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汝幸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皖江城市
  • 2篇皖江城市带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带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森林碳汇
  • 1篇碳排放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温室气体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 1篇覆被变化
  • 1篇CASA模型
  • 1篇LUCC
  • 1篇初级生产力

机构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作者

  • 4篇王汝幸
  • 3篇谷家川
  • 2篇查良松
  • 1篇沈非
  • 1篇赵来
  • 1篇彭丰

传媒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交通节能与环...
  • 1篇第七届全国地...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CASA模型的皖江城市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运用GIS和RS技术,利用植被、气候和辐射等地面空间数据,基于CASA模型估算2001-2010年之间皖江城市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年之间皖江城市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其中NPPMAX年均减少速度5.3gC/m2·a,NPPMEAN年均减少率0.513%;10年NPPMAX均值为805.09gC/m2·a,NPPMEAN均值为463.26gC/m2·a;净初级生产力年累计量变化幅度较大,约在30.052-43.483TgC/a之间;年际变化十分明显,最大值出现在2008年,为43.483TgC,最小值在2006年,为30.052TgC,年均减少率0.51%.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空间格局表现出较大的不均匀性,整体分布状况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大,但有逐渐变小趋势;长江以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小,却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谷家川彭丰沈非赵来查良松王汝幸
关键词:CASA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植被指数植被皖江城市带
芜湖市近十年碳排放研究及结构对策分析
2012年
文章基于芜湖市历年的各类统计数据,利用《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为能源消耗、工业生产过程、区域人口生理活动、以及机动车排放四大类估算出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该地区的CO2排放总量以及结构的巨大变化,并将其与经济、人口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该地区的排放规律趋势,并针对这些排放的特点提出了芜湖市CO2减排的建议措施。
王汝幸查良松谷家川
关键词:碳排放温室气体
2000-2009年芜湖市LUCC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LUCC是影响陆地植被碳循环的重要因子之一。采用2000、2005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及运用GIS技术提取芜湖市2000-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根据前人对植被NPP的研究成果,计算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0-2005年,耕地大量转化为林地、草地大量转化为耕地等使其植被碳储量净增加了4.43×103~22.14×103t;2005年-2009年,林地大量的转移为耕地、建筑用地,耕地转为水域、建设用地等使其植被碳储量净减少了72.34×103~289.38×103t。研究结果显示,芜湖市植被碳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且林地是影响芜湖市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素。
王汝幸谷家川
皖江城市带森林碳汇的空间分布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碳的能力。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和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的不断展开,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碳...
王汝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