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知东

作品数:97 被引量:31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0篇成像
  • 17篇血管
  • 17篇体层摄影
  • 16篇动脉
  • 13篇X线
  • 13篇X线计算
  • 13篇X线计算机
  • 12篇体层摄影术
  • 11篇血管成像
  • 11篇图像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10篇肝脏
  • 10篇CT扫描
  • 9篇影像
  • 8篇多层螺旋CT
  • 8篇影像学
  • 8篇造影
  • 8篇扫描床
  • 8篇结节

机构

  • 97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五人...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澳门仁伯爵综...

作者

  • 97篇袁知东
  • 41篇刘鹏程
  • 37篇王成林
  • 35篇冯飞
  • 25篇江国银
  • 18篇刘远健
  • 16篇邓乾华
  • 16篇成官迅
  • 14篇石桥
  • 10篇张辉
  • 10篇邹立秋
  • 9篇言伟强
  • 8篇江锦赵
  • 8篇刘晓杰
  • 7篇郭学军
  • 5篇刘卫明
  • 4篇黄嵘
  • 4篇杨伟洪
  • 4篇赵艳
  • 3篇林兰英

传媒

  • 17篇罕少疾病杂志
  • 13篇中国CT和M...
  • 4篇放射学实践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中国数字医学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1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11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并Graves病的成人烟雾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手术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烟雾病合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烟雾病及Graves病的诊断标准。3例患者在甲亢稳定1个月后,1例在甲状腺功能未完全正常时行直接间接联合血管重建术。结果 1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32.3岁(27-42岁)。24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脑梗塞,1例表现为频发TIA。影像学DSA证实2例为单侧烟雾病,2例为双侧烟雾病;MR均可见脑梗塞灶。3对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4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SPECT提示脑缺血灶较术前明显改善,CTA提示吻合口通畅。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烟雾病合并Graves病以女性患者为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控制甲亢症状后,行手术治疗能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改善临床症状。手术时机须根据甲状腺功能及烟雾病症状宜早实施。
赵雷郑思阳齐辉尹卫袁知东杨红杰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GRAVES病
CT灌注技术对脑血流分布的初探
2004年
目的 :改进灌注成像技术 ,对大脑不同区域血流分布的差异作初步探索。方法 :2 0例无运动系统或基底节区病变受检者行基底节层面灌注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 (30 0mg/ml浓度ultravist) ,流速 5ml/s,总量 4 0ml。在对比剂注射第 9s开始行灌注扫描。扫描条件 :12 0kV ,15 0mA ,速度 1层 /s ,层厚 5~ 8mm ,IOV 2 0 0mm× 2 0 0mm ,连续无间隔扫描 30s,图像重建时间 0 .5s。结果 :在开始注射对比剂第 9s行CT扫描 ,能获得较完整的动脉血管和脑实质内的灌注图像。灌注扫描数据用较小的间隔重建可获得较为平滑的γ 变量曲线。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不等 ,上升值、峰值与上升斜率均左侧大于右侧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技术是研究大脑血流分布的一个新的重要方法。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可能与人们的运动优势习惯有关。
刘远健刘鹏程高文清罗莉丽袁知东江国银黄允冶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
影像学评估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耳蜗植入术中的价值。方法:37例感音性神经性聋患者术前常规行颞骨HRCT及MRI检查,术后行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其中5例术后行CT复查。结果:CT显示2例Mondini畸形(4耳),2例前庭导水管扩张(4耳),1例迷路骨化(1耳),1例内听道狭窄(2耳)。MRI显示Mondini畸形3例(6耳),前庭导水管扩张2例(4耳),1例并内淋巴囊扩张(2耳),2例迷路纤维化(2耳)。术后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显示植入电极形态、位置良好。CT显示1例电极滑脱。结论:CT及MRI对耳蜗植入术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改良斯氏位X线拍片结合CT对术后评估更有意义。
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刘汉桥冯飞江国银袁知东曾琴
关键词:耳蜗植入术影像学评估
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肺血管三维重组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T增强肺血管三维成像证实的肺动静脉瘘患者共17个肺动静脉瘘病灶的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并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联合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多向倾斜VR和MIP等重组技术,比较与CT增强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一致性、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结果 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联合应用多种三维重组技术清楚显示了全部17个肺动静脉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对全部病例均做出了明确诊断,辐射剂量是CT增强的33%~50%,不使用对比剂而CT增强需要使用45~85ml碘对比剂。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胸部薄层平扫图像进行肺血管三维重组能对肺动静脉瘘做出准确诊断并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避免碘对比剂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检查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较大价值。
