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怡

作品数:58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8篇儿童
  • 13篇心动过速
  • 12篇晕厥
  • 10篇心律
  • 10篇心律失常
  • 10篇射频消融
  • 10篇消融
  • 9篇型心
  • 9篇射频
  • 9篇室上性
  • 9篇室上性心动过...
  • 8篇血管
  • 8篇小儿
  • 7篇心肌
  • 7篇心脏
  • 7篇血管迷走性
  • 7篇血管迷走性晕...
  • 7篇射频消融术
  • 7篇迷走
  • 6篇心房

机构

  • 51篇上海市儿童医...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58篇王健怡
  • 38篇黄敏
  • 25篇谢利剑
  • 20篇陈秀玉
  • 20篇李锦康
  • 19篇肖婷婷
  • 14篇徐萌
  • 13篇沈捷
  • 12篇黄玉娟
  • 11篇杨晓东
  • 10篇华仰德
  • 9篇李筠
  • 5篇杨思源
  • 5篇陆颖静
  • 5篇刘万红
  • 4篇严蓁
  • 4篇李敏
  • 4篇廖德宁
  • 4篇张国琴
  • 3篇张泓

传媒

  • 17篇临床儿科杂志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74例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74例心动过速的效果及经验。方法我院于2004年3月至2011年6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74例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从5岁到16岁,平均7.18±3.1岁,病史0....
肖婷婷沈捷黄敏王健怡谢利剑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快速型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文献传递
β_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ADRB1)基因多态性Arg389Gly与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晕厥组为不明原因晕厥(unexplained syncope,UPS)患儿54例,其中男18例,女36例,平均11.8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4例,其中男20例,女34例,平均11.2岁。入选病例均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根据HUTT结果,分HUTT阳性组即VVS组和HUTT阴性组,各组病例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ADRB1基因Arg389Gly多态性。结果健康儿童的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73.15%和26.85%,HUTT阳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66.67%和33.33%,HUTT阴性患儿等位基因Arg389和Gly389的频率分别为85.42%和14.58%;HUTT阳性患儿的Gly389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HUTT阴性组患儿及健康对照儿(P<0.05)。HUTT阳性组共30例(55.6%),其临床分型中心脏抑制型6例(20.0%),混合型9例(30.0%),血管抑制型15例(50.0%),Gly389等位基因频率在各临床分型的分布为66.67%、33.3%和23.33%,心脏抑制型的Gly389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混合型和血管抑制型(P<0.05)。结论Gly389等位基因频率与VVS有相关性,可考虑作为小儿VVS的候选易感基因,提供临床早期筛查;Gly389等位基因频率与VVS临床分型中的心脏抑制型有相关性,可为其个体化治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提供初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
黄玉娟王健怡李锦康沈捷徐萌黄敏
关键词: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伴长QT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伴长QT综合征(LQTS)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分析1例LVNC伴LQT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本例患儿以阿斯综合征发作为首发症状,发作时心电监测见室性心动过速(VT),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病程后期超声心动图才提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室收缩功能减低(LVEF 35%,LVFS 17%)。住我院后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维持未能控制阿斯综合征发作,予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合并利多卡因静脉维持治疗,入院第3周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ICD)。结论:LVNC临床表型波动变化且合并LQTS少见;LVNC继发QT间期延长可诱发Tdp可危及患儿生命,药物控制难度大,ICD是有效治疗方法。
徐萌谢利剑王健怡
关键词: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长QT综合征心律失常
儿童先天性和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和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病因、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2例CAV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①32例CAVB患儿中,先天性CAVB14例,获得性CAVB18例;②14例先天性CAVB患儿中,好转10例,死亡3例,失访1例;③18例获得性CAVB患儿中治愈5例,好转4例,无效6例(其中3例已安装永久起搏器),死亡3例。结论:先天性CAVB可为母患结缔组织病或先天性心脏畸形导致,心肌炎为儿童期获得性CAVB的主要病因。先天性CAVB的患儿如出现心室率慢、频繁阿-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和Q-T间期延长者,预后差;心肌炎所致CAVB的预后取决于在急性期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除病因治疗外,静脉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室率、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对预后很重要。
王健怡谢利剑黄敏李锦康沈捷李红陈秀玉
关键词: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川崎病(KD)患儿进行临床对照试验,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对诊断不完全KD的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典型KD和不完全KD患儿各20例,分别于急性期采集样本,检测血浆BNP水平,CRP、ESR等指标,并随机选取20例正常儿童建立对照组,对比血BNP在3组中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与CRP是否存在线性相关。结果:2组KD病例中,急性期血浆BNP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CRP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在急性期不完全KD患儿中有明显增高,具特异性。检测血浆BNP可以提高急性期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有助于不完全KD的诊断。
