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睿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骨髓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疗效
  • 3篇增生
  • 3篇老年
  • 3篇化疗
  • 3篇基因
  • 3篇骨髓增生
  • 2篇蛋白
  • 2篇地西他滨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液
  • 2篇医院感染
  • 2篇伊马替尼
  • 2篇伊马替尼治疗
  • 2篇异常综合征

机构

  • 10篇郑州大学
  • 8篇洛阳市中心医...
  • 3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慧睿
  • 13篇郭淑利
  • 7篇王万里
  • 3篇田红旗
  • 3篇李波
  • 3篇王松云
  • 2篇徐晓燕
  • 2篇田红旗
  • 1篇李波
  • 1篇武军龙
  • 1篇刘建华
  • 1篇吕涛
  • 1篇郭淑丽
  • 1篇田红旗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北方药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CD_4^+与CD_8^+水平对化疗后感染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CD_4^+、CD_8^+水平与化疗后感染及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NHL化疗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住院行化疗治疗的侵袭性NHL患者100例,在患者进行化疗前1d以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水平,按照化疗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31d内观察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及疗效。结果侵袭性NHL患者化疗后有3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皮肤黏膜,分别占58.83%、17.65%;化疗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化疗前CD_4^+、CD_8^+、CD_4^+/CD_8^+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疗效评估,57例病情缓解,缓解率为57.00%;化疗后,43例病情未缓解患者CD_4^+、CD_8^+、CD_4^+/CD_8^+水平明显低于病情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NHL患者化疗前CD_4^+、CD_8^+水平对化疗后感染及疗效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化疗前CD_4^+、CD_8^+水平较低的患者化疗后容易发生感染及疗效不佳。
徐晓燕王慧睿郭淑丽李波吕涛
关键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疗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特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分析43例进行二代测序检测的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因突变特征、基因关联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43例患者中,40例(93.02%)患者检测到基因突变,涉及突变基因33个,29例(67.44%)患者存在基因间伴随突变。表观遗传基因组患者基因突变个数明显多于非表观遗传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剪接子相关基因U2小核RNA辅助因子1(U2AF1)为本研究检出率最高的突变基因,U2AF1突变组患者基因突变个数多于非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不同亚型MDS患者基因突变个数存在差异,MDS-U型基因突变个数最多。高危+极高危组MDS患者基因突变个数和染色体异常数目均多于低危+中危组患者,NRAS突变率高于低危+中危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T结合蛋白1(SETBP1)突变均发生在异常核型患者中。年龄≥70岁MDS患者剪接因子3b亚基1(SF3B1)突变率高于﹤7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MDS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可能与疾病亚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修订版(IPSS-R)预后分层、染色体核型和患者年龄等临床特征有关。
安万花郭淑利肖蓬莉王万里田焕焕彭靓杨璞毛慧云王慧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
老年复发难治性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1年
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白血病的2%[1]。HCL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脾大,在骨髓、外周血及脾脏中可见恶性细胞,胞质呈毛发样突起。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 variant,HCL-V)更罕见,占HCL的10%~20%[2]。本文报道1例老年复发难治性HCL-V并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HCL-V的认识。
安万花王万里郭淑利肖蓬莉彭靓刘思哲毛慧云王慧睿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通过伊马替尼治疗。结果:治疗后,完全血液学缓解CHR、部分血液学缓解PHR、未缓解NR分别为90%、6.67%、3.33%;完全遗传学缓解CCR、部分遗传学缓解PCR、未缓解NR分别为83.33%、10%、6.67%。随访6个月,复发率3.33%(1/30)。结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伊马替尼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但应结合病情变化、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以便充分发挥伊马替尼的药效,提高临床效果。
王慧睿郭淑利李波王万里王松云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表现的骨髓增殖性疾病20例临床分析
2012年
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rative disorder,MPD)是一组以骨髓增生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率不高,大多累及中老年人群,近年有发病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这类疾病易并发血栓和重要脏器的栓塞或梗死等并发症,常常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容易被缺乏经验的医生延误诊治。现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发表现的20例患者做临床分析。
王慧睿郭淑利田红旗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首发表现中老年人群骨髓增生
抗瘤治疗相关性急性白血病25例分析
2006年
王慧睿武军龙刘建华
