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丛慧

作品数:17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成像
  • 7篇磁共振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子宫
  • 4篇扩散
  • 4篇宫颈
  • 3篇影像
  • 3篇宫颈癌
  • 2篇张量成像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肿瘤
  • 2篇癫痫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评估
  • 2篇淋巴
  • 2篇内膜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机构

  • 11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云南省肿瘤医...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4篇艾丛慧
  • 6篇丁莹莹
  • 4篇金雁
  • 4篇谭静
  • 3篇王关顺
  • 3篇王洪波
  • 3篇张娅
  • 2篇李卓琳
  • 2篇孙学进
  • 2篇李鹍
  • 2篇张娅
  • 1篇封俊
  • 1篇刘祎
  • 1篇吕玲
  • 1篇张大福
  • 1篇莫茵
  • 1篇廖承德
  • 1篇李振辉
  • 1篇鲁毅
  • 1篇高德培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诊断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颞叶癫痫占药物难治性癫痫的70%~80%,大多数可通过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对致痫灶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海马硬化是难治性颞叶癫痫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而海马硬化的诊断标准,尤其是早期硬化诊断标准是什么?本文就目前海马硬化诊断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艾丛慧孙学进
关键词: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磁共振成像
MRI及影像组学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首选治疗方案是以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CCRT),尽管放化疗疗效值得肯定,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及时进行疗效及预后评估,调整治疗策略,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分析从医学影像数据中提取的定量信息与临床数据之间的关联,以支持最佳的临床决策。本文就MRI及影像组学在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顾尚尉艾丛慧王关顺沈婧朱蓉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成像疗效评估
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在医学影像本科生实践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的方式,比较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试验组)和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专业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差异,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接受和满意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各项指标满意度在90%以上。结论MDT模式下创新型“整合式”影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张娅谭静艾丛慧金雁张荟美李苗苗王洪波丁莹莹
关键词:MDT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
扩散张量成像评估基底核区出血和缺血性病变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
2009年
背景:基底核区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最容易造成相邻皮质脊髓束损伤,从而导致肢体运动功能程度障碍。功能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真实有效地显示脑内白质结构,尤其是发生病变时,相邻和相关的白质纤维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以扩散张量成像的各向异性指数最为敏感。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左侧基底核缺血性和出血性病变对皮质脊髓束通路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情况下皮质脊髓束通路各向异性指数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10/2008-12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完成。对象:左侧基底核出血患者20例,左侧基底核缺血性病变患者27例。方法:利用GE1.5T扫描仪及SUN工作站行全脑数据收集和后处理,在各向异性指数图像上分别测量延髓、脑桥、大脑脚、基底核、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等层面的皮质脊髓束通路走行区各向异性指数的测量。兴趣区大小的确定由个体纤维束轴位图上其结构所决定,以不超出该结构的范围、同时有2人对兴趣区大小进行肯定为准。主要观察指标:常规磁共振明确基底核区出血和缺血性病变患者,采集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并在工作站的扩散张量成像软件进行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域各向异性指数测量和分析。结果:左侧基底核区的出血、缺血性病变对左侧皮质脊髓束通路各个水平层面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各向异性指数的统计学分析,α=0.05。缺血及出血性病变患者延髓水平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桥水平直至半卵圆中心各层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尤其是基底核层面和放射冠层面的P值最小,又以放射冠层面最明显。结论:扩散张量成像结果显示,基底核区缺血性病变对大脑脚层面及其以上的皮质脊髓束的影响较出血性病变大。
孙学进杨红菊莫茵顾青刘祎鲁毅艾丛慧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基底核皮质脊髓束
原发性癫痫海马形态及白质结构的磁共振研究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分析原发性癫痫颞叶内侧面白质结构特征,结合三维重建方法海马体积测量,研究癫痫患者海马形态及其白质改变,为今后临床分析癫痫患者海马形态及其白质结构的改变提供功能解剖学依据。 方法:正常对照组...
艾丛慧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癫痫海马海马体积
文献传递
宫颈癌乏氧代谢特性及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乏氧代谢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在宫颈癌中与疾病的进展、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阳离子电极测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方法可以提供肿瘤乏氧代谢的部分信息,但目前尚缺少一种相对简便、准确、无创且可以在临床广泛开展的宫颈癌乏氧代谢成像方法。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分析定量参数与肿瘤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将使无创性了解(宫颈癌)患者体内乏氧代谢肿瘤组织的分布、局部组织血流灌注及肿瘤微环境等生物学特性成为可能。
艾丛慧李鹍丁莹莹廖承德金雁
关键词:子宫肿瘤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上为实性肿块的附件高级别浆液性腺癌1例
2023年
患者,女性,43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液2月,下腹阵发性胀痛7天”就诊。患者既往体健。专科检查:左、右侧附件区分别触及一类圆形肿块,直径分别约7cm、10cm,边缘尚清,质硬,触之不活动。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CA125:326.40kU/L(正常值:0 kU/L-35 kU/L),CA153:259.8kU/L(正常值:≤25kU/L),CA724:40.96kU/L(正常值:0 kU/L-6.9kU/L),HE4:282.5kU/L(正常值:0 kU/L-105.1kU/L),PRE-ROMA:85.75%(正常值:≤11.65%)。
朱蓉张娅王关顺谭静艾丛慧钟穗兴顾尚尉沈婧
关键词:实性肿块影像学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无进展生存期的研究
第一部分基于mpMRI淋巴结影像分割提取影像组学参数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目 的]通过提取宫颈癌患者治疗前淋巴结的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s magnetic resonance...
艾丛慧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新辅助化疗
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子宫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包括3例平滑肌肉瘤、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腺肉瘤、12例癌肉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DWI及MRI表现,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分期情况,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相应正常子宫肌层、内膜的ADC值。结果肿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伴肌层浸润的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增强多呈明显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本组子宫肉瘤ADC值0.87×10-3mm2/s,显著低于正常子宫肌层(1.59×10-3mm2/s)、内膜(1.73×10-3mm2/s),也显著低于文献报道良性病变的ADC值(1.44~1.55×10-3mm2/s)。结论 ADC值在子宫肉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准确性。
王关顺刘云霞艾丛慧李卓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子宫肉瘤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MRI表现
202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UPSC及3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EAC)患者的MRI表现。结果:UPS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59.0岁)大于EAC患者(51.8岁);在T_(2)WI上,UPSC信号较EAC更不均匀(发生率分别为84.21%和44.74%),囊变坏死(分别为42.11%和5.26%)、出血(分别为21.05%和0)的发生率更高,且病灶中可见小梁样低信号影(发生率分别为31.58%和0);UPSC的ADC值较EAC低,两者分别为(0.68±0.15)、(0.84±0.15)×10^(-3)mm^(2)/s;UPSC的≥1/2肌层浸润深度比例较EAC高(分别为57.89%和42.11%);UPSC以进行性强化为主(84.21%),而EAC以早期强化为主(78.95%);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UPSC与EAC病灶的最大径均值分别为(5.1±3.8)、(3.2±1.9)cm,两者的病灶形态均以肿块型为主,强化程度均以中度-明显强化为主,以上结果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相对于EAC,UPSC具有肌层浸润程度深,病灶内易囊变坏死及出血,并可见特异性小梁状短T_(2)信号结构,DWI上扩散受限更明显,增强呈进行性强化等MRI表现。
钟穗兴丁莹莹艾丛慧金雁谭静王洪波张荟美李苗苗张娅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