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会邦

作品数:38 被引量:43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季风
  • 12篇水汽
  • 10篇降水
  • 10篇大气热源
  • 8篇水汽汇
  • 8篇环流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7篇夏季
  • 7篇大气环流
  • 6篇季风区
  • 6篇风区
  • 5篇青藏高原东部
  • 5篇海温
  • 4篇年际
  • 4篇热源
  • 4篇夏季风
  • 3篇汛期
  • 3篇亚澳季风
  • 3篇亚澳季风区

机构

  • 38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澳门地球物理...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广东省气象局

作者

  • 38篇罗会邦
  • 24篇简茂球
  • 11篇乔云亭
  • 3篇陈蓉
  • 3篇梁巧倩
  • 2篇吴池胜
  • 2篇王安宇
  • 2篇侯尔滨
  • 2篇彭勇刚
  • 2篇陈文
  • 1篇黎伟标
  • 1篇冯志强
  • 1篇高绍凤
  • 1篇冯业荣
  • 1篇舒廷飞
  • 1篇林建恒
  • 1篇冯瑞权
  • 1篇唐天毅
  • 1篇林文实
  • 1篇黄晓东

传媒

  • 14篇热带气象学报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气象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热带海洋
  • 1篇第六次全国动...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冬季风与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分析被引量:17
2004年
利用NCEP/NCAR1950—1999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和印度洋 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SVD分解出来的第1模态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与同期太平洋海温之间的主要相互耦合关系,即强(弱)的东亚冬季风对应类似LaNi na(ElNi no)型的海温距平分布;超前东亚冬季风两个月左右的赤道东太平洋正(负)海温异常对后期弱(强)东亚冬季风的遥相关影响作用最显著,而弱(强)的东亚冬季风异常则对同期及落后1个月左右的南海正(负)海温异常的强迫影响作用最直接、最显著;东亚冬季风指数与落后1个月左右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有最好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同期的热带西印度洋海温有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梁巧倩简茂球罗会邦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海温年际尺度
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的准两年振荡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利用1950—2000年大气视水汽汇资料,分析了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准两年振荡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亚澳季风区内水汽汇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其关键区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孟加拉湾、东南印度洋和西南印度洋.它们对应3种遥相关型。当暖池水汽汇偏强时,我国华南为偏北风距平,东亚季风区水汽汇偏弱:印度洋水汽汇距平呈现为偶极子分布,东南印度洋附近水汽汇偏强时,东南印度洋至赤道西印度洋为偏西风距平,赤道西印度洋水汽汇偏弱;孟加拉湾水汽汇偏强时,孟加拉湾至西南印度洋为偏南风距平,西南印度洋的水汽汇偏弱。反之亦然。
乔云亭简茂球罗会邦
关键词:准两年振荡亚澳季风区水汽汇
华南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时间变化被引量:8
1996年
用1980—1986年的ECMWF资料以及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地区的大气热源及水汽汇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异常的联系。分析表明,7年平均的整层积分热源强度在夏半年较强,其中以6,8月最明显,冬季则较弱;辐射冷却在2—4月最显著;水汽汇在2—6月最强,8—10月次之,其他月份较弱甚至为弱的水汽源。时空剖面反映出热源、水汽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从1月到4月初,大气中层及近地层为热源,而400hPa以下为水汽汇;从4月中开始,热源中心逐步抬升到中高层,强度增大,5—6月整个对流层为热源和水汽汇控制,水汽汇中心在低层;经过7月份减弱后,热源和水汽汇又开始增强并维持至9月初,随后,热源、水汽汇中心开始分别下、上移并趋向同层,强度减小。另外,降水显著偏多会伴随热源及水汽汇强度的明显增大。
简茂球罗会邦
关键词:热源水汽汇
亚澳季风区大气视热源的季节演变特征被引量:8
2004年
