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水泉

作品数:26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体育
  • 4篇体育课
  • 3篇运动文化
  • 3篇身体
  • 3篇手段论
  • 3篇课程
  • 2篇体育教学
  • 2篇体育课程
  • 2篇人格
  • 2篇人格塑造
  • 2篇教学
  • 1篇单元教学
  • 1篇独自
  • 1篇形式化
  • 1篇学校体育
  • 1篇疫情
  • 1篇英国公学
  • 1篇游戏
  • 1篇游戏论
  • 1篇元研究

机构

  • 1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岛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安庆市石化第...

作者

  • 12篇王水泉
  • 2篇毛振明
  • 1篇李海燕
  • 1篇李莉
  • 1篇刘小璐

传媒

  • 4篇体育与科学
  • 3篇体育教学
  • 2篇体育科学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体育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乐体育论”的源头被引量:61
2014年
针对日本的"快乐体育论"传入我国以来出现的多义性理解的状况,本文把梳理"快乐体育论"的源头,揭示其本真面目作为研究目的。认为:日本脱产业化社会的到来为其"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基础;之前以"运动手段论"为特征的日本学校体育暴露出来的弊端,刺激了"快乐体育论"的诞生;胡伊青加与凯亚洛斯的"游戏论"则为"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概括而言,不应对"快乐体育"的"快乐"望文生义,把其单纯地放在方法论水平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学校体育的现实,从发生论、存在论的高度予以把握;"快乐"不是达成体育目的(体质、技能、社会性)的手段,运动亦不是获得"快乐"的手段,"快乐"作为显发游戏本质的要素,与运动同在。
王水泉毛振明
关键词:快乐体育游戏论
身体认知的方法论意义——《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体认与体育学学科定性”主题沙龙述评被引量:34
2016年
为探寻体育学学科定性的依据,《体育与科学》杂志社于2016年6月4日在南京举办了题为《体认与体育学学科定性》的主题沙龙。讨论涉及了"体认"的内涵,"体认"与体育的关系,"体认"的研究范式及发生机制等话题。此次讨论催生了基于"身体运动何以可能"的体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雏形。并提出了"体认"的内涵有待明确、体育学中"体认"的适用范围有待界定、"体认"研究范式下的典范事例研究有待呈现等今后的研究课题。
王水泉
关键词:体认身心关系默会知识
运动文化传承研究的新方向:以金子明友的身体知论为线索被引量:15
2012年
国际上,身体知作为对科学知的超越,近年来在运动文化传承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阐释身体知在运动文化传承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本研究以金子明友的身体知论为线索,主要通过对其身体知论的直接渊源(运动学)、形成过程及构造体系的评述,清晰了身体知的含义。进而以此为启示提出了以下几个后续研究课题,分别是:身体知的实践事例研究的意义、身体知在重构运动文化传承的存在论根基中的价值、身体知射程的研究的宏观和微观意义、身体知与科学知融合的可能性。
王水泉
日本身体知研究的脉络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清晰体育中身体知研究的可能性,对日本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结论如下。(1)体育领域关注身体知,主要是为了宣扬学校教育中体育的独特价值;学校教育关注身体知,则是为了批判此前学校教育的弊端。(2)研究取向上,可归为三类:广义的运动学习与运动教育论、以身体知为焦点的文化论、揭示身体知的结构及机能的机制论。(3)身体知的机制论研究方面,现象学意义上的相关研究,突出强调身体知在运动学习中的始源特征,主要探讨了其发生、发展与传承的机制,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以提高运动学习的实效性动机,重视借助数学描述把内在知觉言语化。
王水泉刘小璐黄霞
关键词:运动形态学体育教学
近代体操教育的流变及当代启示被引量:2
2022年
为厘清近代体操教育流变的脉络、各流派的特征,探寻其当代启示,研究认为,近代医学与思想领域对“身体教育”重要性的揭示,使近代体操教育的创立成为可能。18世纪中后期近代体操教育创立阶段,为建立属于每个国民的体操教育,突出完善人格教育的价值,以“自然性”为教育方法论,维劳密勾勒出了近代体操教育的基本方向,古茨穆斯承前启后,从实践出发,奠定了近代体操教育发展的基础,维斯则开启了“科学”研究体操教育的序幕,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洞察到了体操教育的人格陶冶价值。19世纪初,战争的威胁和工业的发展使德国、瑞典、丹麦成为了近代体操全球化的三大策源地。在国家主义背景下,政治性、道德性、军事性是之后各国近代体操教育的普遍特征。扬(Friedrich Ludwig Jahn)以“国民性”为思想依据的“德国体操”,突出精神的培养,重视器械体操。林(Per Henrik Ling)以生理学为理论基础的“瑞典体操”,带有鲜明的科学主义特征,重视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布克(Nicls Bukh)纠正军事化体操教育的弊端,创建的民众化的“基本体操”,突出强健性、柔韧性、灵敏性,重视基本体操、韵律体操、手持轻器械体操。19世纪中期施皮斯(Adolf Spiess)开创的近代学校体操教育必修制度重视集体徒手秩序体操。研究认为,反思“身体教育”“自然性”的内涵,正确认识身心关系,统筹考虑运动文化属性,有利于体操课程现代教育使命的更好实现。
