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先义

作品数:25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成像
  • 5篇介入
  • 5篇磁共振
  • 4篇肝硬化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造影
  • 3篇植入
  • 3篇栓塞
  • 3篇介入性
  • 3篇梗阻
  • 3篇梗阻性
  • 3篇放射摄影
  • 3篇放射摄影术
  • 3篇辐射防护
  • 3篇肝脏
  • 2篇胆道
  • 2篇胆道梗阻

机构

  • 25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香港大学深圳...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固原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北科生...

作者

  • 25篇成先义
  • 8篇陈在中
  • 7篇陈俊辉
  • 6篇王成林
  • 6篇戴鲁平
  • 6篇刘鹏程
  • 5篇余宏建
  • 4篇江锦赵
  • 3篇冯飞
  • 3篇吴鸣
  • 3篇胡疏
  • 3篇袁知东
  • 3篇邹立秋
  • 3篇杜端明
  • 2篇杨红杰
  • 2篇张辉
  • 2篇言伟强
  • 2篇阮继银
  • 2篇戚玉龙
  • 2篇石桥

传媒

  • 6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同位素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CT和M...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SA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西门子Angio-plus血管造影机上成功完成12 26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对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 2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子宫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通畅占61.1%,双侧输卵管阻塞占11.1%,一侧输卵管通畅而另一侧输卵管阻塞占19.8%,一侧输卵管通畅而另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占4.9%,一侧输卵管阻塞而另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占3.1%,子宫输卵管畸形占1.9%。部分患者术后2个月~6个月自然受孕。结论利用DSA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可以多角度、连续动态地观察子宫输卵管显影情况,显影清晰、客观,图像后处理方便,诊断价值高,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成先义周亚文庞宇曲路陈在中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不孕症诊治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特征。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影像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1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为脾切除术后,5例为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MRI平扫图象上,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上述软组织影明显强化,表现为扩张迂曲的网状血管结构。增强扫描1例出现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2例见门静脉提前显影。1例可以出现肝外胆管低位梗阻。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黄嵘王成林言伟强成先义冯飞田鑫戚玉龙刘汉桥刘鹏程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胰头结核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胰头结核及胰头旁淋巴结结核临床很少见,影像学表现复杂而缺少特征性,加之胰头部位深隐和局部解剖关系复杂,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常被跌诊为胰头部的恶性肿瘤。本文报告l例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成先义王成林郭学军
关键词:胰腺结核
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病区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的再认识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对不同距离与屏蔽条件下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后患者的放射性检测,实现辐射防护个体化与最优化。随机选择35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微创介入病区并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患者,植入术后2h内使用x-γ射线检测仪在不同距离处检测未屏蔽、0.25mmPb屏蔽、0.5mmPb屏蔽条件下患者的剂量当量率,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9.0对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并按照病区工作人员平均每人每日接触患者2h计算相应的年剂量当量。未屏蔽时,0.5m处工作人员所受的年剂量当量小于放射工作人员限值20mSv,2m处接近公众限值1mSv,4m处相当于病室内本底;在0.25mmPb屏蔽下,尽管零距离处35位患者的平均年剂量当量小于公众限值,但其中有6位患者的年剂量当量大于公众限值;在0.5mmPb屏蔽下,零距离处所有患者的年剂量当量已接近本底。结果表明,125I粒子植入后病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距离、屏蔽防护中,重点要做好个体化的屏蔽防护。0.25mmPb的铅胶布是最常使用的屏蔽物,对于粒子植入数量较多或植入部位表浅的患者必要时也应使用0.5mmPb的铅胶布屏蔽,以实现辐射防护个体化和最优化。
胡疏吴鸣杨红杰成先义高宙陈俊辉
关键词:肿瘤辐射防护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兔肝脏纤维化模型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家兔肝纤维化(HF)分期中的价值。方法60只实验兔按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HF组(n=32)、对照组(n=16)、补充组(n=12)。HF组和补充组兔经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注射后的第4、5、6、1、0周分别随机选HF组兔8只、对照组兔4只进行肝脏MRI轴位T1、WI、T2WI序列扫描及SWI扫描,扫描后处死并取兔肝组织进行Scheuer病理分期。在SWI图像上测量肝脏信号强度(SI肝)和同层背部肌肉的信号强度(SI肌),并计算二者信号强度比值(sIR肝/肌)。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SI肝、SIR肝/肌与组织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I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共48只兔顺利完成磁共振扫描,病理分期FD组15只(16只对照组其中1只出现肝纤维化),其sIRMⅡ和sI#分别为0.9744-0.018、374士44;F1、2组、F3、4组各8只,其sIR旰/月n分别为0.963±0.018、0.796±0.023、0.786±0.025、0.5124-0.024,SI肝分别为372±18、3764-22、346±15、288±19。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SIR忤/m值逐渐降低,sIR旰/目n与HF病理分期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性(r=-0.896,P〈0.05)。F3和F4期,SI肝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U与F1期,砣与F3期之间sIR旰/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Ⅱ值能鉴别F3期及以上的肝纤维化,而SIR肝/肌对各期肝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SWI中sIR旰/n能定量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为临床制定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案、疾病纵向观察提供一种客观、定量的影像学依据。
