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生秀梅

作品数:48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沙门菌
  • 26篇伤寒
  • 26篇伤寒沙门菌
  • 14篇基因
  • 9篇基因表达
  • 6篇抗体
  • 4篇多克隆
  • 4篇多克隆抗体
  • 4篇克隆
  • 4篇基因表达调节
  • 4篇鞭毛
  • 3篇生物标志
  • 3篇生物标志物
  • 3篇细胞
  • 3篇小白菜
  • 3篇白菜
  • 3篇标志物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毒性研究

机构

  • 34篇江苏大学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东莞市妇幼保...

作者

  • 44篇生秀梅
  • 28篇黄新祥
  • 22篇徐顺高
  • 16篇张海方
  • 11篇许化溪
  • 10篇熊丽
  • 9篇王媛
  • 8篇唐红枫
  • 5篇刘涛
  • 5篇杜鸿
  • 4篇刘喜平
  • 4篇张晓磊
  • 4篇张盈
  • 3篇栾勇成
  • 3篇陈龙
  • 3篇邹昕
  • 3篇夏秋风
  • 2篇詹莉芳
  • 2篇高宇琳
  • 2篇马洁

传媒

  • 12篇江苏大学学报...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华东六省一市...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第九届全国高...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Agricu...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2006中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新型农药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Ktz.)的毒性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LY-04和WSQIF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农药所合成的两种新型有机磷农药,LY-04属于α-氧代膦酸衍生物,WSQIF属于芳氧基乙酰氧基烃基膦酸脂。选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Kütz.)作为实验生物,通过显微计数测定藻细胞的密度以计算LY-04和WSQIF对斜生栅藻24h、48h、72h、96h的半效应抑制浓度(EC50),研究其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溶剂时,每隔24h取样,测得LY-04对斜生栅藻的48h、72h、96h的EC50值分别为2942.5mg/L、239.7mg/L和65.0mg/L,而WSQIF的24h、48h、72h、96h的EC50值分别为15.9mg/L、53.0mg/L、98.0mg/L和28.8mg/L。LY-04和WSQIF分别作为杀虫剂和除草剂而研制,经活体研究表明,LY-04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WSQIF则具有很强的除草活性,所得EC50值基本符合设计结果。根据毒性分级标准,LY-04和WSQIF的EC50值远大于3mg/L,其对非靶生物中的水生藻类都属于低毒,可推广应用。
生秀梅熊丽李小明陈文明唐红枫王媛刘涛
关键词:斜生栅藻毒性
伤寒沙门菌mig-14基因作为调节因子的功能研究
伤寒沙门菌能抵抗对由宿主肠道壁Paneth细胞和体内吞噬细胞产生的多种抗菌肽,与细菌表面的脂质A的修饰,干扰抗菌肽与外膜的结合有关。伤寒沙门菌PhoP/PhoQ双组分调节系统能调节一系列耐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是伤寒沙门菌能...
夏秋风张海方生秀梅黄新祥
伤寒沙门菌调节因子OmpR的原核表达与功能研究
OmpR蛋白是目前在肠杆菌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中研究最多的渗透压调节子。ompR基因与其邻近的envZ基因编码蛋白EnvZ/OmpR构成一重要的双组份调控系统,其中EnvZ是一种内膜组胺酸激酶,能作为环境感...
邹昕茅凌翔生秀梅张海方徐顺高黄新祥
伤寒沙门菌核糖核酸酶G对胞内非编码RNA T395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伤寒沙门菌核糖核酸酶G(RNase G)对非编码RNA(ncRNA)T3956胞内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制备伤寒沙门菌RNase G基因(rng)缺陷变异株;利用重组质粒pBAD将rng导入rng缺陷变异株,构建rng缺陷回补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分别比较伤寒沙门菌野生株、rng缺陷变异株、回补株等在不同生长时期的ncRNA T3956水平。结果:成功制备伤寒沙门菌rng缺陷变异株、rng缺陷回补株和空质粒对照株;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rng缺陷株中T3956的胞内水平较野生株有所升高,并且在对数中期和稳态期升高得更加明显,而回补株胞内T3956的水平又得到恢复。结论:伤寒沙门菌RNase G能够参与对胞内ncRNA T3956水平的调控,并且在细菌对数生长中期和稳态期作用更为明显。
王菲孟彦辰詹莉芳张晓磊张海方生秀梅徐顺高黄新祥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非编码RNA