王水泉姜金红李永春
关键词:身体教育人格塑造国家主义形式化
运动文化论的源流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片面理解"运动文化"的状况,对"运动文化"的内涵及意义进行研究,选取日本学校体育研究同志会倡导的运动文化论为研究对象,对其诞生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运动文化论的思想渊源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人本主义思想,是对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校体育界盛行的生活体育论的扬弃。运动文化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中间项理论"的探索,为运动文化论全面展开起到了蓝图绘制及奠定基石的作用;第二阶段,以探究运动技术传授体系与集团学习理论为主,在批判"要素主义"运动技术观的基础上,构想了符合学习者运动能力水准与认知水准的,由运动文化的最小单位构成的运动技术传授体系,提出了以运动技术认识为主线,以"异质集团"为组织形式,以"共同进步"为原则,课程内容意义上的集团学习理论;第三阶段,以明确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是教什么的课程")的应有样式为主,清晰了体育课程内容("教什么")与体育教材("用什么教")的区别,构想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
王水泉
关键词: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单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2012年
经过检索,有关单元教学与模块教学的研究情况是:1980年以来,学校体育领域有关单元教学的文章共68篇,其中67篇出现在1994年之后;学校体育中与模块教学相关的文章共66篇,最早1篇出现在1999年,其余的65篇都是在2004年之后。
王水泉李莉
关键词:体育教学元研究模块教学单元教学学校体育
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被引量:6
2022年
探寻现代竞技运动取代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认为: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地缘”社会的解体为竞技运动文明化创造了条件。英国拉格比公学充分发挥运动乐趣,尊重学生主体性,采用联赛制,成功实现了暴力足球向现代足球、现代橄榄球的转型,竞技运动以课后特别课程的形式成为公学培养绅士必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竞技运动教育”由此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业化、城市化的实现,促使课外竞技运动蓬勃开展,加之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进,催生出美国“新体育”思潮;“自然化”的游戏、竞技运动取代“形式化”的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的主要载体。体育课程的定位也随之由“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的教育”,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时代由此开启。得出启示:体育课程不能偏离人格塑造的轨道,手段论的课程观有待超越,身体运动固有的文化属性有待彰显。
王水泉
关键词:竞技运动体育课程文明化人格塑造英国公学手段论
附属学校与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前,城市中小学普遍存在场地小、资源不足的现象。大部分学校只有200米田径场、两块篮球场,场地小,学生多,一个操场上无法同时容纳几个班级的正常上课,更不用说像足球、篮球等需要较大场地的体育活动安排了。而高校是体育资源最集中、最充分的地方,拥有标准田径场、篮球场(馆)等,然而如此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在完成体育教学、体育训练等任务之外大都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开放利用。这与中小学场地紧张、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附属学校除了要实现大学的附属功能,也应充分利用大学体育资源为己所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附属学校与大学的互赢互利。充分开发与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教学共享,不仅对提高附属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对北京市10所附属学校与高校体育资源的共享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归纳提炼出附属学校与高校资源共享的成功案例、实现方法及制约因素,为附属学校与高校的体育资源共享提供参考。
李海燕王洪义毛振明王水泉
关键词:体育资源场馆资源人力资源资源共享
追问运动技术
2025年
明确运动技术的本义是讨论“运动技术课课会”的前提。以往相关研究偏重“科学”却脱离真实运动情境。将“运动技术”置于真实的运动情景中分析可知,“运动”并非机械运动,而是人的身体运动;“技术”并非“科学技术”而是身体技术;运动技术与作为主体的身体同在,存在于体验时空系,而非物理时空系。运动技术形成于运动主体在解决运动课题时对自身运动感觉的重构,其实质是运动认知,具有主体性、具身性、意会性、整体性特征。
王水泉
关键词:身体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