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植入
  • 4篇人工耳
  • 4篇人工耳蜗
  • 4篇人工耳蜗植入
  • 4篇耳蜗
  • 4篇耳蜗植入
  • 3篇内耳
  • 3篇内耳畸形
  • 3篇畸形
  • 3篇耳畸形
  • 2篇植入术
  • 2篇术后
  • 2篇突变
  • 2篇人工耳蜗植入...
  • 2篇基因
  • 2篇儿童
  • 2篇耳聋
  • 2篇耳聋基因
  • 1篇言语
  • 1篇言语识别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秦兆冰
  • 6篇卢星
  • 3篇王斌
  • 3篇宋凡
  • 2篇张文静
  • 2篇张帆
  • 2篇李晓华
  • 1篇陈晓华
  • 1篇李璐
  • 1篇李素娟

传媒

  • 3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内耳结构正常与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对比内耳结构正常患者与不同类型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住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者共448例,按是否存在内耳畸形和畸形特点分组,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术后开机6个月、1年的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分。结果各组患儿术后开机1年内,CAP、SIR评分均有提高趋势。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组、Mondini畸形组在术后开机6个月、1年时的CAP、SIR得分分别与内耳结构正常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腔畸形组和蜗神经发育不良组在术后开机6个月、1年时的CAP和SIR得分显著低于内耳结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耳畸形患者能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获益,其听觉感知及言语表达能力均有提高,但严重的畸形术后效果仍不及内耳结构正常患者。
卢星张帆李素娟陈晓华李晓华秦兆冰
关键词: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言语识别及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听觉、语言能力,探讨两种言语、语言测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7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为研究对象,测试时平均生理年龄为7.88±1.24岁,平均植入年龄为2.84±1.04岁,人工耳蜗使用时长为5.03±0.52年,按植入年龄分为≤3岁组(43例)和>3岁组(29例)。分别采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及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两组儿童的言语识别、言语及语言能力,分析《量表》与MUS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72例植入儿童的MLNT识别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双音节易词85.00%±6.19%、单音节易词80.57%±6.20%、双音节难词76.56%±6.36%、单音节难词71.97%±6.85%(P<0.05);语言理解得分(72.43%±6.39%)优于口语表达得分(62.86%±7.50%)(P<0.05)。72例儿童MLNT得分与语言理解、口语表达得分均有明显相关性(r=0.746和r=0.669,P<0.05),《量表》语言理解及口语表达得分与MUSS得分显著相关(r=0.621和r=0.641,P<0.05)。≤3岁组的四类词表识别率及语言能力均优于>3岁组(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长期的言语识别及语言能力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早期植入有望获得更好的长期康复效果。《修订学前(学龄)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是评估CI儿童长期语言能力的有用工具。
卢星王斌宋凡秦兆冰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言语识别语言能力
双侧突发性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其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713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突发性聋54例,将双耳听力下降间隔≤30天者合并为双侧同时组(31例),评估双耳疗效;双耳听力下降间隔>30天者合并为双侧间隔组(23例),评估后发病耳疗效;以同期住院治疗的659例(病程≤30天)单侧突发性聋作为对照组,比较单、双侧突聋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本组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病率占同期突发性聋总数的7.57%(54/713),双侧同时组中双耳发病间隔≤3天者占双侧突发性聋的55.56%(30/54),双侧间隔组中双耳发病间隔2~5年者占52.17%(12/23)。发病前有压力或疲劳等诱因者双侧同时组明显高于单侧突聋组(P=0.014);双侧间隔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的患病率均高于双侧同时组及单侧突聋组,但仅冠心病、脑梗塞的患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9,P=0.002)。双侧同时组平均听力下降程度较双侧间隔组现病耳和单侧突聋组轻(分别为P=0.008,P<0.001),但治疗效果最差,其次是双侧间隔组现病耳、单侧突聋组疗效最好。结论双侧突发性聋发生率低,恢复率较单侧突发性聋低;双耳同时发病者多见且发病前有较高比例的压力或疲劳等诱发因素;伴随血管性疾病的单侧突发性聋患者对侧耳发生突聋的风险较高。
龙月蓉闫文雅马宇博李晓华张文静卢星秦兆冰
关键词:纯音听阈
两种常见基因突变对早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发展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对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儿童听觉言语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科接受单侧CI的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211例为研究对象,植入年龄为0.67-3.5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GJB2基因突变组共65例、SLC26A4基因突变组共42例,以及未检出基因突变者104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开机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评估CI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评估工具包括: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或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汉语沟通发展量表(Putonghua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Inventory,PCDI)以及有意义言语使用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三组CI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逐步提升。GJB2组在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听觉言语能力得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C26A4组的ITMAIS/MAIS得分在术前、开机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CAP得分在术前及开机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PCDI得分在术前、开机6个月及12个月时优于对照组(P<0.05)。在其余随访时间点,SLC26A4组CI儿童的听觉言语能力得分和对照组CI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预示良好的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SLC26A4基因突变对植入后早期的听觉言语发展有积极作用。基因检测有助于预估CI儿童的康复效果。
卢星王斌宋凡秦兆冰
关键词:耳聋基因人工耳蜗
耳聋基因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GJB2、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以经耳聋基因芯片及DNA测序确诊为GJB2、SLC26A4基因突变的0~12岁感音神经性聋患儿2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123例,SLC26A4纯合或复合突变患者95例。分析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的发病年龄构成、听力损失程度及颞骨CT影像学特点。结果 (1)发病年龄在婴儿期(0~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组的构成比分别为:43.09%、37.40%、14.63%、4.88%和24.2%、44.21%、18.95%、12.63%,两种基因突变组发病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听力损失程度为中、重、极重度的GJB2、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构成比分别为:8.94%、17.89%、73.17%及9.47%、34.74%、55.79%,GJB2基因突变患儿中以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与SLC26A4基因突变患儿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GJB2基因突变组中99.19%(122/123)患儿内耳结构正常,仅一例CT显示双侧内听道狭窄;SLC26A4基因突变组中有95.79%(91/95)患儿颞骨CT显示有前庭水管扩大。结论本组GJB2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婴儿期居多,以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多不伴内耳畸形;SLC26A4基因突变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发病年龄以幼儿期居多,以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为主,与前庭水管扩大相关内耳畸形密切相关。
王斌宋凡卢星秦兆冰
关键词:耳聋基因突变听力损失内耳畸形
术中CT辅助定位在疑难病例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总结严重内耳畸形和解剖异常等疑难病例中应用CT引导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经验,探讨术中CT辅助定位在疑难病例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应用术中CT辅助完成的23例疑难人工耳蜗植入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CT辅助定位,获取电极位置的信息并及时反馈,且允许修改以确保电极位置精准植入。结果:23例(27耳)中双侧植入4例,不完全分割Ⅰ型(IP-Ⅰ)6例、不完全分割Ⅱ型(IP-Ⅱ)1例、不完全分隔Ⅲ型(IP-Ⅲ)10例、共同腔畸形3例和脑膜炎后耳蜗骨化3例。术中发现面神经解剖异常9例,脑脊液严重“井喷”14例,电极位置异常需术中调整电极位置3例,解剖困难需术中CT辅助寻找解剖标志2例,电极不完全植入3例。结论:面对具有挑战性复杂颞骨解剖结构的疑难病例时,术中CT可以精确评估电极位置并提供术中解剖细节,必要时允许对电极位置立即进行调整,为疑难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安全保障,确保电极精准植入。
张帆卢星张文静李璐轩晗秦兆冰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术颞骨CT内耳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