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枫

作品数:3 被引量:7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变化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数据集
  • 1篇突变
  • 1篇突变特征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光合有效辐射
  • 1篇归一化植被指...
  • 1篇NDVI
  • 1篇PAR
  • 1篇空间化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朱枫
  • 2篇崔雪锋
  • 2篇缪丽娟
  • 2篇蒋冲
  • 1篇李锐
  • 1篇穆兴民
  • 1篇王飞
  • 1篇刘强
  • 1篇何斌
  • 1篇杨陈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秦岭南北地区光合有效辐射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Angstrom方程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站点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并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手段对PAR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秦岭南北地区PAR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在季节分布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依次减小。②52年间,该地区年PAR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时间变化方面,春季PAR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余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减小最快,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③该地区89%的站点年PAR存在突变,突变站点中的85%发生于1979-1983年间;夏季89%的站点发生突变,突变站点中的90%发生于1979-1983年间;冬季68%的站点发生突变,但突变时间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春季和秋季突变现象不甚明显。④气候变化(风速下降)、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工业生产导致的气溶胶增多是导致PAR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火山爆发引发的气溶胶增加则是PAR波动的主要原因。
蒋冲朱枫杨陈王飞穆兴民李锐
近10年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39
2014年
基于东亚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和蒙古国67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SPOT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借助线性趋势、MK趋势性检验、最大化合成法和相关分析等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和蒙古国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和气候变化及其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近49年内蒙古和蒙古国地区年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变化不明显。年均气温在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量表现出由西向东递增趋势。②空间分布上,内蒙的植被覆盖状况好于蒙古国。时间变化上,该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分为2个阶段,1998—2001年NDVI呈整体退化趋势,2002—2012年波动上升,其中2009—2012年连续3a上升。空间变化上,内蒙古境内植被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锡林郭勒盟周边地区,蒙古国境内退化的区域分布在中西部地区。③蒙古国境内荒漠和草原植被NDVI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负相关。而对于内蒙古而言荒漠和草原植被的NDVI也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森林植被与气温呈正相关。就政策层面:内蒙古区域近年来受国家重大生态政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影响,大部分东部和西部植被恢复较快。在今后如果增强两国的文化和政策交流学习,将会对未来的游牧民族文化的保留和发展提供契机。
缪丽娟蒋冲何斌刘强朱枫崔雪锋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被覆盖
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集的重建方法述评被引量:26
2012年
重建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产生的气候和生态效应至关重要。相关学者就定量重建中国历史土地利用信息进行了探索,但重建结果通常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统计性数据,缺乏地理空间属性信息,从而限制了其在气候和生态模型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历史资料来重建较高分辨率的具有空间属性信息的历史数据。本文针对诸如HYDE、SAGE等具有明确地理空间属性信息的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从方法的角度对中国历史土地利用空间化数据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重建具有空间属性的中国历史土地利用数据,为未来更好地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和生态效应提供数据支持。本文论述了不同资料在历史重建中的关系和作用;强调了人口数据在数量重建和空间分配中的双重作用及其局限性;重点分析了空间分配过程的假设条件和不同方法的历史重建对当代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依赖程度。本文认为,需要加强林地空间化数据的重建以服务历史时期的陆地碳循环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以典型年份控制的方法处理难以量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历史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建议进行分区重建,加强区域集成研究。
朱枫崔雪锋缪丽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