袁知东王成林石桥江国银冯飞刘鹏程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动静脉瘘
肝脏周围炎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FHCS临床、CT和MRI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7年间资料完整的FHCS21例,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5岁。主要以胰腺炎、盆腔炎、胆囊炎胆石症、阑尾炎和腹痛查因就诊。采用16层螺旋CT机先作全肝连续平描,再经肘静脉以4~5ml/s速率注入100ml碘海醇,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MRI扫描仪为西门子1.5T超导型,行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成像,再经肘静脉注入总量0.1mmol/KgGd-DTPA,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6例显示肝包膜增厚和包膜下积液,增强CT动脉期16例(100%)显示肝包膜均匀性强化和增厚,其中线型3例(18.8%),宽带型5例(31.3%),混合型8例(50%),局限型11例(68.8%),广泛型5例(31.3%)。4例累及到局部肝实质,动脉期呈斑片状或楔状强化。T1WI3例显示稍高信号的肝包膜增厚,T2WI可见1例稍高信号肝包膜增厚和3例局部肝实质斑片状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5例均可见轻度强化,其中局限型3例,广泛型2例;线型3例,宽带型2例。静脉期5例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平衡期5例强化基本消退。结论FHC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男女均可发病,可继发于腹部和盆腔各种炎症。CT和MRI可清楚显示肝包膜增厚、肝包膜和局部肝实质强化等特征,结合临床比较容易诊断。
王成林郭学军袁知东石桥向先俊方玲
关键词:肝包膜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成像
多层CT部分容积伪影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CT在轴位扫描模式下部分容积伪影(PVA,Partial Volume Artifact)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减轻和消除该伪影的方法,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分析多层CT(Toshiba Aquil...
袁知东王成林江国银冯飞刘卫明刘远健刘鹏程
根据部位和诊断要求的分段进行管电流调制的CT扫描方法
本发明公开根据部位和诊断要求的分段进行管电流调制的CT扫描方法;包括步骤:使用CT机一次完成第一部位及相邻第二部位的定位像扫描;根据定位像扫描确定第一部位扫描范围及第二部位扫描范围;CT技师在第一部位扫描范围内设置第一部...
袁知东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受检者随机分为Z轴管电流调制组(试验组)和管电流固定组(对照组),每组各60名。试验组的目标噪声水平设置为7.5HU,管电流的动态范围为40~500mA,对照组的管电流设置为250mA,其他扫描参数两组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的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管电流调制组甲状腺峡部层面的管电流值,测量下颌角、甲状腺峡部、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分3级(优、良、差),由2名有经验的CT主管技师和一名主任医师进行双盲法评价。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CTDIvol,DLP和甲状腺峡部层面毫安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1.4mGy,210.5mGy·cm和120.5mA;对照组的分别为13.8mGy,292.8mGy·cm和250mA,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0%,降低28%和降低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下颌角和甲状腺峡部层面的图像噪声分别为7.36HU和7.05HU,稍高于对照组的5.64HU和4.85HU;试验组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为7.23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HU,下颈部图像质量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论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根据受检者体型和受检部位密度厚度变化在每周旋转均对管电流进行动态调整,使辐射剂量的分布实现了个性化,保证了不同层面图像质量的恒定,在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时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在临床CT扫描中有很大应用价值。
袁知东王成林冯飞邓乾华刘远健刘鹏程
关键词:颈部噪声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报道
2023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并不少见,但病情凶险,诊治困难。本文报道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临床表现为发病后迅速出现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肝功能衰竭,但通过坚持抗凝及其他综合性治疗获得成功。本文将此病例进行报道,旨在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曾雪萍袁知东范昭杨莹尹路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门静脉系统血栓抗凝
冠状动脉CTA错层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袁知东冯飞成官迅曾建奇范秀松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