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澄宇

作品数:32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语文
  • 9篇教育
  • 8篇文教
  • 6篇语文教育
  • 4篇文学
  • 4篇现代诗
  • 4篇课程
  • 4篇教学
  • 3篇语文生活
  • 3篇现象学
  • 2篇选文
  • 2篇语文概念
  • 2篇语文教育理论
  • 2篇语文课
  • 2篇语文课程
  • 2篇语言
  • 2篇知识
  • 2篇人文
  • 2篇诗歌
  • 2篇诗学

机构

  • 3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小学...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作者

  • 30篇杨澄宇
  • 1篇邵朝友
  • 1篇张克中

传媒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教育发展研究
  • 2篇教育研究
  • 2篇中学语文教学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江苏教育研究
  • 2篇扬子江(评论...
  • 1篇课程.教材....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教育导刊(上...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育研究与评...
  • 1篇教育研究与评...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现代基础教育...
  • 1篇教育视界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 1篇七彩语文(高...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程,悠游于科技的边缘——威廉·派纳与杨澄宇关于课程和科技关系的对话被引量:7
2017年
杨澄宇(以下简称"杨"):宽泛而言,您是否认为科技的进步会促进教育的发展?
威廉.派纳杨澄宇
关键词: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自我发展大城市前现代
论核心素养的语境背景与基本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从英文语境下的"Key Competencies"到中文语境下的"核心素养"需要仔细考量,英文语境下的"Key Competencies"概念有社会化和工具论倾向,中文语境下的"核心素养"概念则融合了英文语境和中文传统语境。其中,传统语境下的核心素养有道德论和身体论倾向。在中文语境下,"核心素养"是一种表面语境,必须放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中才能得到深入理解。现代性是社会现代性和美学现代性两种现代性的融合,唯有通过主体现代性才能使融合成为可能。"核心素养"一方面代表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教育的觉醒;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的进一步现代化,以培育现代"新人"。基于此,核心素养应当具有根基性、统摄性、发展性、具身性等基本特征,并在教学中得到落实。
杨澄宇
关键词:语境教育现代化
确定性的寻求——语文教育研究十年(2005—2014)评述被引量:2
2015年
回顾最近十年(2005——2014)的语文教育研究,从对语文学科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研究的梳理中,发现一种对语文学科确定性的寻求趋势。这一趋势追求语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即通过研究,语文学科的本体边界更加明晰、认识更加准确、实践更有理可依;但与此同时,一种"非确定性"也随之产生。这两条理论路向相互对照,共同构成十年研究的主线。展望未来,有两大方向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学术突破,一是对语文教育的实证研究,二是对传统语文观念的再发掘。
杨澄宇
关键词:语文教育
浅论中国现代诗的荒原意识
2018年
荒原意识诞生于现代社会,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它是特定时间观和破碎空间观统摄下的静寂,是诗人对现代社会人的异化的叛逆精神的体现。荒原意识是现代诗歌的母题之一。以中国现代诗而论,需分外注意废墟感与荒原意识的异同。自从20世纪四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以来,荒原意识在中国台湾地区现代主义诗歌中,在20世纪七十年代后大陆的现代主义诗群中得以传承。两岸的侧重点又有区别。荒原意识的走向有三种:回到历史意识、走入宗教以及语言游戏。这三种走向仅仅是作为诗学的意义而存在,并非是现实生活的路向。
杨澄宇
关键词:荒原意识现代诗语言游戏
回到生活世界的语文教育:对“吕叔湘之问”的回应被引量:3
2017年
回到生活世界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构成了语文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路向。生活世界包含了"前世界""东西"的存在,蕴含了对生活世界本身"超越"的可能。对生活世界的"凝视"与"表达"构成了语文的基础;生活世界中"他人"的存在建构了语文的基本结构;对生活世界的反思使我们在面对"吕叔湘之问"时,对语文和语文教育走向美学这一纯粹的"凝视"与"表达"方式,持审慎的态度。
杨澄宇
关键词:语文教育理论
语文教育中的“文”与“道”被引量:5
2014年
"文以载道"一直是我们对于"文"与"道"关系的传统观念总结,"文""道"之争则是长期困扰语文工作者的问题。要回答"文"与"道"的关系,研究者需要回归到它们的原义,分析它们意义变迁的历史,从而在语境中明晰它们的具体所指。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文"和"道"的含义已经今非昔比的现状与内含的矛盾之时,应当回归到语文生活之中,引领学生达到"文"与"道"的浑然一体的状态。
杨澄宇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生活
论语文生活——基于现象学还原的视角被引量:2
2013年
语文生活作为语文课程汲取营养的母体而饱有的丰富性自不待言。而从研究语文学科到关注语文生活,只是语文工作者们扩大视野,回归"语文本身"的第一步。从现象学还原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再一次的现象学还原。通过这种方法,将附丽于语文生活之上的僵化的"道"与"文""还原"掉。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纯粹"的语文生活特质,包括"先验性""、审美性""、丰富性"与"智慧性"等。这种"纯粹"的语文生活及其特质才应是现代语文课程核心的价值与意义之来源。
杨澄宇
关键词:语文语文生活现象学还原
语文教科书经典选文问题研究——新课改后选文变化的焦虑与重建被引量:13
2014年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科书在文本的选择与解读和教科书的编撰模式与结构方式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新课改指导思想与选文适切性这两方面因素对经典的选择产生影响;在教科书编撰方式上,有不同的对于经典文本的分类模式和处理方式。经典的变化引起的焦虑需要得到重视。语文工作者应当认识到这些焦虑背后的逻辑与原因,并在实践中做出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对于经典的重建。
杨澄宇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
雷雨何以成为可能——漫谈《雷雨》(节选)中的情节推动
2021年
《雷雨》的情节在三个因素的作用下得以推动:一是角色激情直接推动,二是由角色对激情的反抗所推动,三是由作者设置的巧合和遵循的规则所推动。三重力量互相拉扯,推动情节,造就三重雷雨,即自然的、个人的、社会的三重雷雨意象的叠加。曹禺想借此剧展现一种远超戏剧的宇宙图景,但又觉得此剧“太像戏了”。这正是剧作家对第三个推动力的反思。
杨澄宇
关键词:雷雨激情
现代何以成为可能——兼论星芽的诗
2018年
当代中国诗坛时刻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源初的现代性何在?如果将视线拉长,这个问题常常会演变为:现代诗歌能否在中国传统中找到源头活水?第二十五届柔刚诗歌奖对诗人苏奇飞《猛虎》的授奖词中有:“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在以决裂为名的诗歌运动和极端语言实验之后,不少诗人已意识到,当下的诗歌写作迫切需要通过对古典资源的摄取、转化与重置,来修复语言之肌,并为汉语诗歌注入新的活力。”
杨澄宇
关键词:诗坛现代诗歌语言实验《猛虎》诗歌写作汉语诗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