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脱朝伟

作品数:57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肿瘤
  • 28篇原位
  • 28篇原位移植
  • 21篇细胞
  • 18篇淋巴
  • 17篇肿瘤移植
  • 17篇小鼠
  • 17篇裸小鼠
  • 16篇恶性
  • 15篇淋巴瘤
  • 13篇超微
  • 12篇恶性淋巴瘤
  • 11篇超微结构
  • 10篇原发性
  • 10篇裸鼠
  • 9篇裸鼠原位移植
  • 9篇疾病模型
  • 8篇高转移
  • 7篇肝癌
  • 7篇肠肿瘤

机构

  • 48篇解放军第20...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辽宁省肿瘤医...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辽宁省中医研...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佳木斯市中心...

作者

  • 57篇脱朝伟
  • 30篇刘秋珍
  • 23篇杨波
  • 20篇张宁
  • 11篇脱帅
  • 11篇王明耀
  • 8篇卢学春
  • 6篇蔡力力
  • 6篇迟小华
  • 6篇丁铭
  • 6篇张峰
  • 5篇朱宏丽
  • 5篇刘今方
  • 5篇于睿莉
  • 5篇姚善谦
  • 5篇朱希伟
  • 5篇韩为东
  • 5篇张晓东
  • 5篇刘洋
  • 4篇吴秉铨

