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静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游记
  • 2篇文化
  • 2篇西游记
  • 2篇考析
  • 2篇《西游记》
  • 1篇岩层
  • 1篇艺术形式
  • 1篇远古
  • 1篇远古时期
  • 1篇造型手法
  • 1篇政治文化中心
  • 1篇中国画
  • 1篇神怪
  • 1篇手法研究
  • 1篇丝毯
  • 1篇俗人
  • 1篇泥塑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社会

机构

  • 2篇天水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穆静
  • 2篇康小花

传媒

  • 2篇美术
  • 2篇美术大观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陇南石窟群雕塑材质与造型手法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佛教石窟雕塑的造像方法、材料都很丰富,对其选择主要凭借石窟所在地的历史传统、地质地理与气候等条件。地域与风格、手法关系密切,特别的地域性材料与技艺的完美结合造就了石窟艺术独特的风貌。甘肃陇南地区石窟分布密集,有石窟走廊之说,包括麦积山石窟、大像山石窟、水帘洞石窟群、木梯寺石窟、八峰崖石窟、鲁班寺石窟、仙人崖石窟……大量石窟因选址在不宜雕刻的砾岩层上,故以泥塑像为主,有大量木骨泥塑像和少量石胎泥塑像,也有石造像碑、悬塑、摩崖浅刻浮塑、薄肉塑等一些非常特殊的形式。
穆静康小花
关键词:造型手法材质美砾岩层
甘肃庆阳《西游记》脸子谱考析
2013年
甘肃庆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地处西北黄土高原陕甘宁交接地带,土地肥沃,农耕文明发达,汉以降,随着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逐步脱离主流文明发展轨道。久远的历史与偏僻的区位,使得庆阳保留着浓郁的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俗生活气息与民间艺术氛围,并因之成为甘肃乃至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性区域,有“剪纸艺术之乡”、“香包艺术之乡”、“皮影艺术之乡”等多个称号。剪纸、刺绣、掐花、皮影、面塑、泥塑等众多艺术类型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
康小花穆静
关键词:《西游记》传统民间艺术考析西北黄土高原政治文化中心传统农业社会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水丝毯被引量:1
2016年
丝毯是以蚕丝为原料制作的地毯,以编织打结、裁绒技术制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肃天水,作为秦非子为周王朝牧马之地,畜牧业发达,毛织产品丰富,制毯业屡兴不衰。此地处于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要道,也是中外文化的交汇之地。远古时期,印度、中亚乃至西亚、欧洲的文明,经西域流入,在此与中原文化碰撞、交汇。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的杂居混住,也使此地沾染了中华民族多民族大家庭融合的绚丽色彩。
穆静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走廊中外文化远古时期文化碰撞
神怪的形象 俗人的欢宴——庆阳清代《西游记》脸子谱艺术形式考析
2015年
《西游记》脸子谱是流传于甘肃庆阳地区的清代民间艺人刻画、制作面具时使用的图样,共计300多个形象,主要是孙悟空,有多个脸子谱,重点描绘其诸般变化及其与神怪的斗争等;其次是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以及各种神仙鬼怪。庆阳《西游记》脸子谱没有精致的色调体系,没有讲究的造型规律,它以气象万千、天马行空的想象感人至深,成为最突出、最耐人寻味的艺术形式。
穆静
关键词:《西游记》艺术形式神怪清代考析俗人
坚守与融合——关于中国画发展问题的思考
2007年
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画发展道路的争论此起彼伏,主流观点倾向依靠"融合中西"来改造中国画,但换一视角看,中国画只有固守传统民族精神与人文传统、保留本土艺术特质,才可能在系统内得到发展,并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穆静
关键词:中国画西化坚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