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清
- 作品数:5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评估和对比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变化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愿选择行SMILE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另收集行FS-LASIK的屈光不正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均选右眼为研究眼,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角膜前表面6、7、8、9 mm直径范围下的非球面系数Q值,对两组间的Q值变化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分析Q值变化量与中央切削深度(CCD)的相关关系。两组间一般资料及术前Q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Q值整体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周时角膜前表面Q值,SMILE组分别为:0.85±0.31、0.80±0.28、0.69±0.25、0.51±0.23;FS-LASIK组分别为:1.13±0.56、1.01±0.47、0.80±0.39、0.51±0.31。各直径范围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所测Q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方式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效应;其中6和7mm直径时不同手术方式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周与术前的Q值差值(ΔQ)在6、7mm直径范围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mm=0.004,P7mm=0.014)。SMILE组帽直径较FS-LASIK组小;CCD较FS-LASIK组大。各直径范围下ΔQ与帽/瓣直径均无线性关系。各直径范围下ΔQ与CCD均呈线性关系(P〈0.05),且FS-LASIK组相关程度优于SMILE组。结论 SMILE与FS-LASIK均会使角膜前表面的Q值由负变正。然而,SMILE对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的影响较FS-LASIK小。(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81-685)
- 苏小连王雁吴文静武志清吴雅楠于长江
- 关键词:激光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激光激光视敏度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44例(83只眼)近视眼患者施行SMILE,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1、3、6个月进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分别测量角膜顶点及以顶点为圆心2和6mm直径上0°、45°、90°、135°、180°、225°、270°、325°各8个点,总共17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统计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d及1、3、6个月,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与术前相比变化分别为(-1.72±2.59)、(-0.98±2.37)、(-0.45±1.81)、(-0.25±2.20)μm,除术后6个月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7,-3.75,-2.24;P〈0.05)。2mm环后表面高度变化分别为(-1.42±2.06)、(-0.69±1.86)、(-0.30±1.50)、(-0.22±1.58)μm,术后1d和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3.38;P〈0.05)。6mm环后表面高度变化分别为(1.48±1.47)、(0.98±1.32)、(0.90±1.31)、(0.90±1.1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7,6.77,6.29,5.74;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1d相比顶点、2mm环、6mm环均明显向术前位置恢复,分别为(0.75±2.55)、(0.73±1.97)、(-0.50±1.60)μm。术后3个月与1个月相比顶点及2mm环角膜仍向术前恢复,分别为(0.53±2.22)、(0.39±1.80)Hm,6mm环无明显变化。术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术前眼压、平均手术切削深度、平均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无相关性。结论SMILE术后角膜周边轻度前移,中央先后移然后逐渐恢复。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与术前等效球镜、术前眼压、平均手术切削深度、平均剩余角膜基质床厚
- 于长江王雁苏小连吴文静武志清吴雅楠
- 关键词:激光角膜角膜基质
-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改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2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比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术后的全眼高阶像差,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特点.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SMILE屈光手术患者共34例(34只眼)作为SMILE组,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屈光手术患者29例(29只眼)作为对照组,均选取右眼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屈光手术术前检查,接受Pentacam 三维跟前节分析诊断系统的检查,并利用WaveScan像差仪分别测量进行两种屈光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和术后3个月的像差,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carson线性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在术后1个月时,SMILE组初级垂直彗差(C3-1)、三叶草(C33)、分别为-0.205±0.199、0.027±0.071,高于对照组(t=-3.141,2.216;P<0.05);对照组总高阶像差Sh、其他S4、S5、S6,初级球差(C04)、分别为0.609±0.199、0.403±0.196、0.117 ±0.065、0.092±0.0038、0.343±0.253,高于SMILE组(t=-3.492,3.461,-3.449,-5.301,-2.103;P<0.05);术后3个月时,SMILE组仅C-13为-0.177±0.175,高于对照组(t=-2.476,P<0.05);对照组总高阶Sh、其他S4、S5、S6各阶,初级球差C04、C24、四叶草(C44)、次级三叶草(C-35)、次级球差(C06)等各项均高于SMILE组(t=-3.935,-3.788,-2.049,-4.405,-3.576,2.494,3.879,2.642,4.784;P <0.05);相关性分析中,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Sh、C04与术前预矫正球镜度均存在负相关(术后1个月:r=-0.433,-0.476;P <0.05;术后3个月:r=-0.418,-0.447;P <0.05).结论 SMILE术后显示良好的光学质量,相对于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所引起的全眼像差改变更小,但同时存在其特殊性,可能与其手术方式或角膜伤口愈合有关.
