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脊髓终室囊样扩张的诊断与治疗(附八例报告)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脊髓终室囊样扩张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终室囊样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根据de Moura等建立的临床分类方法,本组2例为I型,4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6例Ⅱ型和Ⅲ型患者行后正中入路椎板切开术。术中后正中切开圆锥,囊腔内放置T型硅胶管,间断缝合软脊膜并固定T管,保持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的通畅。结果术后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改善不明显,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稳定。结论终室囊样扩张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MRI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囊腔-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杨涛吴量杨辰龙刘铁王贵怀杨俊徐宇伦
- 关键词:显微手术
- 3D-CTA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术前DSA检查,15例行术前、术后3D-CTA检查。结果 3D-CTA与DSA在肿瘤供血动脉的检出率(P=1.000)及图像质量(P=0.367)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然而,脊髓DSA所需对比剂剂量是3D-CTA的1.88倍,有效放射线剂量是3D-CTA的2.73倍,且操作所需时间(平均120 min)远长于3D-CTA操作时间(平均扫描时间1 min)。结论与DSA相比,3D-CTA具有无创、所需对比剂剂量低、辐射少、操作时间短、方便术后复查等优点,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手术指导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 齐巍吴量杨涛徐宇伦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母细胞瘤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远期随访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并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前均未行栓塞治疗,共行52次手术,切除肿瘤58枚.采用McCormick分级进行脊髓功能评估,术后平均随访8年.结果 肿瘤全切除55枚,次全切除3枚.术后1周症状改善11例,无变化29例,加重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7~9年,脊髓功能改善18例,无明显变化21例,加重7例;未见肿瘤复发.肿瘤次全切除影响预后(P=0.08, OR=10.8,95%置信区间2.1~60.8).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为高度血管化的良性肿瘤,可通过显微镜下全切除治愈.肿瘤次全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 齐巍杨涛吴量徐宇伦
- 关键词:脊髓肿瘤血管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
- CBL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在我国案例教学法(CBL)已逐步运用到了脑血管病的教学中。CBL通过互动性的教学训练,在案例实战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令其能迅速地把握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建立疾病相关的知识轮廓,同时培养其科学的分析思路以及熟悉正确的处理与治疗疾病方法,使得其临床实践能力及整体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为日后的正式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齐巍刘永珍邓晓峰吴量杨涛
- 关键词:CBL教学脑血管病临床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