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静

作品数:21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术后
  • 6篇动脉旁路
  • 6篇动脉旁路移植
  • 6篇旁路移植
  • 6篇冠状动脉旁路
  • 6篇冠状动脉旁路...
  • 5篇动脉瓣
  • 5篇动脉旁路移植...
  • 5篇移植术
  • 5篇退行性
  • 5篇退行性变
  • 5篇旁路移植术
  • 5篇主动脉
  • 5篇主动脉瓣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主动脉瓣退行...

机构

  • 21篇天津市胸科医...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孙静
  • 7篇宋静华
  • 7篇姜楠
  • 6篇王联群
  • 4篇孟冬梅
  • 4篇郭志刚
  • 3篇刘建实
  • 3篇李培军
  • 3篇李军山
  • 2篇阮昕华
  • 2篇赵鸿铭
  • 2篇刘国庆
  • 2篇魏民新
  • 2篇杨东艳
  • 2篇李杰
  • 2篇赵炳让
  • 1篇刘子后
  • 1篇崔让庄
  • 1篇梁爽霖
  • 1篇孙根义

传媒

  • 3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行性变主动脉瓣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生机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退行性变主动脉三叶瓣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天津胸科医院心外科因主动脉瓣狭窄行手术切除的严重钙化的主动脉三叶瓣标本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66-t-6)岁]和因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手术的正常三叶式主动脉瓣标本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3±5)岁]。经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退行性主动脉瓣的病理组织学改变,通过其病理特征的改变了解参与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相关机制。结果狭窄的主动脉瓣瓣叶增厚,瓣叶主动脉侧出现钙化灶;主动脉瓣内膜下有炎细胞浸润、新生毛细血管、胆固醇结晶和泡沫样细胞聚集及弥漫性和结节性钙化灶。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l)在正常主动脉瓣膜无阳性表达,而在病变瓣膜中则显示细胞核阳性表达。病变瓣膜OSX免疫组化0、1、2、3级表达在钙化部位分别为1例(4.5%)、1例(4.5%)、8例(36.4%)、12例(54.5%),在非钙化部位分别为4例(18.2%)、6例(27.3%)、7例(31.8%)、5例(22.7%);NFATcl免疫组化0、1、2、3级表达在钙化部位分别为1例(4.5%)、1例(4.5%)、8例(36.4%)、12例(54.5%),在非钙化部位分别为4例(18.2%)、6例(27.3%)、8例(36.4%)、4例(18.2%);钙化部位OSX和NFATcl的表达均高于非钙化部位(x。=8.320、P=0.040和x^2=9.371、P=0.025)。结论与正常瓣膜不同,病变瓣膜中出现了炎细胞浸润、脂质沉积、新生血管及骨调控因子的表达。
孙静孟冬梅姜楠王联群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病理学转录因子
大鼠离体心脏灌注中雌激素对抗同型半胱氨酸诱导损伤的保护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逆行灌注对大鼠心肌缺血及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快速保护作用。方法先行结扎前降支,心肌缺血10-15min,然后再行灌注1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中分为K-H液组(C组);雌激素组(E组);同型半胱氨酸组(H组);同型半胱氨酸+雌激素组(HE组)。分别在结扎前、结扎后、再灌5、10、20、40、60min心脏接取流出液测量心肌酶等。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结论短时间应用雌激素对心肌酶的下降无明显影响,可以减低离体心脏的心律增加冠脉流量,雌激素同型半胱氨酸对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缺血部位心肌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赵鸿铭孙静刘国庆赵福梅陈倩
关键词: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已成为西方国家主动脉瓣置换的最常见原因,该病早期的表现为主动脉瓣硬化。即使在血流动力学没有显著阻塞的情况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造成的心血管原因死亡的风险也增加到50%。我国渐入老龄社会,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人患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发病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其发病中有多机制的参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炎症、脂质沉积、细胞外的基质重构、骨化和遗传学均参与了这一过程,对此做一综述。
孙静王联群
关键词: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发病机制
西拉普利和缬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成分水平的干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细胞外基质(ECM)是血管壁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的合成和降解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成过多可造成血管狭窄,降解过多可诱发斑块破裂。心脏间质细胞(又称ECM成分)主要由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的纤维网络组成,基质成分合成和降解的平衡受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的调节。
孙静张世殊毛用敏孙根义赵鸿铭刘国庆崔让庄
关键词:心肌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2006年
宋静华郭志刚李军山孙静张慧琪阮昕华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2001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和52例冠脉造影结果未见异常的正常人群做对照,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HCY血浆水平。结果:(1)对照组血浆HCY水平(10.29±3.74)μmol/L,较冠心病组(15.02±5.38)μmol/L为低(P<0.01)。(2)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血浆HCY水平(11.78±3.91)μmol/L,较≥2支病变组(16.72±5.29)μmol/L为低(P<0.01)。(3)冠心病组中有其它危险因素者与无其它危险因素者比较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在冠脉单支病变组较≥2支病变组为低。