- 武志清王雁张琳耿维莉金颖左彤
- 关键词:角膜基质
- 飞秒激光2.0 mm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屈光矫正效果的临床初步研究被引量:3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2,0 mm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MILE)临床矫正近视、散光的效果及该微创屈光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接受MILE的患者61例,另3.0~5.0 mm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患者53例作为对照.飞秒激光系统透镜成型并设置为2.0 mm或3.0~5.0 mm切口取出.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6个月均进行UCVA、BCVA、屈光度数、眼压、眼前节和角膜地形图等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手术之间、手术前后屈光度和形态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之间屈光度和形态学参数的统计学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基本资料以及手术前后各对应时间点的屈光度和形态学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MILE组随访资料完整者共24例(41只眼),SMILE组共29例(51只眼).在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6个月,MILE组球镜度数分别为(-5.09±1.04)、(0.12±0.32)、(0.11±0.29)、(0.02 ±0.33)、(0.02 ±0.23)D;柱镜度数分别为(-0.90 ±0.83)、(-0.25 ±0.27)、(-0.23 ±0.30)、(-0.20 ±0.25)、(-0.16 ±0.21)D;SMILE组的球镜度数分别为(-5.37±1.26)、(-0.04 ±0.49)、(0.12±0.38)、(0.10±0.34)、(0.02±0.33)D;柱镜度数分别为(-0.76±0.65)、(-0.22±0.26)、(-0.25±0.30)、(-0.26 ±0.29)、(-0.21±0.28)D,两组等效球镜、球镜与柱镜度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F=1.042、0.941、0.018,P>0.05).在散光的矢量分析结果中,MILE组在术后1和6个月Y轴方向的散光度数分别为(-0.06 ±0.11)、(-0.04±0.10)D,SMILE组为(-0.14±0.18)、(-0.11±0.16)D,MILE组小于SMIIE组(Z=-2.076、-2.149,P<0.05).术后6个月,100%的患者UCVA≥1.0.术后6个月无一例出现BCVA的降低.1个月内达到相对稳定的屈光状态,且较SMILE组具有更小的波动性.在术前及术后1d、1周、1
- 王雁武志清汤欣张佳媚窦瑞耿维莉金颖左彤
- 关键词:角膜基质视敏度
- 健康人眼角膜光密度分析及与眼内散射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健康人眼的角膜光密度分布及其与眼内散射光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进行常规眼科检查的健康人116例(232只眼),其中男55例(110只眼),女61例(122只眼),年龄为20~49岁,划分三个年龄段:20~29岁,30~39岁,40~49岁。利用Pentae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分别取≤2mm、〉2ram且≤6mm、〉6ram且≤10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平均值,以及2、6、10mm直径虚拟圆的角膜厚度平均值,并使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对人眼内的散射光进行定量测量。不同性别以及左右眼之间的角膜光密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段的角膜光密度之间以及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之间以及与年龄,角膜厚度,眼内散射光定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2mm、〉2mm且≤6mm、〉6nlm且≤10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为10.1±1.5,9.3±1.3,9.6±1.7,范围8.2~16.7,7.9~14.2,7.3~16.2。〉6mm且≤10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在20~29岁、30-39岁、40-49岁年龄段分别为8.9-4-1.1,9.3±1.2,10.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39,P=0.000),〉6mm且≤10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与年龄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417,P=0.000),≤2mm、〉2mm且≤6mm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在不同年龄段的统计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F=1.575,1.436;P〉0.05),与年龄之间亦未发现相关性存在(r=0.002,0.048;P〉0.05)。男性与女性相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光密度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744,1.647,-1.181;P〉0.05)。左右眼的角膜光密度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977,0.992,0.933;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
- 武志清王雁张琳吴迪魏升升苏小连
- 关键词:角膜屈光角膜厚度测量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