对1950-2000年平均的亚澳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演变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亚澳季风区热带低纬的大气热源区随季节由冬到夏而自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在盛夏达到最北,强度也最强,并在春末与北半球中纬度的热源区汇合,到秋季开始南撤;东亚季风区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夏型间转换的过度季节都较短,冬夏型间转换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季型维持时间明显比夏季型要长;亚澳季风区内大气热源的年较差以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年较差最显著,澳大利亚北部次之。
简茂球罗会邦乔云亭
关键词:亚澳季风区大气热源
印度洋-太平洋各季海温年际变异模的相关性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26
2006年
用1958~1998年NCEP再分析资料、Reynolds海温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不同季节海温年际变异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了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年际变化的第一模态与随后春季的第一模态、夏秋季亚澳季风区的海温异常型(第二模态)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即如果冬季海温异常为ElNi?o(LaNi?a)型,则其后的春季也为ElNi?o(LaNi?a)型,而随后的夏、秋季在亚澳季风区的热带海温有暖(冷)异常。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与我国长江中游至江南的夏季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夏季亚澳季风区热带海温暖(冷)异常对应长江中游及江南的夏季降水偏多(少)。与东亚冬季风异常有关的冬季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可以通过与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的异常有显著相关性进而影响到东亚夏季风。
简茂球罗会邦乔云亭
关键词:海温年际变异夏季降水
东亚冬季风异常对西北太平洋海温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1950—1998年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东亚冬季风的异常对西北太平洋海温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南海—台湾附近海域—日本南部以南海域(简称东亚邻海)是海-气热通量异常的显著区。弱东亚冬季风在东亚邻海有偏南风距平,抑制相应海域海-气界面上由海表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从而使得海表温度出现正距平。强冬季风则反之。这种大气-热通量-海温的异常影响过程所需的响应时间约为1个月。东亚邻海冬季发生的海温异常可持续到下一年的夏季。
梁巧倩简茂球彭勇刚罗会邦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海温热通量
青藏高原加热与南海季风爆发被引量:5
1996年
各季节青藏高原地面的感热加热相对周围地区强烈的辐射冷却而言始终是个热源.地面向上的感热输送是高原大气热源的主要贡献者(干对流输送),但在雨季潜热的贡献同样重要.东亚季风爆发时高原东南部地区对流层大气爆发性增暖的主要原因是高原东南部的非绝热加热作用;而这种增暖使得高原东部以南的温度梯度改变。
江宁波罗会邦
关键词:热源季风爆发青藏高原
1999年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振荡被引量:32
2007年
根据广东6个代表站和澳门大潭山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的再分析资料,利用波谱分析法和Marakami的带通滤波技术,分析了1999年4-9月广东降水的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ISO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广东汛期降水的季节内变化的主模是10~20天振荡;850hPa层上影响广东地区的周期为10—20天的低频环流系统有两类传播模型,一类是由中纬度传到广东地区;另一类是来自热带地区,广东降水的10~20天振荡与它们的活动密切相关。
唐天毅吴池胜王安宇侯尔滨罗会邦
关键词:季节内变化降水
1994年前汛期广东区域水汽输送分析被引量:5
1998年
分析了1994年前汛期广东区域大气水汽与水汽输送,指出了这段时期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特征,水汽通量散度时空分布及变化,水汽突变(主要由高空湿层增厚引起)与夏季风建立和“946”暴雨的发生的关系.观测研究表明,在暴雨期,在时间尺度上水汽散合是短周期的,在垂直方向上有多个水汽无辐散层.
高绍凤罗会邦
关键词:水汽输送水汽含量前汛期大气水汽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低纬大气环流突变特征被引量:8
2000年
利用1982~1996年15年平均的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低纬大气环流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南亚地区对流层中上层厚度(温度)场、高低风场和大气层顶净辐射加热率(QRT)都有突变发生。海温场的变化相对其他要素较为缓慢,但也存在明显的转折点。QRT突变最早,其次是海温场变化出现明显转折,再是厚度(温度)场、低层风场突变,高层风场的突变最迟;低层风场突变最快,其次是厚度(温度)场,最后是 QRT和高层风场。南海地区的降水,水汽场的突变发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而且突变较快。
简茂球乔云亭罗会邦
关键词:突变特征大气环流低纬突变发生低层风场加热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