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特点的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特点。方法利用含抗H∶z66抗体的半固体培养基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发生相变换,通过提取z66+伤寒沙门菌和其相变株的线性质粒,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核酸内切酶分析比较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前后线性质粒的结构,最后通过测定相变株的线性质粒全序列和Southern blot进一步揭示抗H∶z66抗体诱导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的特点。结果 z66+伤寒沙门菌在抗H∶z66抗体的诱导下成功发生了鞭毛的单向相变换;这种单向相变换是由于伤寒沙门菌在抗体诱导下线性质粒缺失了含fljBA的2.6 kb末端区域所致,同时首次发现在鞭毛相变换后线性质粒结构反而变大,提示线性质粒可能形成了非共价结合的二聚体。结论该研究揭示了z66+伤寒沙门菌鞭毛的相变换特点,为更深入地研究z66+伤寒沙门菌奠定了基础。
张海方黄新祥张晓磊倪斌生秀梅徐顺高许化溪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鞭毛线性质粒
细胞色素P450酶系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被引量:20
2005年
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一种血红素-硫铁蛋白(heme thiolateprotein),它是由结构和功能相关的超家族(superfamily)基因编码的含铁血红素同工酶组成。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对环境有害化合物存在有氧氧化代谢作用以实现机体的解毒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外来物质可能被转化为具细胞毒性、致突变性或致癌作用更强的物质,起毒性活化作用。本文对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简史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毒理学上的应用作了简要的综述。提出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毒理学上的意义是可作为污染物潜在影响的早期预警信号系统对环境污染上物进行监测和预报,且对于制定预防性的管理措施,及时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的损害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秀梅熊丽唐红枫王媛刘涛刘喜平栾勇成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系生物标志物毒理学解毒作用代谢作用超家族
H:z66抗体应激后伤寒沙门菌fliG基因缺陷株与野生株基因表达的差异
2012年
目的:观察伤寒沙门菌鞭毛转子蛋白基因fliG在H:z66抗体应激后对其他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法制备伤寒沙门菌fliG基因缺陷变异株;利用伤寒沙门菌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技术,比较伤寒沙门菌野生株和fliG基因缺陷变异株在H:z66抗体应激后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并选择部分表达有差异的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经PCR验证及序列比对,伤寒沙门菌fliG基因缺陷变异株制备成功;基因表达谱比较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伤寒沙门菌fliG基因缺陷变异株在H:z66抗体应激后有21个基因表达上调,7个基因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fliG基因在伤寒沙门菌受到H:z66抗体刺激后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一定作用。
张晓磊生秀梅张海方徐顺高黄新祥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毒力及致病分子机制
黄新祥黄瑞张海方生秀梅吴淑燕徐顺高杜鸿李君荣许化溪
伤寒沙门菌是沙门菌属中一种重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可造成严重的系统性感染—伤寒。伤寒沙门菌有较强的传染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造成过十三个省范围的大爆发流行,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二千多万的病例,加之不断出现的多重耐药菌...
关键词: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毒力
甲胺磷农药对小白菜中几种抗氧化物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喷洒一定浓度甲胺磷农药后,测定7 d内小白菜体内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各种抗氧化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喷药后第1天各种物质含量相对与对照变化不大,第2~6天小白菜中蛋白质、GSH、SOD、CAT都高于对照,而GPX、GST的含量低于对照,第7天都又还原到与对照接近.说明有机磷农药喷洒后植物体内产生了氧自由基,进而诱导细胞内防御活性氧自由基毒害的物质产生,5~6天后机体恢复正常.实验为食品卫生检验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
熊丽生秀梅唐红枫王媛刘涛刘喜平栾勇成
关键词:小白菜GSHGSTGPXCAT
伤寒沙门菌鞭毛相变换前后线性质粒结构差异分析
H:z66阳性伤寒沙门菌(S.typhi)是一特殊两相沙门菌,二相鞭毛素基因fljB:z66存在于一线性质粒中,在遭遇鞭毛抗体结合后能发生鞭毛素从fljB到fliC的表达改变,称为鞭毛相变换,与其线性质粒缺失相关。本研究...
张海方高玉林生秀梅徐顺高许化溪黄新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