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厚

作品数:84 被引量:868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6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5篇群落
  • 20篇鸟类
  • 18篇生境
  • 16篇水鸟
  • 14篇湿地
  • 10篇类群
  • 9篇鸟类群落
  • 8篇生境选择
  • 8篇种群
  • 7篇人工湿地
  • 7篇城市
  • 6篇越冬
  • 6篇两栖
  • 5篇生境因子
  • 5篇生态
  • 5篇生态修复
  • 5篇群落结构
  • 5篇鸻形目
  • 5篇围垦
  • 5篇两栖类

机构

  • 81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焦作师范高等...
  • 7篇凯里学院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上海市城市化...
  • 4篇上海科技馆
  • 4篇上海动物园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市畜牧兽...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安徽省林业厅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 1篇上海港港政管...
  • 1篇世界自然基金...
  • 1篇上海辰山植物...

作者

  • 83篇王天厚
  • 20篇葛振鸣
  • 13篇罗祖奎
  • 13篇施文彧
  • 11篇周晓
  • 11篇周立晨
  • 9篇牛俊英
  • 7篇岳峰
  • 6篇赵平
  • 5篇王开运
  • 5篇吴法清
  • 5篇王小明
  • 5篇吴迪
  • 5篇李贲
  • 4篇汪承焕
  • 4篇周慧
  • 4篇曹丹
  • 4篇仲阳康
  • 4篇王玉
  • 4篇张姚

