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誉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实验康复治疗对高危儿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高危新生儿是指死亡率和伤残发生率大大高于正常幼儿的新生儿[1]。对这部分高危儿进行早期评价、早期临床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身体损害,对减少和预防脑性瘫痪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早期干预贵在抓早。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诊断、评定和防治措施势在必行。为使此项工作更有针对性,我儿童康复中心对高危儿运动功能异常康复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
- 丁媛媛白莉王代誉
- 关键词:高危儿康复治疗效果身体损害康复治疗组新生儿重症监护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9月我院对92例短暂性缺血发作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46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30例患者治疗显效,15例治疗有效,有1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7.8%,对照组有23例患者治疗显效,15例患者治疗有效,有8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82.6%。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是8.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是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不良反应率低。
- 王代誉丁媛媛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
- 康复治疗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观察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选取最佳康复时间窗。方法:选取颈内动脉系统的脑卒中患者并有神经功能缺失者90例,依据患者发病到开始康复治疗时间划分为早期康复组(<14天)、延迟康复早期组(15天~3个月)、延迟康复晚期组(>3个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上田敏评定及改良巴氏指数(MBI)对患者进行初次和再次评分。结果:(1)3组内患者治疗前后各评价均有差异,P<0.01;(2)3组间治疗前后下肢情况比较:早期康复组优于延迟康复早期组,P<0.01,延迟康复早期组优于延迟康复晚期组,P<0.01;(3)3组间治疗前后上肢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有效的,可促进患者功能的全面恢复:(2)早期康复组优于延迟康复早期组、延迟康复早期组优于延迟康复晚期组;(3)本次研究提示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较慢,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发病14天以内进行康复治疗为最佳康复时间窗。
- 高晓艳杨青兰陈钢王代誉周萍萍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
- 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肚体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MRP)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象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和WHOQOL-BREF中文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2)2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3)ⅣHOQOL-BREF中文版评分: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3个月后冶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高晓艳谷艳夏彩秋周萍萍杨青兰王代誉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运动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