江锦赵邓灵波阮继银成先义邹立秋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硬化肿瘤分期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弹性成像在家兔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利用家兔肝纤维化模型评价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在肝纤维化(HF)病理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实验组(n=32)、实验补充组(n=12)、正常对照组(n=15)。对实验组及正常对照兔行常规MRI及MRE检查,测量肝实质的硬度(LS)值。HF组实验兔皮下注射50%CCl4后的第4、5、6、10周分别随机选择8只行MRI扫描。以肝脏纤维化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标准,评价第4、5、6、10周MRE与HF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MRE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不同分期HF的LS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随着HF分期加重,LS值增加。LS与HF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r=0.948,P<0.001)。LS区分各组别H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S1期93.8%、93.3%、93.6%、96.8%、87.5%;≥S2期95.8%、95.7%、95.7%、95.8%、95.7%;≥S3期93.8%、96.8%、95.8%、93.8%、98.8%;S4期100%、97.4%、97.9%、100%、88.9%。结论 MRE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地无创性HF分期技术,可为临床诊治、纵向研究提供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冯飞邹立秋江锦赵成先义阮继银石桥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磁共振弹性成像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与单纯抗凝治疗比较,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LEDVT患者资料,其中20例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单纯抗凝治疗组);23例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术后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组)。测量两组治疗前、后患肢腿围,统计临床见效时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围均有缩小(P均<0.05),溶栓治疗组患肢腿围缩小程度较单纯抗凝治疗组明显(P<0.05);且溶栓治疗组患者临床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单纯抗凝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性LEDVT患者,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溶栓治疗能明显缩短临床见效时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戴鲁平刘鹏程陈俊辉陈在中余宏建成先义
关键词:血栓形成下肢溶栓治疗
^(125)I粒子植入术后辐射防护的最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通过检测自行设计的含铅穿戴用品对125I粒子植入患者的放射性屏蔽效果,优化辐射防护的个体化方法。方法:125I粒子植入患者69例,术后根据粒子植入的部位和数量选择穿戴不同类型的含铅防护用品。术后24小时内检测患者无屏蔽与穿戴不同铅当量屏蔽用品在不同距离的辐射剂量,并按接触时间计算与患者密切接触的病区医务人员(AAED)及陪护人员(AED)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患者无屏蔽时,在0. 5 m处的医务人员所受的年平均辐射剂量小于放射工作人员限值20 m Sv,在2 m处接近公众限值1 m Sv,在4 m处接近本底;在1 m处的陪护人员所受的平均辐射剂量接近公众限值1 m Sv,在4 m处接近本底。患者穿戴0. 25 mm Pb含铅屏蔽用品时,零距离有58位患者的辐射剂量高于本底,但对医务及陪护人员产生的平均辐射剂量接近公众限值,其中最高者为1. 8 m Sv;穿戴0. 5 mm Pb含铅屏蔽用品时,患者零距离辐射剂量接近本底。结论:125I粒子植入后,患者穿戴0. 25 mm Pb含铅屏蔽用品时,绝大部分(68/69例)患者不会对医务及陪护人员造成辐射损伤;粒子植入数量较多和/或植入部位距体表较近的患者,若穿戴0. 25 mm Pb的屏蔽用品在0. 3 m处辐射剂量大于本底,则应穿戴0. 5 mm Pb的含铅屏蔽用品。
吴鸣邓秀兰杨红杰邓小梅成先义陈俊辉胡疏
关键词:碘粒子近距离放射疗法辐射防护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肺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对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5例采用RFA治疗的肺癌患者,检测肺癌患者RFA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比较RFA治疗前后CD4+T细胞亚群的差别,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RFA治疗效果与CD4+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RFA治疗2周后,患者Th1细胞水平及Th1/Th2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h2、Th17和Treg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期、KPS评分≥60分及消融体积≥病灶70%患者RFA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Ⅲ~Ⅳ期、KPS评分<60分及消融体积<病灶70%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RFA治疗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得到改善,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作为肺癌RFA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指标。
吴鸣熊宇成先义戴鲁平陈俊辉王少彬
关键词:肺肿瘤射频消融流式细胞术CD4^+T细胞亚群
脾动脉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 ,观察病人血液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和术后反应 ,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人治疗后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 ,肝功能恢复快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脾动脉栓塞应用于治疗肝癌可改善病人肝功能 ,控制脾功能亢进 ,促进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升高 ,有助于病人的恢复。
杜端明刘鹏程陈在中余宏建成先义周雯
关键词:肝癌放射学介入性脾动脉栓塞肝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