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小云

作品数:152 被引量:616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7篇细胞
  • 34篇肝细胞
  • 32篇基因
  • 27篇多态
  • 26篇多态性
  • 26篇细胞癌
  • 26篇肝细胞癌
  • 18篇蛋白
  • 18篇病例
  • 18篇病例对照
  • 18篇病例对照研究
  • 15篇缺损
  • 15篇肝癌
  • 14篇室间隔
  • 14篇室间隔缺损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4篇基因多态性
  • 13篇单核
  • 13篇单核苷酸

机构

  • 141篇广西医科大学
  • 30篇桂林医学院
  • 14篇广西壮族自治...
  • 11篇广西医科大学...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南宁市疾病预...
  • 3篇广西中医学院...
  • 3篇南宁市妇幼保...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体育高等...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143篇曾小云
  • 98篇仇小强
  • 38篇余红平
  • 31篇刘顺
  • 21篇钟秋安
  • 13篇谭盛葵
  • 11篇黄东萍
  • 11篇李永红
  • 10篇贝春华
  • 9篇黄栋
  • 8篇谢志春
  • 7篇何敏
  • 7篇纪龙
  • 7篇黄金梅
  • 7篇郭雪峰
  • 6篇杨艳
  • 6篇张志勇
  • 6篇李龙嫚
  • 6篇柏桦
  • 5篇周怡

