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鹏程

作品数:195 被引量:1,057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9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6篇成像
  • 50篇磁共振
  • 39篇磁共振成像
  • 27篇体层摄影
  • 26篇X线
  • 25篇血管
  • 24篇体层摄影术
  • 22篇影像
  • 22篇X线计算
  • 22篇X线计算机
  • 21篇动脉
  • 21篇肿瘤
  • 20篇介入
  • 18篇影像学
  • 18篇肝脏
  • 17篇栓塞
  • 17篇细胞
  • 15篇造影
  • 13篇静脉
  • 10篇血管成像

机构

  • 19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3篇汕头大学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深圳市第二人...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云南省玉溪市...
  • 1篇澳门仁伯爵综...

作者

  • 192篇刘鹏程
  • 56篇王成林
  • 54篇冯飞
  • 54篇杜端明
  • 46篇陈在中
  • 41篇袁知东
  • 39篇邹立秋
  • 30篇刘汉桥
  • 30篇刘远健
  • 25篇言伟强
  • 25篇余宏建
  • 25篇赵艳
  • 24篇黄嵘
  • 20篇江国银
  • 19篇江锦赵
  • 16篇戚玉龙
  • 16篇杨伟洪
  • 16篇郭学军
  • 13篇邓乾华
  • 12篇高文清

