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斌

作品数:8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植入
  • 2篇突变
  • 2篇人工耳
  • 2篇人工耳蜗
  • 2篇人工耳蜗植入
  • 2篇人工耳蜗植入...
  • 2篇儿童
  • 2篇耳聋
  • 2篇耳聋基因
  • 2篇耳蜗
  • 2篇耳蜗植入
  • 1篇心理声学
  • 1篇性疾病
  • 1篇咽疾病
  • 1篇言语
  • 1篇言语识别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能力
  • 1篇诊治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王斌
  • 5篇秦兆冰
  • 4篇宋凡
  • 3篇卢星
  • 2篇董明敏
  • 2篇杨阳
  • 1篇孔祥东
  • 1篇刘宁
  • 1篇周媛
  • 1篇陈秀兰
  • 1篇罗军
  • 1篇白莹
  • 1篇闫洁

传媒

  • 3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慢性耳鸣的临床和心理声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了解急、慢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理声学及伴发症状的情况。方法对343例耳鸣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耳部检查、听力学及耳鸣匹配检查,并完成耳鸣残疾量表(TH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填写。按耳鸣的病程将耳鸣分为急性耳鸣(耳鸣病程<6个月),慢性耳鸣:耳鸣病程≥6个月,最后统计分析急性与慢性耳鸣的临床特征、耳鸣心理声学的特征。结果急、慢性耳鸣患者的耳鸣匹配频率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耳鸣中,低中频所占比例较高,慢性耳鸣中高频所占比例较高;急、慢性耳鸣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耳鸣患者较慢性耳鸣患者更倾向伴发焦虑状态,而慢性耳鸣患者更倾向伴发抑郁症状。急、慢性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耳鸣匹配响度,是否有睡眠障碍、耳鸣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慢性耳鸣患者的耳鸣频率和伴发焦虑、抑郁症状存在差异,对耳鸣患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宋凡陈秀兰王斌秦兆冰
关键词:耳鸣急性慢性心理声学
18例颈静脉球体瘤诊治体会
2004年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科 18例颈静脉球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A型患者 5例 ,B型患者 4例 ,C型患者 6例 ,D型患者 3例 (D1型患者 1例 ,D2型患者 2例 )。采用 3种不同治疗方案 ,A、B、D2型无复发 ,C型复发 2例 ,D1型复发 1例 ,复发率为 16 .7% ,18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静脉球体瘤首选手术治疗。A、B、C、D1型患者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D2型患者术前选择性血管栓塞 ,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
杨阳王斌董明敏
关键词:颈静脉球体瘤临床分型外科疗法
2个Ⅰ型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分析2个中国汉族Ⅰ型Waardenburg综合征(WS1)家系致病基因PAX3的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PAX3基因分析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7月和2016年3月分别有2例汉族家族遗传性WS1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采集2个家系(WS1-01和WS1-02)成员血样并留取临床资料.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sanger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2个WS1家系中2例先证PAX3基因进行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对家系成员和健康对照个体的PAX3基因序列进行变异验证分析;确定致病性突变后,对WS1-01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 在WS1-01家系的患者中均检测出了PAX3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此突变;高危胎儿未检测出与患者相同的致病突变,出生后表型正常.在WS1-02家系的2例患者中均检测到AX3基因第8外显子c.1385_1386delCT微小缺失突变(可导致移码框的改变),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和20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此突变.结论 PAX3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突变和第8外显子c.1385_1386delCT是本研究2个WS1家系的致病原因,测序分析结合MLPA技术可对该2个WS1家系进行有效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白莹刘宁孔祥东闫洁秦兆冰王斌
关键词:WAARDENBURG综合征产前诊断
微波治疗鼻咽疾病导致并发症的处理
2004年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鼻咽疾病导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收治的 6例因微波治疗鼻咽疾病不当导致的并发症给予确诊、分类及相应的处理。结果  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痊愈出院。结论 微波治疗为鼻咽部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但在应用微波治疗时要注意规范操作 。
王斌杨阳董明敏
关键词:微波鼻咽疾病并发症
大鼠自身免疫性听神经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大鼠自身免疫性听神经病模型,为听神经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实验组50只;从20只SD大鼠内耳组织中提取纯化P0蛋白(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相关抗原),用P0蛋白免疫实验组,等量完全弗氏佐剂作为抗原免疫对照组,共免疫8周,观察免疫后大鼠血清IgG、听功能及内耳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免疫8周后,实验组大鼠血清IgG水平为1.25±0.96 g/L,较免疫前(0.34±0.27 g/L)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耳蜗螺旋神经元明显减少,电镜下毛细胞无明显变化,免疫后实验组顶回、中回、底回螺旋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存活45只大鼠,16只(32耳)大鼠ABR波V反应阈较免疫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均可正常引出,免疫前后振幅无明显变化(P>0.05),符合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征。结论应用P0蛋白免疫大鼠可成功建立大鼠自身免疫性听神经病模型,可为听神经病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周媛王斌罗军
