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心脏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系统性评价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汇总左西孟旦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脓毒症相关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时间范围是建库至2024年4月。采用Cochrane推荐工具实施偏倚风险的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65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用左西孟旦或rh-BNP,共323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联用左西孟旦及rh-BNP,共328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西孟旦与rh-BNP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相较于单独使用二者其一,可明显减少APACHEⅡ评分(SMD=1.20,95%CI:30.92~1.47,P<0.0001),降低CK-MB水平(MD=8.81,95%CI:7.96~9.66,P<0.0001),提高LVEF水平(MD=-3.43,95%CI:-4.24~-2.62,P<0.0001),降低28d病死率(OR=2.38,95%CI:1.07~5.32,P=0.03),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rh-BNP在治疗脓毒症心脏疾病中疗效更明显,且临床安全性较高。基于纳入研究总数较少,仍需开展样本量更多、规模更大的高质量研究进行数据支持。
- 蔡璐李杰王联群唐一鹏
- 关键词:脓毒症重组人脑利钠肽左西孟旦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快速诊断OPCAB术后心肌梗死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7月,59例患者行首次单纯OPCAB。根据围手术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将患者分为正常组(I组)、心肌损伤组(Ⅱ组)和心肌梗死组(Ⅲ组),分析各组H.FABP、CK—MB、cTnI含量的变化,并应用ROC曲线分析H-FABP诊断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截断点和应用价值。结果Ⅲ组的H—FABP水平显著高于Ⅱ组及I组(P〈0.01),H—FABP峰值出现时间早(入ICU2h即达到高峰),维持时间短(入ICU4h即开始下降),术后1天回到基线水平。经ROC曲线检验,以H—FABP22μg/L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截断点,入ICU即刻诊断灵敏度为90.9%,特异性为77.1%。入ICU2h的H—FABP值灵敏度为72.7%,特异性为75.0%。结论H-FABP有助于OPCAB术后心肌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
- 孟冬梅李培军刘子后李杰孙静郭志刚刘建实
-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梗死ROC曲线
- Pv-aCO2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容量管理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探讨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患者容量管理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6月1日至10月1日天津市胸科医院择期行OPCABG术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Pv-aCO2联合PLR指导容量管理)和对照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容量管理〕,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6 h体温(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氧合指数(PaO2/Fi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Pv-aCO2、血乳酸(Lac),6 h液体净入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24 h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Pv-aCO2与心排血指数(CI)和Lac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术后6 h T、HR、MAP、CVP、PaO2/FiO2、SvO2、Lac均较入院时升高,Pv-aCO2明显下降,且观察组SvO2、液体净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vO2:0.671±0.068比0.634±0.052,液体净入量(mL):454±151比304±106,均P〈0.05〕,Pv-aCO2、Lac、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v-aCO2(mmHg,1 mmHg=0.133 kPa):6.1±1.8比7.0±1.8,Lac(mmol/L):1.7±0.5比2.8±0.6,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分):3.18±1.01比4.48±1.50,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16.52±6.41比21.96±9.00,45.51±9.36比51.76±13.66,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4 h SOFA评分(分:4.50±1.85比5.02±2.08)、总住院时间(d:12.1±4.3比13.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v-aCO2与CI呈负相关(r=-0.752,P〈0.001),与Lac无相关性(r=-0.154,P=0.171).结论 Pv-aCO2联合PLR可以更好地指导OPCABG术后患者的容量管理,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霍丽坤李培军解畅闫成雷李杰
- 关键词:被动抬腿试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容量管理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中血液回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OPCABG)术中血液回输与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及对白细胞、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OPCABG术中回输血量≥600ml为OPCABG 1组(16例),<600ml为OPCA...
- 李培军刘建实李卫民孙静齐玉娟李杰孙得权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术白细胞介素类体外循环血小板
- 文献传递
- 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3 498例患者,采集术后感染患者血液、伤口分泌物、尿液、咽拭子、组织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影响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 498例患者中有96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74%;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占32.03%,革兰阴性菌74株占57.81%,真菌13株占10.16%;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50.0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非常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具有较高耐药率,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5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常敏感;年龄≥60岁、有合并症、二次手术、术中出血量≥1 200ml、手术时间>5h、术前住院时间≥7d、胸腔引流时间≥3d、气管插管时间≥3d、导尿管留置时间≥3d、心功能NYHA≥Ⅲ级、切口实施皮下连续缝合、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心脏搭桥手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针对相关因素应积极采取有效预防对策,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 齐鑫赵岳李杰周文娟王勇
-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血液回输与炎症反应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细胞因子介导了心脏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并对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决定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有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细胞因子水平低,可减轻炎症反应;也有研究认为OPCABG与CPB下CABG细胞因子水平没有差别。研究表明,CPB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与血液和人工材料表面的接触所导致的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释放有密切关系。OPCABG中血液回输与CPB有着相似的过程,有可能是影响OPCABG后细胞因子水平的一个因素。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OPCABG术中血液回输与术后炎症反应的关系。
- 李培军刘建实杨洁张燕杰孙静齐玉娟李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白细胞介素体外循环血小板
- 2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
- 2009年
- 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我们为22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病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消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李军山郭志刚宋静华陈庆良杨东艳简锴陶李杰
- 关键词: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房纤颤阵发性房颤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