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弘士

作品数:60 被引量:4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肿瘤
  • 17篇颈部
  • 14篇甲状腺
  • 11篇颈部肿瘤
  • 10篇头颈
  • 10篇外科
  • 9篇头颈部
  • 8篇舌骨
  • 8篇神经鞘瘤
  • 8篇手术
  • 8篇头颈部肿瘤
  • 8篇淋巴
  • 7篇舌骨下
  • 7篇皮瓣
  • 7篇细胞
  • 7篇腺肿瘤
  • 6篇乳头
  • 6篇乳头状
  • 6篇舌骨下肌皮瓣
  • 6篇腺癌

机构

  • 3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江西医学院第...
  • 3篇上海铁道医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无锡市第一人...

作者

  • 58篇王弘士
  • 8篇吴毅
  • 8篇田敖龙
  • 7篇李端树
  • 6篇王卓颖
  • 5篇马东白
  • 5篇顾雅佳
  • 5篇嵇庆海
  • 4篇黄彩平
  • 4篇朱永学
  • 4篇彭卫军
  • 4篇王俊德
  • 3篇杨天锡
  • 3篇王玖华
  • 3篇吴斌
  • 3篇蒋长英
  • 3篇余济春
  • 3篇周正荣
  • 3篇章英剑
  • 2篇吴社华

