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学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低活性F/M钢形变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被引量:1
- 2010年
- 作为超临界水堆燃料包壳管用候选材料,设计和制备了一种高Cr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钢(0.14C-11.06Cr-2.3W),实验钢经淬火回火热处理后为回火马氏体组织。对实验钢进行60%冷变形,并随后在750~820℃下退火10~720min。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量,研究了变形前后板条马氏体在回复、再结晶、奥氏体化中的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变形既影响板条马氏体的再结晶行为,又影响奥氏体化行为。无变形的板条马氏体退火时难以发生再结晶,奥氏体直接在回火马氏体的原奥氏体晶界生成;60%预变形后易发生再结晶,奥氏体在完全再结晶的铁素体晶界上形核长大。
- 胡加学刘国权胡本芙尚林肖翔康人木
- 关键词:冷变形再结晶奥氏体化
- 冷变形对12Cr铁素体/马氏体钢回复与再结晶过程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研究了一种新型高Cr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F/M)钢用作超临界水堆燃料包壳管用候选材料,研究冷变形对其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双相组织的回复、再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变形量对板条马氏体再结晶的促进程度不同,10%冷变形后780℃高温退火只发生回复,回火马氏体板条发生合并与迁移;60%冷变形后780℃高温退火,回火马氏体发生快速回复和再结晶。相同冷变形量下,高温退火时回火马氏体会优先于铁素体发生再结晶。12%δ铁素体的存在并不会明显延缓回火马氏体的再结晶过程,长时退火后,少量的铁素体晶粒都会转变成二次再结晶铁素体晶粒,最终组织为细晶铁素体。
- 肖翔刘国权胡本芙胡加学康人木郑晓
- 关键词:冷变形回复与再结晶
- 一种SCWR包壳管用9—12%Cr低活性F/M钢的组织及析出相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运用Thermo-Calc软件进行热力学计算,预测了一种新型9-12%Cr低活性F/M(铁素体/马氏体)实验钢的组织。对淬火回火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并对析出物进行电子衍射结构分析和EDS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实验钢是典型的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位于各种晶界上的析出物均为富Cr的碳化物M_(23)C_6,其化学成分随碳化物的形貌变化而变化。对实验钢进行60%冷变形并随后在820℃退火10-300 min,M_(23)C_6在完全再结晶、奥氏体相变过程中进一步球化,Cr、W不断富集,Cr/Fe逐渐升高至2后成分趋于稳定,化学组成接近于(Cr_(15)Fe_6W_2)C_6。
- 胡加学刘国权胡本芙肖翔
- 关键词:显微组织碳化物
- 超临界水冷堆燃料包壳管用低活性F/M钢的优化设计被引量:3
- 2009年
- 应用热力学计算与实验验证,系统研究了Cr、W、C、Mn对高Cr低活性F/M(铁素体/马氏体)钢基体相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钢的组织和成分进行设计与优化,以适应超临界水系统对包壳材料的性能要求。研究表明:Cr是决定高Cr低活性实验钢中奥氏体Cr固溶量以及钢中是否出现铁素体的最重要影响因素;W和C对实验钢铁素体相的出现有显著影响,而Mn的影响相对较小;W对实验钢中Laves相出现的温度范围及数量具有显著影响,Laves相消失的临界温度随W量降低而降低;在不采用Co、Ni等奥氏体形成元素且不增加Mn量的情况下,通过调控W、C等含量,Cr含量≥11%的Cr-W-C-Mn系低活性F/M钢即可获得全马氏体组织。
- 康人木刘国权胡本芙胡加学吴凯徐锟
- 关键词:超临界水冷堆优化设计
- 超临界水堆高Cr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钢的组织演变研究
- 9-12%Cr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钢是最具潜力的超临界水堆包壳管候选材料之一。如何优化高铬F/M钢成分,满足低活性要求并降低δ铁素体的含量是材料设计的重点。SCWR包壳管的设计尺寸为管径8mm,壁厚0.5mm,这种薄壁细...
- 胡加学
- 关键词:马氏体钢金相分析
- 超临界水冷堆包壳管用钢的一种体视学—计算材料学综合研究方法被引量:2
- 2008年
- 体视学可以由实际材料样品的金相实验观测获知材料三维组织的定量表征信息,计算材料学则可以通过CALPHAD方法计算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平衡相的种类与数量。以一种超临界水冷堆(SCWR)燃料包壳管用候选材料高Cr低活性铁素体/马氏体钢(实测化学成分为0.097C-11.36Cr-2.73W-0.46Mn-0.13Si-0.047V-0.041N-0.05Ta,mass%)为研究实例,本文综合运用体视学与计算材料学,实现了SCWR用钢相组成的定量实验观测与系统性计算预报的相互验证,以及CWR用钢相组成的综合研究。通过正确理解其基本原理及其适用性,此类综合研究方法亦可望推广应用到其他材料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定量研究。
- 康人木刘国权胡本芙吴凯胡加学
- 关键词:体视学计算材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