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日乐
-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6
- 供职机构:乌拉特后旗红十字会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蒙古牧区蒙古族、汉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调查内蒙古牧区蒙古族、汉族高血压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高发因素。方法使用单纯抽样方法对1018名牧区蒙古族,995名牧区汉族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测量及高血压家族史的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蒙古族20.33%、汉族12.96%,与1991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明显,上升幅度分别为80.39%和56.52%,并且蒙古族患高血压病的相对危险性和患病率各年龄组均高于汉族。蒙汉族的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均不高。结论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牧区为高血压病的高发区,两个民族高血压患病率近年均有增长,尤以蒙古族明显。吸烟、饮酒、嗜盐、家族史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基层蒙汉族人群的健康教育及高血压病的一二级预防形势不容乐观。
- 呼日勒胡日乐张春雨侯晓艳
-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蒙古族汉族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卒中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长期生活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三代血亲内无其他民族的蒙古族人群286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卒中组7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104例,正常血压组112名。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检测3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卒中组eNOS基因G894T位点GG、GT+TT基因型频率为75.7%、24.3%,G、T等位基因频率为86.4%、13.6%;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型频率为81.7%、18.3%,等位基因频率为89.9%、10.1%;正常血压组基因型频率为93.8%、6.2%,等位基因频率为96.9%、3.1%。3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0,OR=4.811,95%CI:1.879~12.318;χ2=14.175,OR=4.868,95%CI:1.990~11.909;χ2=7.358,OR=3.353,95%CI:1.346~8.351;χ2=8.647,OR=3.481,95%CI:1.448~8.37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卒中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01,OR=1.329,95%CI:0.646~2.734;χ2=0.993,OR=0.398,95%CI:0.720~2.709)。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与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卒中的发生可能相关。
- 赵世刚胡日乐牛广明张春雨王智光江名芳呼日勒
- 关键词:高血压一氧化氮合酶蒙族
- 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8
- 2006年
- 呼日勒牛广明赵世刚张春雨胡日乐王智光江名方
- 关键词:高血压胱硫醚Β合成酶脑梗塞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及醛固酮合成酶基因T-344C多态性与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8例EH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08名健康受试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结果①蒙古族人ACE基因I/D位点II、ID、DD基因型频率在EH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4、0.38、0.18和0.42、0.32、0.26,差异无显著性(χ2=1.693,P=0.192);②I、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3、0.37和0.58、0.42,差异无显著性(χ2=0.808,P=0.363);③CYP11B2T-344C位点TT、TC、CC基因型的频率在EH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6、0.44、0.09和0.37、0.54、0.09,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005,P=0.945)。④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0.31和0.64、0.36,差异无显著性(χ2=0.928,P=0.335);⑤同时分析CYP11B2基因T-344C基因型与ACE基因I/D基因型在蒙古族人群患EH方面无协同作用。结论ACE基因I/D位点及CYP11B2基因T-344C位点与蒙古族人群患EH无相关性。
- 呼日勒张春雨赵世刚牛广明李宏芬胡日乐王智光江名芳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醛固酮合成酶原发性高血压多态性
- 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突变与蒙古族高血压病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equenom系统检测11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15例健康对照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蒙古族高血压人群MTHFR基因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0.15,0.32)与正常人群(0.10,0.29)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收缩压增高人群MTHFR基因型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0.23,0.40)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突变增加蒙古族人群单纯收缩压增高的危险性,可能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易感基因。
- 呼日勒牛广明赵世刚张春雨胡日乐王智光江名方
- 关键词: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高血压蒙古族同型半胱氨酸多态性
- 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I/D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 M235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08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二外显子M235T多态性。结果①蒙古族人群ACE基因I/D位点II、ID、DD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44、0.38、0.18和0.42、0.32、0.26,差异无显著性(χ^2=1.693,P=0.192,OR=0.643,95%可信区间0.330-1.254);②I、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3、0.37和0.58、0.42,差异无显著性(χ^2=0.808,P=0.363,OR=0.834,95%可信区间0.560-1.240);③AGT M235T位点MM、MT、TT基因型的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21、0.73、0.06和0.55、0.34、0.1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95,P=0.482,OR=0.681,95%可信区间0.233-1.993)。④M、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0.42和0.72、0.28,差异无显著性(χ^2=0.051,P=0.821,OR=1.047,95%可信区间0.702-1.562);⑤同时分析AGT基因M235T基因型与ACE基因I/D基因型时结果为它们在蒙古族人群患高血压方面无协同作用。各亚组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基因型与蒙古族人群发生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 张春雨赵世刚牛广明李宏芬胡日乐王智光江名芳呼日勒
- 关键词: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