传媒

  • 7篇肿瘤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上海医学
  • 2篇核技术
  • 2篇耳鼻咽喉(头...
  • 2篇2000全国...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6
  • 4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6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3篇1988
  • 1篇198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颈根部气管食管旁肿块为首发表现的食管瘤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探讨以颈根部气管食管旁肿块为首发表现的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我科1992~1999年收治的上述食管癌患者11例,对其临床病史、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病例中,皆伴有声嘶,8例吞咽困难不明显;CT检查有其特征性改变;内窥镜检查为首选查找原发灶的方法;对只有单个颈根部气管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情况尚可的胸段食管癌,建议选择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论:胸段食管瘤单发性颈根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可认为是区域淋巴结转移,若能及时诊断,这类病例有可能得到根治性治疗。
李端树王弘士
关键词:食管肿瘤首发表现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通过对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病例的临床分析,以了解其临床特点及颈部淋巴结的分布,为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头颈外科1988~1998年间收治的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30例的临床特点,颈部淋巴结分布,治疗方法.结果:30例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病例的5年生存率为56.14%,10年生存率40.19%.原发灶出现率为30%,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为33.3%,远处转移出现率20%.淋巴结分群结果符合原发部位与颈部淋巴结之间的转移规律.预后分析结果:颈部淋巴结复发,出现远处转移和颈部治疗方法与预后相关.结论:颈部淋巴结的位置与原发肿瘤来源之间的转移规律有助于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正确诊断.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将可疑原发病灶包括在治疗中,并根据可疑原发肿瘤的类型选择手术或放射治疗.颈部转移灶的处理以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术后补充放疗的控制率为佳.
王卓颖田敖龙吴毅王弘士
关键词:预后淋巴转移原发灶不明
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2002年
目的 :利用CT了解头颈部不同原发部位鳞状细胞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 ,并研究其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0例不同原发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CT结果 ,比较鼻咽癌与非鼻咽癌 (口腔及咽喉部癌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差异 ,对传统的颈淋巴结分群法进行改良。结果 :鼻咽癌与非鼻咽癌的Ⅱa ,Ⅱc及Ⅴ群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显著 (分别为P <0 .0 5 ,P <0 .0 0 1,P <0 .0 0 1)。结论 :改良后的颈部淋巴结分群法更能体现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王卓颖王弘士田敖龙王玖华
关键词:头颈部鳞癌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鳞状细胞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甲状腺癌术后残留和复发病灶的放射治疗被引量:3
1996年
目的 :分析甲状腺术后残余癌的预后因素及探讨放疗的价值 (包括术后复发 18例 )。材料与方法 :196 5年 1月~ 1987年 12月间对 10 9例 (包括术后复发 18例 )甲状腺术后残余癌患者全部行放射治疗。结果 :其 5 ,10 ,15 ,2 0 ,2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6 %、91.7%、88.7%、87.6 %、87.6 % ;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0 .8%、89.8%、85 .6 %、84 .1%、84 .1%。影响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的临床分期是影响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放射剂量均影响预后。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如有残留需补充放疗 ,不但能增加局部肿瘤的控制率且能提高生存率。最佳剂量为 4 5~ 6 5 Gy。
邱杏仙王建国何少琴王弘士
关键词:甲状腺癌残留病灶复发病灶预后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与争论被引量:1
1993年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历来存在争论。我科30余年来治疗甲状腺癌1780例的过程亦反映出这种争论。现将我们的经验教训提出供参考讨论。一、甲状腺切除范围主张全甲状腺切除者认为 (1)一叶甲状腺癌播散至对侧甲状腺的比例可高达19~88%,切除全甲状腺就可避免这种潜在的复发。(2)未分化甲状腺癌中21%由分化好的转化而来,对侧叶的播散灶同样可转化成未分化癌。(3)全甲状腺切除后有利于用^(131)Ⅰ的检测与治疗。(4)
王弘士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外科手术
胸骨乳突肌膜骨片瓣修补气管缺损的研究
1994年
我们对9条犬的颈段气管缺损采用胸骨乳夹肌骨腹骨片瓣进行修复。其中6例成功,术后犬吠、呼吸及运动功能正常。X线片显示气管管腔开放。组织切片镜检:术后4周骨片表面已被呼吸上皮覆盖,8周~12周骨片表面呼吸纤毛上皮已基本正常,该实验为临床应用胸锁乳穷肌骨膜骨片瓣修复气管缺损提供了依据。
陈杰王弘士吴毅缪震宇
关键词:气管缺损
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表现与手术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裨益。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臂丛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检查。所有患者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WI(STIR),增强前后横断面、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增强后扫描加脂肪抑制),部分病例增强前加扫冠状面T2WI。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信号、强化及范围作出判断。病变的定位及MRI不同序列中的特征与手术和病理表现行对照研究。结果:臂丛神经的根、干及分支在MRI所有序列中均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36例臂丛神经鞘瘤平均大小为4.9cm(3.0~6.8cm),均表现为沿臂丛神经根生长的肿块。3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长圆形肿块。MRI信号特点:16例表现为均匀的T1WI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2WI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2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所谓的“靶征”,增强后明显强化。所有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均遵循肿块内容物的摘除,包膜的剥离与神经的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结论:根据臂丛神经鞘瘤的特征性部位和形态学表现以及MRI信号特点,能对本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该病的典型表现有利于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有利于保护有关神经。
周正荣李国栋彭卫军王弘士董震
关键词:臂丛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手术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病理学除能确诊颈部副神经节(副节)瘤外,是否还能提示或支持迷走神经来源.方法结合手术前后病史、体征,术中所见和术前CT或(及)MRI表现,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例颈部迷走神经副节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0岁.表现为上颈部肿块并伴有声音嘶哑、声带麻痹或进食时呛咳、按压肿块引起咳嗽等迷走神经受累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显示颈动脉分叉以上颈内动静脉之间占位.大体检查在肿瘤一端可见切断的神经残端及其分散混入肿瘤浅面的神经纤维束.镜下观察肿瘤均由特征性的器官样排列的细胞巢构成,间隔为窦样毛细血管.肿瘤周围的纤维包膜内及肿瘤实质内存在多个粗大神经纤维束,甚至肿瘤细胞在神经内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主细胞嗜铬粒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阳性,细胞角蛋白阴性,支持细胞及神经纤维S-100阳性、神经微丝阳性.结论病理学家除能确诊颈部副节瘤外,还能向临床提示或支持其迷走神经来源.
王敏王弘士朱雄增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迷走神经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王卓颖田敖龙王弘士吴毅周晓燕沈镇宙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状瘤病毒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甲状腺髓样癌^(99m)Tc(V)-DMSA的临床显象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五价锝标记的二巯基丁二酸[^(99m)TC(V)-DMSA]则显像对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各种甲状腺肿瘤术前患者、12例MTC术后拟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和8例MTC根治术后患者接受了1~3次^(99m)Tc(V)-DMSA显像研究。结果:^(99m)Tc(V)-DMSA能被MTC高度摄取,图像清晰,正常甲状腺组织及其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不摄取放射性,^(99m)Tc(V)-DMSA对MTC诊断灵敏度为81.8%(18/22),特异性为100%(41/41),准确性为93.7%(59/63)。^(99m)Tc(V)-DMSA能特异性寻找术后残留或复发、转移灶,能发现小至1cm、B超和CT不易识别、临床难于扪及的MTC病灶,与血降钙素水平一起检测,可望早期发现亚临床病灶。结论:^(99m)Tc(V)-DMSA显像是MTC的一个特异性检查手段,对于MTC的诊断、定位、监测疗效和随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章英剑蒋长英马东白王弘士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放射线诊断二巯基丁二酸
全文增补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