传媒

  • 27篇罕少疾病杂志
  • 20篇放射学实践
  • 18篇中国CT和M...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9篇医学影像学杂...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中国介入影像...
  • 5篇基层医学论坛
  • 4篇中国基层医药
  • 4篇现代医用影像...
  • 4篇解剖与临床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12篇2011
  • 29篇2010
  • 18篇2009
  • 16篇2008
  • 30篇2007
  • 25篇2006
  • 10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I粒子植入在肝组织运用中的实验评估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肝脏应用中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皮肝植入放射活性为37MBq的1251粒子2粒,对照组肝脏内植入无表面活性的空心粒源2粒。粒子植入后4周,处死动物...
刘鹏程梅雀林杜端明陈在中
关键词:组织间植入肝脏毒性
文献传递
放疗后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损伤:内支架放置术治疗
2002年
目的:本文用于评价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的放置在放疗后所致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采用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放置的方法治疗2例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结果:放疗性动脉性病变为临床治愈。结论: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应考虑其为动脉损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
刘鹏程杜端明陈在中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肾与脊柱位置关系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肾在腹膜后与脊柱的影像学位置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用CT和MRI技术对无明显泌尿系病征或畸形者400例作腹部双肾区(800侧)扫描,在断面图像上测量肾(取肾盂中心点)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并行男女分组对比研究。结果:肾盂中心点91.0%位于脊柱前缘的后方,9.0%位于前方;左右两侧肾盂中心点至脊柱前缘的冠状面距离男性分别为(1.37±0.78)cm和(1.56±0.84)cm;女性分别为(1.89±0.86)cm和(2.03±0.94)cm。左右两肾后缘至腹横筋膜间直线距平均值男性分别为(1.19±0.71)cm和(1.01±0.58)cm;女性分别为(0.41±0.37)cm和(0.36±0.33)cm。腹壁脂肪厚度平均男性为(1.22±0.55)cm,女性为(1.94±0.74)cm。以上测量男女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肾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存在男女差异,不仅对腹部微创手术的解剖定位具有意义,更影响传统X线侧位片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概念。
刘远健郭昌宇袁知东罗丽莉言伟强刘鹏程
关键词:脊柱断层影像学
肝肿瘤射频消融术后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CT表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82个病灶)肝肿瘤患者经皮RFA前后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密度及强化方式等变化特点。结果 RFA治疗后1个月内完全坏死病灶范围较术前有所增大,呈无强化的低密度影,或呈囊状更低密度影。坏死灶周围常见一层薄而均匀的环形强化,强化特点和正常肝实质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模糊,最终消失。2个月内完全坏死灶范围较术前可略显增大、相仿或略缩小,呈低密度影或更低囊变影。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动脉期消融区边缘出现一层薄而均匀的环形强化,但较前模糊,显示欠清。2个月以后完全坏死区范围逐渐缩小,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当肿瘤组织残存时,术后即刻CT显示消融区范围没有完全包括术前病灶的范围,动脉期病灶边缘出现不规则局灶样或结节状强化,门脉期迅速减退,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呈"快进快出"特点。如肿瘤复发,病灶局部出现异常强化。血供良好的肿瘤组织显示病灶范围有所增大,动脉期消融区出现局灶样或结节状强化;乏血供的病灶消融区范围较前增大,边缘不光整。结论肝肿瘤RFA术后的CT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有效检出肿瘤的残存或(和)复发,指导临床作出进一步合理、有效的治疗。
徐守军杜端明刘鹏程罗莉丽干芸根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技术CT
多层CT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2014年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因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的罕见的先天性疾病[1-2],术前确诊、了解病变的特点对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层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查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进行全面、立体、直观的显示,为术前全面了解病变情况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2].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病的MSCT诊断经验. 对象与方法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6~ 36岁,平均25岁.
言伟强黄嵘刘鹏程
关键词: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多层CT检查术前诊断静脉发育异常病变情况后处理功能
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非增强MR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价基于血流敏感散相为准备脉冲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非增强MR血管成像(FSD—bSSFP NC—MRA,简称FSD—bSSFP),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足部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有足部症状的糖尿病患者采用FSD—bSSFP序列和三维对比增强序列(CE—MRA)进行足部动脉成像。然后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对2种成像技术的足部动脉图像质量、静脉污染和足部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进行评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FSD—bSSFP和CE-MRA图像质量、静脉污染情况、足背动脉及分支显示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组图像足背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FSD—bSSFP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7±1.1)分,CE.MRA为(2.6±0.8)分,两种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4,P〉0.05)。FSD—bSSFP对足背动脉分支显示情况良好,为(3.2±0.9)分,CE—MRA为(2.5±0.9)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6,P〈0.05)。FSD—bSSFP静脉污染为(1.8±0.4)分,CE—MRA为(2.1±0.8)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1,P〈0.05)。FSD—bSSFP图像的SNR为148.6±26.7,CNR为88.3±19.0。3DCE—MRA图像的SNR为148.5±45.6,CNR为121.0±41.0。两者间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P〉0.01),CE—MRACNR高于FSD—bSS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3,P〈0.05)。结论FSD—bSSFP非增强MRA可获得较好的足部动脉图像,可显示足背动脉及三级分支,为肾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补充方法。
邹立秋刘晓怡刘新冯飞戚玉龙刘鹏程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糖尿病足
MRI对肝外胆管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MRI对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包括MRCP、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44例中,17例为胆管泥沙结石,9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4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4例转移性肿瘤(3例来自胃癌,1例来自结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与手术病理比较,MRI及MRCP鉴别梗阻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16/20)、70%(17/24),75%(33/44)。结论MRI可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及鉴别梗阻的良恶性,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邹立秋刘鹏程杜端明高文清言伟强冯飞江锦赵
关键词:肝外胆管梗阻磁共振成像MRCP
多层螺旋CT伪影的机理分析
目的:回顾多层螺旋CT(Toshiba16层)伪影图像,分析伪影产生的机理,探讨抑制和消除伪影的方法,提高和改善诊断图像的质量。
袁知东王成林刘鹏程刘远健刘晓杰冯飞江国银
文献传递
超声介导微泡破坏对菲立磁进入主动脉壁作用的活体实验观察
2009年
目的探索血池内造影剂Sonovue和Feridex进入血管壁的可能性。方法普通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7只,11只高脂饲养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6只普食正常对照。数字随机取AS组10只和正常组6只,用和不用超声介导微泡破坏(+/-UMMD)各半。全麻、MR平扫并静推Feridex 100μmol Fe/kg后,立即超声聚焦主动脉弓上缘前壁,缓慢静推Sonovue+生理盐水10ml,MI1.2,3.5MPa进行UMMD。3T磁共振仪,膝部线圈,主动脉弓上下120mm范围,2mm层厚。3D快速小角度激发GRE序列平扫及增强1、24、48、72h及处死后扫描,标本送光、电镜检。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检验各组数据。结果UMMD对SPIO粒子进入血管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超顺磁氧化铁(SPIO)粒子进入血管壁,以分散形式分布,间质居多,UMMD对内中外膜分布的影响具有明显作用(P=0.01),以外膜分布居多。光、电镜下可见微泡气体进入血管内中膜,油红O染证实。细胞内与细胞外铁粒子染色后表现不同。结论UMMD使较大粒径SPIO粒子和气体进入血管壁。可能为大分子复合探针和携基因药物跨血管内膜提供新途径。
高文清李选刘鹏程白智勇钟延丰韩鸿滨李敬府刘伟郑卓肇隋玉洁马小龙吕献军徐辉曾祥柱
关键词:超顺磁氧化铁
MRI评价兔VX2肝癌射频消融后改变:与病理对照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兔VX2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的MRI动态变化,并与病理所见相对照,探讨MRI评价肝癌RFA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生理盐水与VX2瘤块混悬液注射法复制肝肿瘤动物模型24只。开腹直视下对24只兔肝癌进行RFA,并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和4周进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之后处死实验兔,进行大体病理和光镜检查。结果MRI表现为病灶T1WI中央低信号,外周高信号,T2WI中央高信号,外周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外周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光镜下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术后即刻组外周见少许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肝窦扩张充血;术后1周组外周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少许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2周组外周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及梭形纤维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稍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影,向外为等低信号包膜,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术后4周组外周见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增生;MRI表现为病灶T1WI低信号,T2WI由内向外呈低信号-稍高信号-线状高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央无强化。本组实验中17只实验兔病理学发现有肿瘤残留,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厚度不均的环状强化。结论MRI可全面评价RFA后病灶的变化,及时发现肝癌残存与复发。
杜端明邹英华刘鹏程陈俊辉邹立秋余宏建江锦赵阮继银
关键词:导管消融病理学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