传媒

  • 13篇中国医学影像...
  • 9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消化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杂...
  • 1篇北京实验动物...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 9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5篇199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结肠鳞癌直肠鳞腺癌裸小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脱朝伟刘秋珍张艳华唐德媛
关键词:鳞癌原位移植瘤肿瘤转移
依硫磷酸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的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本研究对依硫磷酸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新生物学作用,为深入研究依硫磷酸的药理学作用及方法提供指导。以依硫磷酸(amifostine)为关键词,在互联网开放性数据库包括GEO、Affymetrix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Bank)、基因表达数据库SAGE、GeneCard、InterPro、ProtoNet、UniProt和BLOCKS中搜索,并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有效性检验、基因表达差异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仅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出1个与依硫磷酸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accession:GSE3212)。有效性检验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依硫磷酸处理K562细胞后,分类全基因组仅2.14%(460/192000)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基因注释分析表明,460条差异基因中有139条为已知基因,其中77条表达上调,62条表达下调;13条为依硫磷酸处理后新表达的基因,5条为依硫磷酸处理后表达完全受抑的基因。聚类分析显示,139条基因分属11大类,主要生物学功能与造血及免疫调控、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结论 :生物信息学方法可用于依硫磷酸基因表达谱分析。依硫磷酸对人类基因表达谱具有调控作用,可能对造血及免疫、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需进一步在实验水平加以验证。
杨波蔡力力迟小华卢学春张峰脱帅朱宏丽刘丽宏严江伟脱朝伟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CLL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2年
本研究评价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安全性及疗效。以胸腺肽α1作为增强免疫方案,用法为1.6 mg/d,皮下注射,14 d为1个周期。采集5例B-CLL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每周采集1次,分别在应用胸腺肽α1前和应用1个周期后各采集3次,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及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观察对比应用胸腺肽α1前后CIK细胞在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的变化。5例患者在接受胸腺肽α1治疗后开始进行自体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方案免疫治疗,具体为:胸腺肽α1 1.6 mg/d,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次回输CIK细胞数为(4-6)×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 mU/d,皮下注射,第1-10天。28 d为1个疗程,动态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疾病缓解情况及感染频次、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胸腺肽α1增强免疫治疗后体外诱导CIK细胞在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4个方面均明显高于胸腺肽α1治疗前(P<0.05)。5例患者共接受46个疗程的CIK细胞联合IL-2治疗,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5例患者一般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感染频次减少,程度减轻(P<0.05);3例由部分缓解(PR)达到完全缓解,1例由疾病稳定(SD)达到PR,1例由疾病进展达到SD。结论: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CLL安全有效。
蔡力力杨洋杨波朱宏丽卢学春张文英于睿莉迟小华王瑶代汉仁韩为东范辉李素霞刘洋冉海红林洁脱帅脱朝伟张峰曹军平姚善谦
关键词:白介素2老年人
靶向midkine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肝癌作用研究
戴利成姚行王翔陆永良吴玉江平金良钱福初何建方脱朝伟王升启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转移性的实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尽管目前针对肝癌细胞本身进行的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案日趋完善,但仍难...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靶向反义寡核苷酸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为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将人胃癌新鲜组织移植裸鼠胃(黏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侵袭和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结果 从47例胃癌标本中筛选出一株人胃腺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已传至27代,一株人胃鳞腺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已传至25代和一株人胃鳞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已传至21代。共移植裸鼠426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为96.5%。自发转移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胃癌在裸鼠胃壁内自主侵袭性生长,侵袭破坏胃壁各层组织结构,并直接侵袭到邻器官和组织。经血行转移到肝、肺、脾、肾等。淋巴道转移到胃的黏膜和黏膜下淋巴丛。局部及远处淋巴结。多伴发幽门梗阻癌性腹水,卵巢和腹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具有分泌癌胚抗原CEA的功能。移植瘤对p53、C-erbB-2、rasp21癌基因呈阳性表达,并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袭的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移植瘤细胞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人胃癌细胞相似。结论 三株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完整的模拟了人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且转移模式与临床患者相似。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及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刘秋珍脱朝伟张宁张丹明彩荣
关键词:肿瘤移植肿瘤转移疾病模型
两株新的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两株新的人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脱朝伟①刘秋珍张艳华为探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及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作者在建立了人肝癌、胰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基础上[1-3]又将组织学完整的结直肠癌组织块成功地原位移植...
脱朝伟刘秋珍张艳华
关键词:直肠癌原位移植超微结构肝转移模型
脾原发性淋巴瘤超微病理诊断及流式细胞分析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诊断电镜 (DEM)对脾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分型诊断 ,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瘤细胞DNA含量与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分析 41例脾原发性淋巴瘤超微结构和瘤细胞DNA含量。结果  41例脾原发性淋巴瘤中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 5例占 12 .2 0 % ,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 2 1例 ,占 5 1.2 2 % ;非霍奇金T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11例 ,占 2 6 .83% ;脾组织细胞性淋巴瘤 3例 ,占 7.31% ;伴毛细胞淋巴瘤1例 ,占 2 .34 %。FCM范围在 0 .772 .0 6 ,DI均值 1.12± 0 .37,其中二倍体肿瘤 13例 ,占 31.7% ;异倍体肿瘤 2 8例 ,占6 8.3%。低恶性组为 13例 ,DI为 1.12± 0 .37,中恶组 17例 ,DI为 1.45± 0 .2 5 ,高恶组 11例 ,DI为 1.71± 0 .19。低、中与高恶组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1)。DI和超微病理组织学分型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EM为脾原发性淋巴瘤超微病理诊断提供了形态学标准 ,FCM脾淋巴瘤细胞DNA倍性 。
脱朝伟刘秋珍王斌吴泽全王明耀
关键词:脾肿瘤恶性淋巴瘤流式细胞术
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含胸腺肽免疫增强的自体CIK细胞联合IL-2(TCIL-2)方案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预先接受胸腺五肽免疫增强治疗的4例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109-3×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00mU/d,皮下注射,连续10d。28d为1个周期,共完成24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变化。结果 2例接受8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2例接受4个周期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3例达完全缓解,1例完成8周期的CIK细胞输注后一度达良好的部分缓解,但最终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淋巴瘤持续进展而死亡。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IL-2治疗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
杨洋杨波脱帅卢学春朱宏丽脱朝伟蔡力力迟小华于睿莉陈云燕张文英刘洋王瑶代汉仁韩为东张峰姚善谦
关键词:胸腺肽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
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采用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灶建立人小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为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小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灶的新鲜组织块植入裸鼠小肠黏膜层内,成瘤后的肝转移灶移植至另一裸鼠小肠黏膜层内,在裸鼠体内重复进行4次肝转移筛选,取肝转移灶再进行裸鼠小肠移植。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肝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由小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灶成功建成人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命名为HSIL-0402)。该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分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B细胞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D45、CD79a阳性,CD3、CD7阴性。染色体众数56~69条,流式细胞DNA指数(DI)值1.61±0.37,均为异倍体。HSIL-0402已经传至27代,共移植裸鼠156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肝转移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淋巴结转移率为67.4%,腹腔种植转移率为61.7%。人小肠恶性淋巴瘤在裸鼠小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并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首次成功地建立了人小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自发性肝转移模型HSIL-0402,为研究小肠恶性淋巴瘤肝转移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动物模型。
脱朝伟刘秋珍张宁杨波王明耀魏强
关键词:肠肿瘤淋巴瘤肿瘤移植肿瘤转移
阴道宫颈乳头状瘤的分子生物学与超微结构的研究
2002年
脱朝伟吴泽全常大鑫张宁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