传媒

  • 11篇生态学报
  • 10篇生态学杂志
  • 8篇Zoolog...
  • 7篇动物学杂志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复旦学报(自...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四川动物
  • 2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86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变化:以崇明东滩迁徙停歇地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崇明东滩湿地是鸻形目水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迁徙停歇地。本文借助Landsat 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地区2000—2010年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借助FRAGSTATS景观指数对适宜生境的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鸻形目水鸟的适宜生境的总面积为10305.52 hm2,仅次于深水区湿地(15918.66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总面积在2000—2006年缓慢增加(从10448.2hm2增加到10696.5 hm2)。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深水区湿地转化而来,而其面积的减少主要被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所取代。与2000年相比,海三棱藨草和滩涂湿地的景观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10年趋于增加(2000—2006年趋于增加,2006—2010年趋于下降)。在整个景观尺度上,所有湿地的异质性和破碎程度在2000—2006年趋于增加,而在2006—2010年趋于下降。从景观特征来看,研究地区鸻形目水鸟适宜生境的质量(生境组成/要素配置、复杂性、连接性和异质性等)在2000—2006年趋于下降,而在2006—2010年趋于增加。本文结果有助于指导湿地修复与营造策略的制定,以更好地实现在长江河口湿地保护迁徙鸻形目水鸟。
邹业爱牛俊英汤臣栋裴恩乐唐思贤路珊王天厚
关键词:生境变化生境破碎化崇明东滩湿地
湖北沙湖冬季鸟类群落特征被引量:18
2009年
2006年12月—2007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湖北沙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按照生境特征分为芦苇、草甸、农田、水域4个鸟类群落。共记录到鸟类76种,隶属12目28科,占湖北省鸟类种数456种的16.67%。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各1种和10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2种,稀有物种1种。鸟类群落总体α多样性指数(H′)为2.37,均匀性指数(J)为0.55,优势度(C)为0.17,4个鸟类群落的H′、J和C值分别为:1.67~2.44、0.50~0.86、0.11~0.26。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农田-草甸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Si)最高,为0.74,农田-水域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40;Bray-Curtis指数(CN)最高值是芦苇-草甸的鸟类群落,为0.00640,最低值是水域-农田,为0.00022。生境间异质性和人为活动是影响沙湖冬季鸟类群落特征的主要因素。
罗祖奎岳峰吴法清楼利高舒实王天厚
关键词:鸟类群落
细嘴滨鹬春季迁徙中转停歇期间机体结构的表型弹性
2009年
通过描述细嘴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春季在上海中转停歇期间个体与器官表型变化,分析了中转停歇期间机体结构表型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细嘴滨鹬中转停歇期间,体质量显著增加,最大增量约相当于平均体质量的52.2%。体质量增加的最大因素是脂肪质量的增加;其次是胸肌质量的增加,胸肌质量随体质量平行变化;腿肌与心质量随体质量的增加也有增加趋势;消化器官的变化分为2方面,一是消化腺(肝、胰)质量增加,二是消化道质量(砂囊、肠)没有大的变化,推测消化道没有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保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细嘴滨鹬通过消化腺的增大来快速提高停歇期的觅食效率,同时避免重建消化器官的能量与时间的消耗,提高整体迁徙速度;脑、肺、肾、脾、眼及盐腺等器官质量保持稳定。
王玉袁建峰王天厚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器官
鸻形目鸟类对南汇滨海滩涂的生境选择被引量:10
2011年
海岸带湿地是迁徙鸻形目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为了解迁徙鸻形目鸟类对围垦堤外滩涂湿地的利用状况以及对该鸟类的保育策略,2010年春季(3~5月)与秋季(9~11月),在围堤外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的生境特征(包括高程、滩宽、光滩宽、植被面积和人为干扰等)差异显著的4个(A、B、C、D)典型样方内,对鸻形目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鸟类栖息地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调查中共统计到鸟类28种,春季的优势种为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占总体数量的39.56%;稀有种为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矶鹬(Actitis hypoleucos)、灰尾漂鹬(Heteroscelus brevipes)、三趾滨鹬(Calidris alba).秋季的优势种为环颈鸻、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e)、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占总体数量的66.98%;稀有种为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灰斑鸻(Pluvialis squatarola)、白腰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泽鹬(Tringa stagnatilis)、灰尾漂鹬.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春季,A,B,C,D 4个样方鸻形目鸟类的种类、个体密度、多样性(H′)和均匀性(J)均存在显著差异;秋季,4个样方的鸟类种类,个体密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鸟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初步总结出南汇滨海滩涂的滩宽,植被面积和人为干扰是影响鸻形目鸟类觅食和栖息的关键因子,并最终认为该区域只是迁徙鸻形目鸟类的一个觅食扩散地.
衡楠楠牛俊英张斌王天厚
关键词:鸻形目鸟类生境选择
上海闵行区园林鸟类群落嵌套结构被引量:11
