篇生物岩
  • 3篇微生物岩
  • 3篇保护区
  • 2篇生境适宜性评...
  • 2篇塔克拉玛干沙...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土壤
  • 2篇盆地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降尘
  • 2篇寒武系
  • 2篇大气降尘
  • 1篇行为时间分配
  • 1篇盐分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新...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沈阳市东陵区...

作者

  • 16篇李莹
  • 7篇徐文轩
  • 6篇杨维康
  • 6篇乔建芳
  • 5篇夏参军
  • 4篇刘伟
  • 3篇吴亚生
  • 2篇徐新文
  • 2篇李生宇
  • 2篇刘伟
  • 2篇高振蕊
  • 2篇孙艳伟
  • 2篇刘琛
  • 1篇卢明远
  • 1篇杨果
  • 1篇郭秀银
  • 1篇梁文举
  • 1篇张建国
  • 1篇杨玉兰
  • 1篇虞功亮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中国化学会2...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199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基于2005年-2008年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野外调查和样方采集,利用生境评价模型结合GIS技术,选取保护区中部鹅喉羚典型分布区为研究区域,此区域地处北纬45°10′~45°30′,东经89°29′~89°...
李莹徐文轩杨维康乔建芳
关键词:鹅喉羚生境适宜性
冬季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被引量:23
2009年
2007年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鹅喉羚冬季昼间行为。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警戒、休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各类行为所占比例雌羊为68.0%、7.0%、19.6%、5.0%、0.4%,采食行为消耗的时间最多,"其他"行为消耗时间最短,雄羊为29.6%、19.2%、29.3%、20.6%、1.3%,采食行为所消耗时间仍占最多,但较雌羊已大幅减少。无论雌雄,各行为在10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其他"行为在10min观察期内所占据平均时间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外,雌雄其余4类行为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雌羊采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在11:00—12:00、13:00—14:00和17:00—18:00;移动高峰出现在13:00—15:00和18:00—19:00;警戒最高峰出现在13:00—14:00;休息行为表现为双峰形,分别在12:00—13:00和16:00—17:00。雄羊采食行为也有3个高峰,分别在10:00—11:00、13:00—14:00和17:00—18:00,但不如雌性明显;移动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有2个高峰;警戒行为在13:00—14:00和18:00—19:00出现小的高峰;休息在15:00—16:00达到最高峰。雌性鹅喉羚采食、移动、警戒、休息行为在各个时段差异均显著,而雄性则是采食和警戒存在显著差异。
夏参军乔建芳杨维康徐文轩刘伟刘伟
关键词:鹅喉羚行为时间分配活动节律
卡拉麦里山保护区鹅喉羚卧息地特征的季节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于2007年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不同季节的鹅喉羚卧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Mann-WhitneyU检验表明:春季鹅喉羚卧息地植物高度明显高于对照地(Z=2.27,P<0.05),驼绒藜密度、灌木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地(Z=2.85,Z=3.29,Z=2.98,P<0.01);夏季鹅喉羚卧息地植物高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对照地(Z=2.06,Z=2.97,P<0.05);秋季鹅喉羚卧息地植物种数明显高于对照地(Z=2.52,P<0.05),灌木盖度和植物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地(Z=5.22,Z=4.58,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春夏秋3季影响鹅喉羚卧息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食物、隐蔽条件和环境温度。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鹅喉羚卧息地特征在季节间有显著差异,以春季和夏季、春季和秋季最为明显。食物资源和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导致鹅喉羚卧息地特征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鹅喉羚卧息地选择与其自身的体温调节有一定关系。
徐文轩乔建芳夏参军杨维康李莹
关键词:鹅喉羚卧息地卡拉麦里山
大气降尘沉积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微型蒸渗仪(MLS)对不同粒级和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运移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粒级和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均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运移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沉积厚度和相同的初始含水量条件下,细粒物质(粒径<0.063mm)沉积可促进土体蒸发、加速下层土体的干旱和盐分的表聚,而粗粒物质(粒径0.063~2mm)沉积则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降低了深层土壤水分的损失和盐分的表聚;研究区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效率在0.20mm粒径处出现拐点,粒径在0.063~0.20mm时,蒸发抑制效率随粒径增大而增大,当粒径>0.20mm时,蒸发抑制效率则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粒级和相同的初始含水量条件下,不同厚度大气降尘沉积对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效率随着沉积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蒸发抑制效率与沉积厚度呈对数关系;沉积厚度越大,盐分向表层积聚越困难.降尘的加入可能导致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孙艳伟李生宇徐新文张建国李莹
关键词:大气降尘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粒级土壤水分蒸发盐分运移
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微生物岩宏观及微观特征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肖尔布拉克组主要由微生物白云岩组成。但是由于成岩作用改造严重,其特征和形成环境的认识还存在很多分歧,制约了勘探工作。本文通过对苏盖特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的详细野外和室内研究,了解到...
