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敏

作品数:31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急性
  • 6篇免疫
  • 6篇骨髓
  • 5篇粒细胞
  • 4篇血液
  • 4篇综合征
  • 4篇化疗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造血

机构

  • 13篇桂林医学院附...
  • 12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冈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美国橡树岭国...
  • 1篇海南省农垦三...
  • 1篇黑龙江农垦总...

作者

  • 28篇董敏
  • 12篇洪珞珈
  • 9篇赵红丽
  • 8篇孔德胜
  • 5篇施婺丹
  • 4篇张宇晶
  • 3篇刘冯
  • 3篇林文远
  • 2篇肖丁华
  • 2篇伍志梅
  • 2篇唐爱林
  • 2篇周琴
  • 2篇唐荣芳
  • 2篇沈慧君
  • 2篇王京华
  • 2篇孙国勋
  • 2篇谢蕊
  • 2篇平超强
  • 1篇郭博
  • 1篇马宁

传媒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黑龙江医学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DC、CI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树突状细胞(DC)是初级免疫应答的激发者,是最有活力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可以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逃逸。未成熟DC细胞从细胞外捕获各种抗原信息,成熟DC细胞传递各种抗原信息给宿主淋巴结的T细胞,激活抗原相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另外,亦可通过影响B细胞的增殖,不同程度的活化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异质细胞群,是较LAK细胞溶瘤活性更强的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对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抗肿瘤效应,具有非MHC限制性的杀瘤特点。二者联合培养及应用又增强了各自的活性。DC细胞与CIK细胞对于白血病的疗效不仅在实验室得以证实,而且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其在清除微小残留病以及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细胞制备技术的完善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自体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逐渐获得众多专家的认可。中国卫生部已经把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做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批准号200984。本文就目前DC、CIK、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张宇晶董敏平超强赵红丽孔德胜洪珞珈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治疗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15例的近期疗效
2008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化疗治疗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5例,均为rAd-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前后检测p53癌基因蛋白阳性率、肿瘤标记物等,观察不良反应.卡氏评分评估体力状态的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受益.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73.3%(11/15),有效率33.3%(5/15).不良反应多为自限性.p53癌基因蛋白治疗前阳性率为52.4%,治疗后为50.7%,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卡氏评分平均提高≥10分.结论:rAd-p53腺病毒联合化疗可能对化疗耐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效;患者可耐受该种治疗.
董敏洪珞珈谢蕊赵红丽赵薇
关键词:基因疗法蛋白质P53癌基因蛋白质类
三氧化二砷隔日给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王京华李晓云董敏戴海滨关悦刘芳张延清张剑郭博刘娟陈曦刘娜苏雁华王孟学王芝琪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C-CIK对K562/A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对K562/A细胞株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在体外加入多种细胞因子经诱导生成DC及CIK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将DC细胞内加入K562/A细胞裂解物致敏后,再与CIK细胞混合培养48小时。将致敏后的DC-CIK细胞与K562/A及K562分组培养后以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dr1基因表达的情况,PBMC作为对照组。结果:RT-PCR中可见K562/A+DC-CIK组中mdr1 mRNA表达较K562/A明显降低,经荧光定量PCR观察到K562/A内mdr1 mRNA表达为K562的10.27倍、K562/A/PBMC略低于未处理的K562/A(P>0.05),K562/A/DC-CIK细胞中mdr1 mRNA含量较K562/A、K562/A/PBMC少(P<0.05)。DC-CIK细胞与细胞株混合培养后,mdr1基因表达较混合培养前明显降低。结论:实验数据显示DC-CIK可使耐药细胞株内mdr1基因表达下调。但K562与DC-CIK混合培养后该基因降低不明显,提示该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着基础表达,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内稳态。目前针对逆转白血病耐药的研究较少,需要多进行相关研究以拓宽细胞免疫治疗在逆转耐药领域的应用。DC-CIK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抗肿瘤方法。本实验将为下一阶段研究逆转耐药的机制提供依据,DC-CIK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成为逆转肿瘤耐药的新方法。
平超强张宇晶孙国勋董敏周鑫磊平家奇刘晔洪珞珈
关键词:K562逆转耐药
探索PBL联和CBL教学在血液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可行性被引量:13
2018年
住院化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是目前医学本科生过渡为一个临床医生的必经阶段,血液病学在内科学中属于专业性较强且与基础研究联系密切的学科。在有限的时间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对血液内科规培医生进行培训的教学需求[1]。
董敏刘小高
关键词:CBL教学法PBL教学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表型及淋巴样小巨核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法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联碱性磷酸酶酶标法对14例MDS患者和7例正常人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且对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骨髓普通瑞氏染色在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可提高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MDS患者CD 41+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表达异常增高,且随RA/RA S向RAEB/RAEB-t进展,表达增高。CD 34和CD 13在RAEB/RAEB-t阶段表达异常增高;CD 33表达较正常人异常增高。随着RA/RAS向RAEB/RAEB-t病情进展,CD 33、CD 13表达逐渐增加;CD 14、CD 41无表达异常。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可进行形态学识别等优点,可提高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免疫表型检测可用于MDS的诊断。
董敏王京华晋青
关键词:血液病学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免疫表型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目前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砷剂方案是治疗APL的一线方案。关于ATRA联合砷剂治疗APL患者的现状和进展,本文回顾了近5年来国际主流医学刊物已发表的相关文章,包括病例个案报道、病例系列研究、临床对照研究等方面,为我国后续ATRA联合砷剂治疗APL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刘冯董敏肖丁华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砷剂
诱导培养加自体DC及CIK细胞回输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评价自体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AML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以31例AML患者为对象,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
董敏孔德胜洪珞珈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给予雷利度胺单药治疗,雷利度胺50mg/d,口服给药,连续给药21天,28天为一个疗程。结果:应用雷利度胺4(2~6)个疗程,5例有效,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因疾病迅速进展死亡退出试验。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例,中粒细胞减少4例,血小板减少1例,贫血1例。结论:应用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且易于耐受。
孔德胜赵红丽董敏孙国勋施婺丹洪珞珈
关键词:雷利度胺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3~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例HBV感染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和同期体检的10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及CD4^+CD25^+/CD4^+比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CD4^+CD25^+/CD4^+比例分别为(24.64+9.8)%vs(31.72+6.6)%,(4.05+3.7)%vs(3.61+1.2)%和(14.97+12.0)%vs(11.27+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33.0,51.5,55.0,P=0.075,0.575,0.742)。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比例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可能是HBV感染相关免疫耐受与ITP相关免疫调节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雯洁莫秋玉林文远林玮卓梅芳刘源蒋端凤董敏
关键词:HBV感染血小板减少症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