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敏

作品数:50 被引量:39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14篇社会学
  • 9篇文化科学
  • 9篇历史地理
  • 7篇政治法律
  • 2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2篇民族
  • 14篇旅游
  • 12篇文化
  • 7篇土司
  • 7篇民族文化
  • 6篇农村
  • 6篇旅游开发
  • 5篇新农村
  • 5篇民族地区
  • 5篇民族旅游
  • 5篇国家认同
  • 5篇村寨
  • 4篇新农村建设
  • 4篇土家族
  • 4篇文化变迁
  • 4篇民族村
  • 4篇民族村寨
  • 4篇民族旅游开发
  • 3篇土司制
  • 3篇土司制度

机构

  • 50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怀化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50篇田敏
  • 4篇邓小艳
  • 4篇田光辉
  • 4篇撒露莎
  • 2篇李超
  • 2篇沈再新
  • 2篇覃国慈
  • 2篇李俊杰
  • 2篇陈文元
  • 2篇段超
  • 2篇冉红芳
  • 1篇詹进伟
  • 1篇张兆远
  • 1篇应超
  • 1篇金利平
  • 1篇黄建胜
  • 1篇陶少华
  • 1篇刘洁
  • 1篇黄柏权
  • 1篇高婕

传媒

  • 19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贵州民族研究
  • 3篇湖北民族学院...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学术界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思想战线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清湘西会馆文化变迁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明清会馆承载了多样地域文化,是历史留下的独特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成为学术界研究各民族“三交”的重要对象。湘西地区分布着大量明清时期的移民会馆,对湘西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考察了湘西地区会馆的建立与分布情况,探讨了湘西会馆的商贸与社会活动,分析了湘西会馆及会馆移民的地方化进程,认为明清会馆及会馆文化正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见证,为湘西地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黄建胜黄建胜
关键词:明清
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三交”及影响——以明代贵州思南府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21年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内容,其中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的影响最为持久、深刻。撤司建府后,在官方推动和民间交往的背景下,明代思南府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儒学的广泛传播、风俗习惯的变迁、宗教信仰的相互影响、汉语文使用范围的扩大、族际通婚范围的扩大五个方面。通过交往交流交融,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依存于中华文化之下,建立起共有的文化认同,对思南府地区文化水平的提高、民族融合的促进、国家认同的增强、社会稳定的维护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田敏蒋满娟
关键词:明代民族关系
“条”与“块”的分割与整合——从“号子之争”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被引量:6
2009年
过去几年,重庆市与湖北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上演了一场"川江号子"与"峡江号子"的争夺战。这种"号子之争"现象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方法问题,即不能正确把握文化空间,将一种文化事象分解为几种文化表现形式分别认定,割裂了完整统一的文化空间形态。
田敏侯小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空间行政区划
土流共治与调适:清代海南黎族国家认同的三维向度
2020年
清代海南黎族土官在经历土舍存废后,逐步形成以黎甲、黎总、哨管、粮长等基层土官组成的“土流共治”的地方治理模式。清代黎族的国家认同即以政治、经济、文化三维向度多面阐释。一方面,黎族归附向化与“叛服无常”的政治认同交织互动,借以黎区驻军与关隘松动达到政治整合与地方调适之效;一方面,王朝通过招民复业,奖励垦田之举激发地方与中央间主客赋役的经济认同感,实现黎汉贸易繁荣。黎区政治认同与经济认同的历史合力衍生出黎族书院、义学、社学等较为完备的地方教育系统,进士及第与文化繁荣彰显着文化心理认同的张力与延展。
李超田敏
关键词:黎族国家认同清代
“西兰卡普”:从传统走向现代——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发展中的理性思考被引量:12
2015年
学界对"西兰卡普"的认可度大大超过"土家织锦",认为"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文化遗产研究的"魂"和"根",也是当今旅游市场和文化展演中将常用名称仍确定为"西兰卡普"的深层原因。西兰卡普作为土家织锦文化的代表,未来的发展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学科介入与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发展的联合互动、加强土家织锦的文化生态保护、企业家的商业投入与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人的高度融合、文化精品和产业化产品之间如何实现用"两条腿走路"的辩证发展、土家织锦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多元化。
冉红芳田敏
关键词:土家族
民族旅游的困惑与选择——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能否双赢的思考被引量:23
2009年
民族旅游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民族旅游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上佳选择。然而,是大力发展民族旅游,还是以保护民族文化为重任,有选择的适度开发民族旅游,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民族旅游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对立的矛盾,事实证明,对于民族文化而言民族旅游开发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笔者认为,经济与文化之间没有对立的本质属性,通过努力民族旅游完全可以做到兴利除弊,实现民族社区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
高婕田敏
关键词:民族旅游民族文化文化生态环境双赢局面
恩施州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通过对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对该州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状况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田敏沈再新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广东明清方志中有关瑶畲文献的渊源被引量:1
2020年
在前代文献的基础上,明清广东方志形成一系列关于瑶畲描述的经典文献。其中,嘉靖《广东通志初稿》为潮州畲人描述文献的源头,嘉靖《惠州府志》《兴宁县志》为描述东江流域瑶畲文献源头,万历《肇庆府志》《德庆州志》为西江流域地方志瑶人描述的核心来源。这些文献对于后世瑶畲印象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田敏罗爱花
旅游仪式论质疑被引量:12
2015年
人类学的仪式理论是人类学最经典的理论之一,是视研究人类文化为己任的人类学研究最有成就和最具影响力的一个领域。如今,仪式理论已成为旅游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范畴之一,在一些旅游人类学家看来,旅游本来就可理解为一种仪式的过程,而仪式则可用"神圣的旅程"来表达。不仅如此,旅游仪式还被认为是类似人生礼仪中的"通过礼仪",并以之来分析旅游的性质和动机。从"通过仪式"的"分离"、"阈限"、"融合"三个程序上对旅游的非仪式性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旅游与通过仪式在结果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旅游不能是通过仪式,更谈不上神圣。
田敏撒露莎
关键词:旅游旅游人类学仪式理论
论开发利用民族关键符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湖南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民族关键符号是民族文化符号中的核心表征、重要载体,民族关键符号具有独到的社会文化功能,它能集中展现民族形象、体认民族识别、强化民族认同、影响民族关系。科学合理地开发民族关键符号,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能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的独特个案,为此提供一个成功的经验案例。
撒露莎田敏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湖南维吾尔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