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冠雄

作品数:20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胃癌
  • 5篇肿瘤
  • 4篇胆道
  • 4篇手术
  • 3篇胆管
  • 3篇医源
  • 3篇医源性
  • 3篇源性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胃肿瘤
  • 2篇单病种
  • 2篇单病种协作
  • 2篇胆道手术
  • 2篇胆道损伤
  • 2篇胆管损伤
  • 2篇引流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机构

  • 20篇榆林市第二医...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20篇李冠雄
  • 16篇杨中民
  • 5篇马任远
  • 4篇李军
  • 3篇王健生
  • 2篇周苏娜
  • 2篇张明鑫
  • 2篇赵旭
  • 2篇王小林
  • 2篇张哲
  • 2篇安迎春
  • 2篇王兴国
  • 1篇巩正平
  • 1篇李萍
  • 1篇段小艺
  • 1篇许延发
  • 1篇张佳
  • 1篇王丽
  • 1篇张磊
  • 1篇朱金祥

传媒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5
  • 2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5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观察组Ⅰ期手术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行Ⅱ期手术闭合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肠造口手术治疗,于术后3个月未发生任何手术禁忌证,且无复发情况下行Ⅱ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RR)与疾病控制率(DCR)、Ⅰ期手术情况、Ⅱ期手术情况、各个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1对照组RR及DCR分别为62.16%及86.49%,均显著小于观察组(分别为78.95%及94.74%)(P<0.05);2在Ⅰ期手术中,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Ⅱ期手术中,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T、CD4+T、CD8+T及CD4+/CD8+T)水平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各对应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SF-12生活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量表相关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为理想,但回肠袢式造口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兴国李冠雄杨中民
关键词:高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术
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临床分析
2005年
杨中民李冠雄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胆道引流胆总管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2例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并发症、病死率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a施行的102例PD的手术并发症、病死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组织学诊断包括壶腹周围癌48例、胰头癌43例、胰头慢性炎症4例、胃癌和结肠癌胰腺转移各2例、十二指肠腺癌瘤、胰头部囊腺癌和胰岛细胞癌各1例。近15年胰头癌切除率增加。总手术病死率9.9%。死因包括胰瘘3例和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大出血、术后腹腔内继发出血、呼吸衰竭、腹腔内感染和脑出血各1例。恶性肿瘤1a^5a存活率分别为57%、38%、27%、19%和8%。结论:出血和胰瘘是导致PD术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和胆肠吻合口的腔内引流是预防胆瘘和胰瘘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加肿瘤切除率,当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也无法排除胰头肿大和梗阻性黄疸是肿瘤引起时,即使未获得病理学的支持,也应施行PD。
李军李冠雄杨中民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壶腹周围肿瘤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术后6d抽取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IL-6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下降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0.01,Ⅱ组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李军李冠雄李静
关键词:免疫白细胞介素-6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
康莱特联合DP方案对Ⅳ期胃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康莱特联合多西他赛及顺铂(简称DP方案)治疗Ⅳ期胃癌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化疗的Ⅳ期胃癌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DP方案进行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康莱特注射液,化疗6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3%(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3^+CD_8^+及CD_3^-CD_(16)^+CD_(56)^+水平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后CD_4/CD_8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CD_3^+CD_4^+,CD_3^+CD_8^+及CD_4/CD_8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康莱特与DP方案联用治疗Ⅳ期胃癌,疗效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冠雄马任远李军杨中民
关键词:康莱特多西他赛顺铂疗效免疫功能
单病种协作防治体系在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中的作用探讨
2011年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是提升医疗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现状的分析,剖析单病种协作防治体系在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中的作用,为医疗质量管理与监控提供实践和理论基础。
李冠雄叶尔买克.唐沙哈尔王健生房宏林张明鑫周苏娜王丽
关键词:单病种
胃癌急性穿孔38例诊治体会
2008年
李冠雄张改云杨中民
关键词:胃癌急性穿孔诊治并发症发病率合并症
单病种协作医疗模式对偏远山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的促进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偏远山区农村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极大挑战。单病种协作体系在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号召的同时,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在偏远山区农村有效地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使医疗资源共享,为民众提供最便捷的求医平台。
李冠雄汪洋王健生房宏林张明鑫周苏娜张佳朱金祥
关键词:单病种协作偏远山区农村医疗资源
HSP_(27)与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胃癌及3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中HSP27与Survivin的表达,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及HSP27表达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结果:HSP27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0.01),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性别、年龄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Survivin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0.01),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性别、年龄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胃癌组织中HSP27与Survivin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HSP27和Survivin在胃癌中过度表达,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27和Survivin通过抗凋亡机制协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李冠雄李萍杨中民房宏林赵旭张磊许延发
胃癌术后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患者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组(简称"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自控麻醉泵,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后4 h、8 h、16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以及2组间累计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在术后4 h、8 h、16 h、24 h、48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48 h时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用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王小林马任远李冠雄张哲杨中民
关键词:胃切除术罗哌卡因疼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