锌指蛋白38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382(ZNF38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活检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另取洛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En vision二步法检测DLBCL组织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ZNF382表达,比较DLBCL组织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ZNF382表达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ZNF382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Hans分型、B症状、骨髓浸润、巨大包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乳酸脱氢酶(LDH)、Ki67、化学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DLBCL组织中ZNF38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Z=-5.056,P<0.01)。ZNF382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IPI评分、Ann Arbor分期、Hans分型、B症状、骨髓浸润、巨大包块相关(P<0.05);ZNF382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ECOG评分、β2-MG、血清LDH、Ki67、化学治疗方案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无关(P>0.05)。57例DLBCL患者中治疗有效者36例(63.20%),无效者21例(36.80%);治疗有效患者肿瘤组织中ZNF38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无效患者(Z=-2.895,P<0.05)。ZNF382高表达组DLBCL患者2 a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ZNF382低表达组(χ^(2)=17.955,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淋巴结内原发、有B症状、有骨髓浸润、有巨大包块、IPI评分≥3分、β2-MG升高、Ki67>70%、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淋巴癌、Ann Arbor分期Ⅲ~Ⅳ期、ZNF382低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内原发、A
刘思哲安万花郭淑利王慧睿肖蓬莉王万里王双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以期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538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3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6例、93例次,感染率为14.13%、例次感染率为17.29%;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为28.05%,其次为淋巴瘤患者26.88%,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医院感染率最低为2.20%;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占51.61%,其次为血液、泌尿系统,分别占17.20%、11.83%;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有院外感染、粒细胞缺乏、使用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有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以上因素存在是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患者入院后分析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郭淑利田红旗王慧睿
关键词:血液科医院感染
微小RNA-92a靶向FHIT基因调控淋巴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研究微小RNA?92a(miR?92a)靶向脆性组氨酸三联(FHIT)基因调控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对淋巴瘤细胞进行不同的转染处理,miR?92a抑制剂组、阴性对照组、miR?92a抑制剂+si?FHIT组、miR?92a抑制剂+si?NC组分别转染miR?92a抑制剂、抑制剂阴性对照、共转染miR?92a抑制剂和FHIT小干扰RNA(siRNA)、共转染miR?92a抑制剂和siRNA阴性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92a抑制剂组、阴性对照组淋巴瘤细胞miR?92a表达水平,CCK?8测定各组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Bax和Bcl?2蛋白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92a与FHIT有靶向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基因.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92a抑制剂组淋巴瘤细胞中miR?92a(0.43±0.05比1.01±0.08,P<0.001)表达水平、细胞增殖能力(0.27±0.03比0.42±0.06,P=0.018)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14.75± 1.26)%比(3.38±0.36)%,P<0.001]、Bax蛋白(0.56±0.08比0.30±0.05,P=0.009)、FHIT蛋白(0.42±0.05比0.27±0.07)表达水平升高,Bcl?2蛋白(0.57±0.07比0.94±0.10,t=5.250,P=0.006)表达水平降低.靶基因预测和鉴定结果表明,FHIT为miR?92a的靶基因.与miR?92a抑制剂+si?NC组比较,miR?92a抑制剂+si?FHIT组淋巴瘤细胞增殖能力升高(0.38±0.04比0.28±0.02,P=0.018),细胞凋亡率减少[(7.15± 0.74)%比(13.84 ± 1.78)% ,P=0.004],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0.30 ± 0.04比0.54 ± 0.06,P=0.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88±0.09比0.48±0.0,P=0.003).结论 下调miR?92a靶向促进FHIT表达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王万里郭淑利王慧睿
关键词:淋巴瘤凋亡
地西他滨与环孢素治疗低危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照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比较地西他滨与环孢素治疗低危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31例低危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地西他滨组14例,环孢素组17例,前者给予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后者给予环孢素治疗,随访1 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 a生存率.结果 地西他滨组总有效率为35.7%,环孢素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5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感染(3例),环孢素组表现为肺部感染(1例).地西他滨组随访1 a生存率为78.6%,环孢素组为100%,地西他滨组显著低于环孢素组(P〈0.05).结论 地西他滨治疗低危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与环孢素无明显差异,但更易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差、1 a内生存率较低.
王慧睿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环孢素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