2012年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呈现斑块状分布,其栖息地特征与岛屿栖息地相似。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闵行区内的7块城市绿地进行调查,记录雀形目鸟类的分布情况,并运用Nestedness temperature calculator软件,检验其群落结构是否符合嵌套结构。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该地区的卫星图片,收集7块样地的面积、绿地盖度、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程度等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分析这一嵌套结构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中的雀形目鸟类分布是显著的嵌套结构,矩阵系统温度是21.78℃,填充度41.3%。7块样地中出现的物种数从14种到38种不等。其中,白鹡鸰(Motacilla alba)等11种鸟在7块样地中都有分布,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us)等9种鸟类只在一个样地中出现过。园林面积、绿地面积和水源情况都对其嵌套结构有显著影响。但与真正岛屿上存在的群落分布嵌套结构不同,人为干扰程度对这一结构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影响上海闵行区园林鸟类群落嵌套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结构和人为干扰程度。因此,建议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时,应该偏重于面积较大,植被盖度和丰富度高,结构合理的园林,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王本耀王小明王天厚丁由中
关键词:城市绿地雀形目鸟类
林鹬秋季迁徙中转停留期间内脏器官及骨骼肌的变化
2012年
[目的]评价秋季迁徙林鹬内脏器官及骨骼肌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上海长江河口滨海滩涂区域的林鹬作为样本,分析其秋季在上海中转停歇期间内脏器官及骨骼肌的重量差异,并比较2002~2004年的环志数据,分析其内脏器官及骨骼肌的变化趋势。[结果]林鹬中转停歇期间样本平均体重为(44.337 2±6.191 7)g。增重的最大因素是脂肪,最大可达到平均体重的26%;其次是胸肌部分,变化幅度超过50%;腿肌、剩余骨骼、心、肺、肝、砂囊、肠等器官湿重均有一定幅度的变化,脑、肺、砂囊和肾重量保持稳定。[结论]林鹬中转停歇期间体重明显增加,腿肌、心、肠、肝和骨骼肌其余部分均随体重呈增重趋势,脑、肺、砂囊和肾的重量无变化。
袁建峰王玉王天厚
关键词:器官重量胸肌
环境因子对上海城市园林春季鸟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0
2005年
20 0 4年 3— 5月,对上海 8个园林绿地的春季鸟类做了研究。在调查中共观察到 5 5种鸟类,其中留鸟31种,候鸟 2 4种。运用回归与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鸟类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与 8个园林绿地的公园面积、水体比例、植被种数、乔木层盖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地形坡度异质性、临主干道状况、人流量、行道宽度 10项环境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公园面积、植被种数、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地形坡度异质性、临主干道状况、行道宽度等 7个因子在影响园林鸟类群落结构和分布中起关键性作用;(2)上海城市鸟类数量、多样性呈单一化趋势,而且公园绿地内大面积水体等建设方案并不利于鸟类的栖息。
葛振鸣王天厚施文彧周立晨薛文杰
关键词:鸟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城市园林春季
上海市城市化对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形态特征的影响
2023年
城市化是造成全球两栖类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两栖类通过表型特征(尤其是形态特征)的改变响应城市化进程。于2020—2021年4—8月沿上海市城市化梯度设置38个研究样点,共采集170只金线侧褶蛙和305只泽陆蛙成体,以获取5项形态特征数据(体长、体重、头宽、前臂长和后肢长),基于各样点的建筑、道路和林地面积占比定义城市化指数以代表城市化水平,分析上海市城市化对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雄性与雌性金线侧褶蛙的体长与城市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雄性泽陆蛙的体长、头宽和后肢长,以及雌性泽陆蛙的体重和后肢长与城市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泽陆蛙对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形态特征响应强于金线侧褶蛙。
钟淑蓉刘宁宁王天厚赵闪闪宋宁宁徐欢李贲
关键词:城市化无尾两栖类表型特征种内分化
上海浦东东滩湿地斑嘴鸭和绿头鸭的越冬期空间行为与栖息地利用被引量:3
2021年
本研究使用GPS卫星跟踪技术,以本地区最常见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5只)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4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冬季斑嘴鸭和绿头鸭在浦东的栖息地空间利用特征.利用固定核空间法(FKE)测得越冬季个体的平均活动范围为(15.073±25.390)km2,没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两种鸭属鸟类的主要栖息地类型为滩涂、沟渠、农田和内陆水体,观测到的利用率分别为38.45%、32.46%、19.88%和8.85%,滩涂和沟渠是最主要的栖息地类型且昼、夜均利用.农田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栖息地类型,是鸭属鸟类冬季重要的取食地,但只有部分个体使用,且多在夜间.所有监测个体均在夜间保持较高的活动强度,且活动高峰出现在清晨与黄昏.本研究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上海地区冬季斑嘴鸭和绿头鸭的栖息地利用和活动节律、活动范围等时空特征,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叶思嘉马硕周锋韦旭岳衢黄美玲吴迪金惠宇薄顺奇袁晓罗梓菁顾建明王天厚王正寰
关键词:斑嘴鸭绿头鸭越冬期栖息地
崇明东滩冬季不同管理模式下水稻田水鸟群落特征及其生境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崇明东滩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上海地区促淤圈围的重点区域。水稻(Oryza sativa)田作为当地分布广泛且重点改造的人工湿地,研究其是否具有水鸟招引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冬季采用样方法对崇明东滩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水稻田,即2013年开始改造的传统模式水稻田和改造多年的机械化模式水稻田,进行了水鸟群落及生境因子调查,以探究不同管理模式下水稻田内生境差异,水鸟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程度及其不同生境中的关键因子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水鸟5目7科18种1 795只次,其中传统模式水稻田记录到水鸟5目6科17种1 756只次,优势种为绿翅鸭(Anas crecc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鹤鹬(Tringa erythropus);机械化模式水稻田录到水鸟4目5科6种39只次,优势种为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和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T检验结果显示,传统模式水稻田对水鸟的招引效果(即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优于机械化模式水稻田,2014年改造后传统模式水稻田的水鸟招引效果显著优于2013改造初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明水面面积比例是影响水稻田水鸟种类、数量分布的最重要因子。结果表明,明水面面积和适合的水位高度是影响冬季水稻田水鸟招引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冬季水稻田水鸟保育效果,应注重营造、维护冬季水稻田中水文条件。
莫英敏谢汉宾李贲张伟汤臣栋钮栋梁王天厚
关键词:水稻田水鸟生境分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