杨晓东李锦康张泓王健怡陆颖静黄玉娟徐萌黄敏陈秀玉
关键词:川崎病脑利钠肽
儿童J波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J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因晕厥收治入院的J波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1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心电图提示J点抬高,呈Osbron波表现;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大致正常,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脑电图、头颅CT无异常。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频繁晕厥,并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表现。结论 J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赵坚李筠肖婷婷谢利剑王健怡姜逊渭
关键词:J波综合征晕厥恶性心律失常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分析
2007年
目的总结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探讨KD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关系,了解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547例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8例,女209例,男女之比为1.62:1;年龄为1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2.83±1.63)岁,1岁以内69例(12.7%),3岁以内351例(64.2%),5岁以内462例(84.5%)。(1)比较典型KD与不完全KD的临床特征;(2)探讨KD并发CAL的高危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47例中,典型KD 434例,不完全KD 113例。典型KD组和不完全性KD组两组中男性分别为265例(60.8%),73例(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岁的分别为41例(9.4%), 28例(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诊前发热时间分别为(7.0±2.5)d和(7.2±2.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典型KD并发CAL77例(17.7%);不完全KD并发CAL26例(23.0%),不完全KD CAL发生率较高(P<0.05)。不完全KD除肛周脱屑外,其他临床症状发生少,出现晚(P<0.05)。(2)547例KD中,并发CAL为103例(18.82%),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性别、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CAL发生率有密切关系。结论(1)不完全KD的CAL发生率较高,肛周脱屑可以作为其早期诊断线索之一:(2)3岁以下的男孩、血沉、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CAL的高危因素。更多的报道发现患者自身的某些基因多态性如基质金属蛋白酶、NO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等也与CAL的发生相关,因此自身遗传学机制在KD发生CAL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临床高危因素的分析同样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徐萌谢利剑黄敏华仰德李锦康王健怡陆颖静陈秀玉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高危因素分析发热时间肛周发病年龄
Crochetage在儿科房间隔缺损心电图中的意义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心电图下肢导联crochetage切迹在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中的特点,研究其在小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011.12在我院心血管中心收住的124名继发孔型...
黄玉娟王健怡黄敏张国亲刘坚曹阳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电图诊断
文献传递
食管心房调搏术在婴幼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在婴幼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年龄<2岁的SVT婴幼儿。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7.59±9.80)个月。采用TEAP检查,随后根据记录食管心电图进行分型诊断,明确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扑动后立即进行超速抑制终止心动过速。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SVT婴幼儿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室率为(233.31±46.79)次.min-1。其中29例次SVT中诊断为折返型SVT23例次,房性动过速3例次,窦性心动过速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2例次,窦性心动过速1例次,房性扑动14例次。宽QRS心动过速2例,1例为Ⅰ-AVB并室内传导阻滞,另1例经随访确诊为交界性心动过速并室内传导阻滞。经TEAP成功转复率为83%(34/41例)。结论婴幼儿SVT往往伴较快心室率,如不及时救治极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TEAP的应用有助于婴幼儿SVT的诊断分型,而且其安全快速转复窦性心律的优点在婴幼儿心动过速的抢救中起重要作用。
王健怡杨晓东黄敏陈秀玉
关键词:食管心房调搏术婴幼儿
心率变异在新生儿疾病中的临床研究和意义
2010年
目的 研究新生儿在围生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时心率变异值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9年9月住院新生儿中临床出现青紫的新生儿共66例,其中新生儿肺炎21例,先天性心脏病23例,围生期窒息22例,分别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的变化.结果 56例24 h动态心电图SDNN为29~46(正常值>50),新生儿肺炎中19例异常,先天性心脏病中18例异常,围生期窒息中19例异常.结论 心率变异能无创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心脏功能受损、肺功能异常和脑损害时,SDNN数值变小,及时监测和治疗可减低危害.
秦丽刘万红王健怡黄绮薇
关键词:心率婴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