传媒

  • 17篇广西医科大学...
  • 15篇中国公共卫生
  • 9篇中国妇幼保健
  • 9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广西医学
  • 7篇中华疾病控制...
  • 6篇中华肿瘤防治...
  • 4篇广西中医学院...
  • 4篇中国临床新医...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5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性锰暴露对男性工人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测定职业性锰暴露男性工人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探讨锰暴露对工人血浆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某锰冶炼厂179名男性工人为暴露组,按锰累积暴露指数(CEI)分为低暴露组(CEI<2.000,84名)和高暴露组(CEI≥2.000,95名),以同一地区某糖厂96名男性工人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血浆BDNF含量的测定。[结果]控制年龄、民族等协变量后,该厂锰作业男性工人CEI与血浆BDNF含量呈负相关(r=-0.200,P<0.05);两个暴露组人群血浆BDN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工人(均P<0.01),高暴露组工人低于低暴露组(P<0.05)。[结论]职业性锰暴露可降低锰冶炼厂男性工人的血浆BDNF水平。
卿利刘静李琴陈康成梁林涵吕应楠沈岳飞杨晓波曾小云邹云锋
关键词:锰暴露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职业性锰暴露对锰冶炼厂男性工人认知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锰暴露水平对锰冶炼厂工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他可能影响其认知能力的因素。[方法]选择广西某锰冶炼厂240名男性冶炼工人为暴露组,按锰累积暴露指数(CEI)分为高暴露组(CEI≥2.000,86名)和低暴露组(CEI<2.000,154名),以同一地区某糖厂240名男性工人为对照组,调查其一般情况,并采用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调查问卷对认知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该厂锰作业男性工人CEI与认知能力呈负相关(r=-0.324,P<0.05)。控制年龄、婚姻状况等协变量后,暴露组工人认知能力低于对照组人群(P<0.01),且高暴露组工人认知能力低于低暴露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锰暴露工人认知能力的因素有:年龄、文化水平、CEI、吸烟指数(均P<0.05)。[结论]职业性锰暴露可能降低锰冶炼厂男性工人认知能力;此外,年龄、文化水平、吸烟也可影响锰冶炼工人的认知能力。
刘静卿利李琴陈康成曾小云邱毅陈小红梁林涵邹云锋杨晓波
关键词:锰暴露
载脂蛋白B基因第29外显子EcoRI位点基因变异与冠心病、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基因第29外显子EcoRI位点基因变异与冠心病、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体外扩增载脂蛋白B基因第29外显子EcoRI位点的基因片断,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然后通过电泳判断。[结果]分别在94例正常对照组、55例冠心病组和45例脑梗死组中分别发现有6例、11例和8例个体发生突变,个体突变阳性率分别为6.315%、20%、17.778%,个体阳性率在正常组和冠心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西地区人群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与EcoRI位点基因突变有关联。
韦玉兰钟卫干黄艳明曾小云苏上贵
关键词:载脂蛋白B基因冠心病脑梗死
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为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对照组各500例进行了一般情况、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疾病史等调查;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经济收入、食鱼生、饮酒、进餐无规律、药物、农药、精神压抑、B血型、B型性格,其OR值分别是13.48、5.59、7.73、2.94、9.93、2.12、2.30、2.87、2.03、5.69、3.58、3.68。结论: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经济收入、食鱼生、饮酒、进餐无规律、药物、农药、精神压抑、B型血、B型性格为广西肝癌高发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
谭盛葵仇小强余红平曾小云赵荫农胡浪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P21基因表达与肝细胞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100例肝细胞肝癌病人和100例非肿瘤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P2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P21mRNA在肝细胞肝癌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0.256 1±0.144 3,在非肿瘤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0.043 2±0.032 2,肿瘤病人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肿瘤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mRNA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HBV感染、肝癌家族史、吸烟、饮酒、AFP含量无关(P>0.05)。结论:P2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肝癌有一定关系,可为筛检肝细胞肝癌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许杨曾小云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病例对照研究P21基因RT-PCR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HBV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DNA损伤的关系以及不同感染模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三阳和小三阳患者)DNA损伤情况。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感染模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情况,采用彗星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淋巴细胞损伤率、彗星尾长(Tail Extent)、彗星尾DNA百分含量(Tail % DNA)、彗星尾惯量(Tail Inertia)、Olive尾距(Olive Tail Moment)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SCGE技术后得HBV感染与DNA损伤断裂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三阳组间DNA损伤断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三阳组经SCGE技术后所得彗星图像可见有少量彗星尾。大三阳组经SCGE技术后所得彗星图像可见有明显彗星尾。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彗星尾长、尾惯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感染模式的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比较,尾长、尾DNA百分含量和尾惯量在统计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且不同感染模式的损伤情况不同。
黄金梅曾小云仇小强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乙型肝炎病毒DNA损伤
新形势下地方医科院校学位点评估体系的探索——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2021年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广西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省属地方医科类院校,多维度多视角地深入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建设有效的信息化系统,制定科学的指导性评估指标要素,制定科学规范的自我评估工作程序,让院系成为学位点评估工作的主体,将学位点自评结果与学校资源分配机制相结合。逐步构建起一套基于内生驱动下的、适合自身区域的学位点评估体系,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从而为区域发展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需求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
罗莹韦杨阳洁曾小云
关键词:学位点
广西健康育龄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广西健康人群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3/05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采集200名早孕妇女静脉血3mL,提取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6~8h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突变情况;追踪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结局与突变的联系。结果:所调查200名健康孕妇的血样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为野生基因型59.5%(119/200),杂合突变型34.0%(68/200),纯合突变型6.5%(13/200)。②3种基因型对应的围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评分异常率:野生基因型的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281.1±448.8)g,新生儿评分异常率为2.5%(3/119);杂合突变型分别为(3250.5±519.4)g和4.4%(3/68);纯合突变型分别为(3050.2±662.3)g和7.6%(1/13)。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以野生基因型为主,其次为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3种基因型对应的围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评分异常率均稍有不同,但无明显区别。
沈立萍仇小强曾小云韦继红钟秋安
关键词:孕妇
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DC25C、CDKN2A(p16)、MCM4、MCM7、PARDC(DNA-PK)、RAD21、RBL2(p107)、YWHAB(14-3-3)、SMAD3、KAT2B、CHEK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HCC的预后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7月—2011年3月整群抽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就诊和治疗的498例新发HCC患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理资料的收集,并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提取血液样本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对14个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民族、HCC家族史、HBs Ag、吸烟和饮酒情况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YWHAB基因rs2425675位点等位基因A基因型AG/AA患者的包膜侵犯风险为基因型GG患者的2.097倍(OR=2.097,95%CI=1.034~4.256);携带RBL2基因rs3929位点等位基因C基因型GC/CC患者的包膜侵犯风险为基因型GG患者的2.234倍(OR=2.234,95%CI=1.100~4.534);携带CDC25C基因rs3734166位点等位基因G基因型GA/GG患者的子灶发生风险为基因型AA患者的0.460倍(OR=0.460,95%CI=0.259~0.816),癌栓发生风险为基因型AA患者的0.651倍(OR=0.651,95%CI=0.439~0.965);携带CHEK1基因rs515255位点等位基因T基因型TC/TT患者的子灶发生风险为基因型CC患者的0.451倍(OR=0.451,95%CI=0.252~0.807),肿瘤数目多发的风险为基因型CC患者的0.655倍(OR=0.655,95%CI=0.442~0.97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YWHAB基因rs2425675位点在无HCC家族史、不吸烟、不饮酒的患者中,其SNP多态性与肝癌肿瘤包膜侵犯和假包膜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0.05);CDC25C基因rs3734166位点在无HCC家族史、不吸烟、不饮酒、HBs Ag阴性和阳性的患者中,其SNP多态性与子灶、癌栓、脉管侵犯和肝硬化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0.05);CHEK1基因rs515255位点在无HCC家族史、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和HBs Ag阳性
李沭南月丽邓宇李岸花覃若云李婷曾小云
肝癌病例中XRCC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某些环境因素与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组1(XRCC1)基因多态性间交互作用对肝细胞癌(HCC)发生危险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调查500例HCC患者所接触的相关环境因素,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XRCC1-280、XRCC1-194和XRCC1-399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XRCC1-280与乙肝e抗体对HCC的发生有正相乘交互作用(P=0.047,OR=1.809,95%CI:1.007~3.249);XRCC1-194与饮酒对HCC的发生有正相乘交互作用(P=0.041,OR=1.496,95%CI:1.016~2.204);XRCC1-194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对HCC的发生有负相乘交互作用(校正后,P=0.045,OR=1.737,95%CI:1.013~2.979)。未发现XRCC1-399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携带XRCC1-194突变等位基因与饮酒、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对HCC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携带XRCC1-280突变等位基因与乙肝e抗体对HCC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曾小云黄金梅许杨仇小强余红平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