关键词:听神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耳聋基因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以经耳聋基因芯片及DNA测序确诊为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0~12岁感音神经性聋患儿2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123例,SLC26A4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95例。分析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的发病年龄构成、听力损失程度及颞骨CT影像学特点。结果 (1)发病年龄在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3.09%、37.40%、14.63%、4.88%和24.2%、44.21%、18.95%、12.63%,两种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听力损失程度为中、重、极重度的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构成比分别为:8.94%、17.89%、73.17%及9.47%、34.74%、55.79%,GJB2基因突变患儿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与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GJB2基因突变组中99.19%(122/123)患儿内耳结构正常,仅一例CT显示双侧内听道狭窄;SLC26A4基因突变组中有95.79%(91/95)患儿颞骨CT显示有前庭水管扩大。结论本组GJB2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婴儿期居多,以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多不伴内耳畸形;SLC26A4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幼儿期居多,以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与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密切相关。
王斌宋凡卢星秦兆冰
关键词:耳聋基因突变听力损失内耳畸形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言语识别及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听觉、语言能力,探讨两种言语、语言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7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测试时平均生理年龄为7.88±1.24岁,平均植入年龄为2.84±1.04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为5.03±0.52年,按植入年龄分为≤3岁组(43例)和>3岁组(29例)。分别采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及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两组儿童的言语识别、言语及语言能力,分析《量表》与MUS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72例植入儿童的MLNT识别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双音节易词85.00%±6.19%、单音节易词80.57%±6.20%、双音节难词76.56%±6.36%、单音节难词71.97%±6.85%(P<0.05);语言理解得分(72.43%±6.39%)优于口语表达得分(62.86%±7.50%)(P<0.05)。72例儿童MLNT得分与语言理解、口语表达得分均有明显相关性(r=0.746和r=0.669,P<0.05),《量表》语言理解及口语表达得分与MUSS得分显著相关(r=0.621和r=0.641,P<0.05)。≤3岁组的四类词表识别率及语言能力均优于>3岁组(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言语识别及语言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早期植入有望获得更好的长期康复效果。《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是评估CI儿童长期语言能力的有用工具。
卢星王斌宋凡秦兆冰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言语识别语言能力
两种常见基因突变对早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发展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对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儿童听觉言语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科接受单侧CI的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211例为研究对象,植入年龄为0.67-3.5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GJB2基因突变组共65例、SLC26A4基因突变组共42例,以及未检出基因突变者104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开机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评估CI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评估工具包括: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或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汉语沟通发展量表(Putonghua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PCDI)以及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三组CI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逐步提升。GJB2组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听觉言语能力得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C26A4组的ITMAIS/MAIS得分在术前、开机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CAP得分在术前及开机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PCDI得分在术前、开机6个月及12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在其余随访时间点,SLC26A4组CI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得分和对照组CI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预示良好的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SLC26A4基因突变对植入后早期的听觉言语发展有积极作用。基因检测有助于预估CI儿童的康复效果。
卢星王斌宋凡秦兆冰
关键词:耳聋基因人工耳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