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燕
-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体会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4月至2012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表阿霉素EPI、强泼尼松PDN)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6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经过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后,有32例完全缓解(53.33%),24例部分缓解(40.00%),3例患者病情稳定(5.0%),有1例患者病情进展(1.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8例患者出现脱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的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徐晓燕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CHOP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0例报告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行COP、COAP等联合化疗,3例CR,1例PR,1例无效;2例用瘤可宁加血浆置换治疗,l例PR,1例无效;l例瘤可宁加干扰素治疗获得PR;2例单用瘤可宁治疗,l例PR,l例无效;2例死亡,分别死于脑血管病(1例)及心血管病(1例)。失访3例,7例存活,病程最长达9.5年。结论WM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疗法为烷化剂(瘤可宁),或加类固醇或加川血浆置换。α-干扰素也可用来治疗WM,疗效有待于观察。年轻或重要脏器功能良好的患者可考虑骨髓或PBSCT治疗,以HDT后继之以PBSCT疗效较好,且移植相关性死亡率较低。
- 徐晓燕
- 关键词: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IGMCOP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1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41例伏立康唑治疗患者中,4例治愈、18例显效、10例进步、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53.7%,其中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8%和43.9%。结论对于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吕涛郭淑利徐晓燕
- 关键词:伏立康唑血液病真菌感染临床疗效
-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5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徐晓燕
- 关键词:陈旧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合并症动态心电图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猝死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对34例CM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4例CML患者,3例放弃治疗,1例住院3d抢救无效死亡,6例初诊即为加速期。剩余24例慢性期患者于确诊后多以马利兰和(或)羟基脲为主治疗,16例患者同时加用干扰素治疗。极个别患者采用HA联合化疗或甲异靛治疗(各1例)。有5例于病程中发生急变,急变发生率为20.8%。其中急粒变3例,急淋变2例,这些患者由确诊慢粒到急变的时间为2~67个月,平均为18.7个月。6例进入加速期的患者各采用NA、HA、AA等方案,有5例治疗有效,转为慢性期,但平均2个月复发,很快急变。5例急变患者亦各给予HA、AA、EHA、COAP、VDLP等方案化疗,2例急淋变患者及1例急粒变患者获短期部分缓解。结论CML急变期的病情比加速期更凶险,属难治性白血病的一种类型,治疗采用与急性白血病相同的联合化疗方案,疗效与原始细胞形态有关,急淋变效果优于急粒变。
- 徐晓燕
- 关键词:CML血象
-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分析
- 2016年
- 目的对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3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3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共筛选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32例,占8.79%;本组患者初诊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热症状,发病时白细胞水平升高;32例患者中,包括有23例B Ly+/My+双表型,6例T Ly+/My+双表型,3例T+B Ly+/My+双表型。结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免疫表型为对该类疾病进行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徐晓燕
- 关键词: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 联合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联合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糖皮质激素组、丙种球蛋白组、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组,每组各30例,对三组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糖皮质激素组相比,丙种球蛋白组和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组的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以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丙种球蛋白组相比,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组的上述指标及总有效率,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丙种球蛋白和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迅速控制出血症状,但这两种治疗的疗效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 吕涛郭淑利徐晓燕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
- 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CD_4^+与CD_8^+水平对化疗后感染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CD_4^+、CD_8^+水平与化疗后感染及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NHL化疗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住院行化疗治疗的侵袭性NHL患者100例,在患者进行化疗前1d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水平,按照化疗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31d内观察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及疗效。结果侵袭性NHL患者化疗后有3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皮肤黏膜,分别占58.83%、17.65%;化疗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化疗前CD_4^+、CD_8^+、CD_4^+/CD_8^+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疗效评估,57例病情缓解,缓解率为57.00%;化疗后,43例病情未缓解患者CD_4^+、CD_8^+、CD_4^+/CD_8^+水平明显低于病情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NHL患者化疗前CD_4^+、CD_8^+水平对化疗后感染及疗效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化疗前CD_4^+、CD_8^+水平较低的患者化疗后容易发生感染及疗效不佳。
- 徐晓燕王慧睿郭淑丽李波吕涛
- 关键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疗效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将 5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5例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时间为 1个月。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Child pugh积分 ,血清胆红素及白蛋白的变化 ,HBVDNA的转阴率。结果 治疗 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一定改善 ,治疗组好转率为 84% ,对照组为 60 % (P <0 .0 5 ) ,Child pugh积分下降数治疗组为 2 .92±1 .1 5 ,对照组为 1 .72±1 .0 6(P <0 .0 1 ) ;血清胆红素下降数治疗组为 2 8.91±2 2 .1 3 μmol/L ,对照组为 1 2 .2 3±2 9.74μmol/L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 4周时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 44% ,对照组则均未转阴 (P <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临床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 徐晓燕刘慧军
-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血清胆红素
- 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化疗疗效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染色体核型与化疗疗效。方法 9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将65例非M_3患者设为非M_3组,并根据MRC标准将其预后分为优良组20例、中等组25例、差组20例;将33例M_3患者设为M_3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用G显像常规技术进行分析,并分析患者化疗效果。结果第1个疗程结束后,M_3组患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非M_3组(P<0.05);采用TA方案治疗中,优良组患者及中等组患者总缓解率高于差组(P<0.05);采用CAG方案治疗,中等组患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优良组及差组(P<0.05)。结论积极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能够为化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 徐晓燕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