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建
- 作品数:72 被引量:3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论刘韵珂——兼评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和思想被引量:5
- 1988年
- 鸦片战争是一场“千年奇变”。在这一奇变中,各色人等,表现各异,又有其共同性。作为中国的封建统治阶层,尤其是督、抚以上大员,他们不尽相同的所作所为,对这次战争以及此后的历史演变有着决定意义的作用力。而这一阶层的共同性是什么,又如何表现出来呢?
- 茅海建
- 关键词:鸦片战争道光帝英军封建统治
- 巴西招募华工与康有为移民巴西计划之初步考证被引量:10
- 2007年
- 本文为考察康有为巴西移民计划,而涉及至巴西招募华工之事,由此对晚清中巴关系史的重大环节——中巴《和好通商条约》、1893年巴西派使来华、澳门非法招工等项逐一考察分析。本文推测:康有为新结识的澳门巨商何廷光,很可能与巴西招工有关,何请康有为北上,向总理衙门疏通。
- 茅海建
- 論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爲、梁啓超的政治思想與政策設計
- 2017年
- 本文從康有爲代擬的闊普通武奏摺作偽說起,試圖說明:根據現有的可靠的史料,康有爲、梁啓超在戊戌變法期間究竟提出了什麽樣的政治主張和政策設計?這些政治主張和政策設計背後的政治思想是什麼?對康、梁來說,政治思想同時也就是學術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及其發展脉絡爲何?由此再來思考戊戌變法的性質。若要說明戊戌變法時期的康、梁的政治思想,須尋其源頭,溯及康早期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想,由此而展示其發展過程。本文詳細叙述了康有爲學術思想、政治思想及其發展脉絡,并借助梁啓超的言論,找至此期康的"大同三世說"的基本邏輯與主要內容,以"大同三世說"的觀念來理解其政治思想,尤其是"君民共主"的思想。本文對康提出的"議郎"、"制度局"及其變種,作出了更加符合康本意的解釋。若要判斷戊戌變法時期的康有爲、梁啓超的政治主張,不能祇看其大方向,而要查清其全部政策設計,除了大枝大葉外,細細碎碎也不能放過。本文詳細叙述了康有爲歷次上書的具體內容,說明康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個能與光緒帝相對平等對話的、參預高層政治决策的、以康本人爲核心的機構,來主導改革運動;同時也說明了康、梁對科舉、學校、譯書方面的內容比較熟悉,其改革建策亦被清政府所采納;他們設立政府經濟部門、專利法等項建策,清政府交給職業官僚;而關於財政與外交,康、梁没有相應的知識,建策多爲不妥甚至失誤,清政府也没有采納。康、梁是優秀的變法倡導者,卻不是合適的新政策略家。由此,作者得出結論:戊戌變法是以西方化爲方向、以强國爲目標的改革運動;而康有爲不是能將中國政治帶上軌道的人,戊戌變法若真要獲得成功,仍會有許多磨難。
- 茅海建
- “張之洞檔案”閲讀筆記之四 張之洞與《時務報》、《昌言報》——兼論張之洞與黄遵憲的關係被引量:3
- 2011年
- 《時務報》是戊戌變法期間最重要的刊物,張之洞因汪康年而與之關係甚深。當康有爲有意將《時務報》改爲官報以歸梁啓超掌控時,汪康年在張之洞的支持下,將之改爲《昌言報》,企圖以《時務報》的"空名"給康有爲。本文根據"張之洞檔案"中的大量電報、書信,揭示了這一過程中的種種内幕,展示了許多以往不清楚的細節,並由此引發關於"百日維新"命運的思考。本文還集中地考察了張之洞與黄遵憲之間的關係,並説明黄遵憲政治地位的盛衰與張之洞甚有關聯。
- 茅海建
- 張之洞與陳寶箴及湖南維新運動被引量:10
- 2011年
- 本文详细叙述了张之洞与陈宝箴自光绪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谊,说明陈宝箴是张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实弹章,慈禧太后误以为陈宝箴曾保举康有为而将之革职,张之洞根据陈宝箴的请求,保全了长沙试办的保卫局。
- 茅海建
- 关键词:张之洞陈宝箴湖南维新运动李维格《孔子改制考》
- 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
-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完成了两部理论性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受到当时人的极大关注,也有一些学者将之误为康有为变法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在戊戌之后宣称,康有为戊戌时期已有"大同之学",但因康有为的《大同书》刊印甚晚...
- 茅海建
- 文献传递
- 拒绝捧场应景式书评
- 1999年
- 80年代开始,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学术著作的大量出现,改变了以往近代史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学术著作甚少的状况。90年代,近代史学术著作的数量达到一个高潮,由于合作出版、印数偏低、购书经费等因,其具体数目,恐怕连图书馆都难以查清。此一现状说明,近...
- 茅海建
- 关键词:书评近代史研究学术著作捧场应景学术规范
- 1841年虎门之战研究被引量:10
- 1990年
- 1841年虎门之战,是鸦片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作战。它不仅对那次战争的军事、政治形势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极有价值的战例。150年来,对此的叙说、评论、研究从未间断。笔者企图从军事的角度来研究这一战例,得出新的结论来。
- 茅海建
- 关键词:虎门之战政治形势《鸦片战争》战争史军事战例
- “張之洞檔案”閲讀筆記之六 戊戌前後諸政事(下)
- 2012年
- 四 光绪二十二年查验刘鹗的假资产证明
刘鹗(1857--1909),江苏丹阳人,寄籍山阳(今淮安),字云搏,又字铁云、公约等,号老残。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所着《老残游记》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其父刘成忠,曾任御史、河南汝宁知府、南汝光道,为其在官场上交游开辟了通道。
- 茅海建
- 关键词:政事《老残游记》近代文学史谴责小说知府交游
- 心中要有读者:经历与体会
- 2020年
- 年龄大了,方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之理。(《孟子·离娄上》)我是一个念书少的人。小学念到五年级便“文革”了,中间空了“文革”的十年,然后上大学了。大学只念了三年(“工农兵学员”),硕士研究生只念了两年(入学时学位条例尚未颁布)。加起来在学校里只念了十年书。我经常自嘲,我是从高尔基《我的大学》那种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让我来说“如何才能写好论文”,只好苦笑。这是经受过严格训练的东、西洋博士才可以说的话。虽说我这几十年也写了那几百万字,可好好坏坏,是要让读者来评判的。我不敢去教别人,就说说自己的两段人生经历与两次读书体会。
- 茅海建
-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位条例读书体会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