宋静华张迎怡孙静耿婕赵炳让
关键词:半胱氨酸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
血浆脑钠肽预测OPCAB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于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以OPCAB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手术前、术后5h、术后24h、术后72h及术后1周测定血浆BNP水平,分析术后BNP的变化趋势。将血浆BNP水平与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等临床事件进行分析。结果:(1)OPCAB术后5h血浆BNP水平开始上升,72h达峰并开始下降,到1周时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2)术后心律失常组术前、术后24h、72h及1周的血浆BNP水平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1或P<0.05)。结论:(1)OPCAB术后血浆BNP水平呈动态变化趋势。(2)术前及术后升高的血浆BNP水平可能与术后心律失常有关。
宋静华郭志刚李军山魏民新孙静杨东艳王联群姜楠
关键词:利钠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手术后并发症
二尖瓣置换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药物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人重组脑钠肽(rhBNP)与前列腺素E1(PGE1)对二尖瓣置换(MVR)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MVR术后平均肺动脉压≥25mmHg(1mmHg=0.133kP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PGE1组及rhBNP组,每组20例。3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6、24h以及停药后2h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于用药前、用药后24h、术后1周、3个月检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血栓素(TXA2)与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结果PGE1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和rhBNP组。PGE1组给药后1h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循环血管阻力指数(PVRI)、肺血管楔嵌压(PAWP)降低,停药后上述指标反弹;rhBNP组给药后6h出现mPAP、PRVI、PAWP降低,mPAP下降幅度小于PGE1组。对照组术后TXA2下降,cGMP上升;PGE1组和rhBNP组给药24h后TXA2下降和cGMP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GE1组给药后TXA2下降幅度大于rhBNP组;rhBNP组cGMP升高幅度大于PGE1组。结论rhBNP与PGE1在用药后均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PGE1起效更快,效果更为显著。
赵福梅陈彤云孙静刘建实
关键词:二尖瓣心脏瓣膜假体植入肺动脉高压前列腺素E1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2015年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是西方国家主动脉瓣置换的最常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将成为重要健康问题.多重致病机制、多因素共同参与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过程.在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生血管,新血管生成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调节.VEGF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提高血管通透性,调节促凝性[1].我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观察VEGF在人类钙化主动脉瓣的表达.
赵福梅孙静孟冬梅王联群
关键词:主动脉瓣退行性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动脉瓣置换内皮细胞迁移人口老龄化新血管生成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发病特点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910例在我院心外科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监测术后患者的心电示波、心电图,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史、术前用药、术前B型钠尿肽水平、肌酐水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左房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术中静脉桥及动脉桥的支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4 h肌钙蛋白Ⅰ水平,观察上述因素与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的关系。结果在91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房纤颤154例,发生率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6)、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P=0.002)、静脉桥数(P=0.015)和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P<0.001)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新发心房纤颤相关,P<0.05的相关危险因素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7)、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OR=1.002)、桥血管数/病变血管数(OR=0.042)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独立相关。以B型脑钠肽水平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670,说明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对于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原因较多,高龄、术前最后一次B型脑钠肽水平高和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不完全是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型脑钠肽水平对术后新发心房纤颤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
孙静宋静华陈彤云姜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