吴亚生李莹姜红霞
关键词:寒武系微生物岩
文献传递
鹅喉羚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杨维康徐文轩David Blank刘伟夏参军李莹乔建芳
关键词:鹅喉羚栖息地选择生境适宜性食性社群结构
微生物碳酸盐岩的显微结构基本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以前的微生物岩识别和分类只根据裸眼可见的中观结构,而对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未予使用。微生物的显微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是否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和实际材料的观察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诱导钙化实验中观察到,蓝藻鞘丝藻Lyngbya的胶鞘表面有碳酸盐矿物形成:先是在胶鞘表面形成点状碳酸盐颗粒,后来碳酸盐几乎包裹整个丝体,形成一个矿物壳。微生物岩形成的模式推演表明,微生物岩一般都有微生物留下的孔(模孔)和包围模孔的矿物壳2种基本单元。对3个地点的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和1个地点的古代(寒武纪)微生物岩的观察,发现在显微尺度上都具有模孔,此外还可能有矿物壳或胶结物。模孔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是微生物碳酸盐岩显微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以及作为分析形成机制和形成环境的基础。
吴亚生姜红霞李莹虞功亮
关键词:微生物岩显微结构
热激启动子18.2在金鱼草中启动下游基因表达最适温度条件的筛选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温度对植物根系中基因表达的影响,构建了由拟南芥小热激蛋白18.2基因的启动子和金鱼草中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Rosea1)组成的植物表达载体pBIPhsp::ROS,利用遗传转化法得到毛状根,以根系颜色变化为指标,探讨了温度变化对植物根系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7、40和42℃热激处理4 h后,在毛状根中均能观察到一定程度的花青素积累;在42℃条件下处理8 h时,转基因毛状根颜色变化最深;RT-PCR分析表明,Rosea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毛状根着色呈正相关。该体系可作为温度对植物根系影响研究的一种指示标记和手段。
宋倩娜刘琛高振蕊李莹张弛崔敏龙
关键词:热激处理RT-PCR分析
沈阳地区水灾后“被淤”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途径被引量:1
1996年
1 引言沈阳地区位于辽宁省中北部,属中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东北和西南紧靠长白山余脉千山山脉,属低山丘陵,中西部是辽阔平原地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地区有大小河流15余条,大部向西南的辽中、新民等地汇集再出境入海,上游是旱坡地,而且林地的森林覆盖率较低。1995年7~8月,沈阳地区连降大雨,达658.3mm,相当于27a的全年平均降雨量的总和,造成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致使平原地区大片农田被淹达20d左右,面积达6.67×10~5hm^2。这次洪水源于天然降雨并汇集上游地区地表径流而形成的,水体混浊。
卢明远杨玉兰郭秀银梁文举刘焕然李莹李放王永宝
关键词:土壤肥力土壤改良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降尘粒度特征——以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为例被引量:17
2010年
选择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典型下垫面,通过连续野外定点观测、室内粒度分析等手段,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复合纵向沙垄区不同地貌部位近地表大气降尘的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发现:沙漠公路沿线大气降尘的平均粒径在3.28Φ~3.47Φ之间,以细砂、极细砂为主,粒径分布呈双峰态,表明降尘来源的多样性。沿线不同下垫面降尘中粒径<50μm的细粒物质组成差异明显,位于沙漠北部和中部开阔的垄间区是沙尘的潜在源地。复合纵向沙垄区不同地貌部位的降尘细粒物质组成(粒径<50μm)差异明显,垄间区降尘中的细粒物质含量最高。非尘暴降尘较之尘暴降尘偏细,粉砂和黏土含量更多,分选性更差。大气沉降颗粒的粒度分形维数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和级配特征,是描述大气沉降颗粒物粒度特征的重要指标。
孙艳伟李生宇徐新文李莹范冬冬
关键词:大气降尘粒度特征塔里木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