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珞珈

作品数:46 被引量:157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1篇细胞
  • 12篇白血
  • 12篇白血病
  • 10篇急性
  • 10篇干细胞
  • 7篇造血
  • 7篇基因
  • 6篇造血干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免疫
  • 6篇骨髓
  • 5篇血友病
  • 5篇疗效
  • 5篇化疗
  • 5篇恶性
  • 4篇造血干细胞移...
  • 4篇肿瘤
  • 4篇疗效观察
  • 4篇老年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3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5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哈尔滨血液病...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冈山大学
  • 1篇美国橡树岭国...
  • 1篇海南省农垦三...
  • 1篇黑龙江农垦总...

作者

  • 45篇洪珞珈
  • 17篇赵红丽
  • 14篇张宇晶
  • 13篇孔德胜
  • 12篇董敏
  • 8篇施婺丹
  • 6篇赵明明
  • 6篇平超强
  • 5篇孙国勋
  • 4篇沈慧君
  • 3篇康鹏云
  • 3篇高锦程
  • 2篇范艳玲
  • 2篇展昭民
  • 2篇杨沈秋
  • 2篇周晋
  • 2篇王树叶
  • 2篇李晓霞
  • 2篇张伯龙
  • 2篇杨惠芬

传媒

  • 10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黑龙江医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百姓生活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白血病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4
  • 2篇1996
  • 1篇1992
  • 2篇198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幼儿皮肤白血病1例
1996年
幼儿皮肤白血病1例史语实,洪珞珈,王晓慧,韩瑛,吴校英,姜福安患儿男性,14个月,2周前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咳嗽,发热,无喘憋,当日在乡卫生院注射先锋霉素V0.5g及地塞米松5mg,次日退热后从头面部开始出现红、紫色肿胀、浸润、斑块,皮疹迅速发展蔓延至...
史语实洪珞珈王晓慧韩瑛吴校英姜福安
关键词:皮肤白血病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5
1996年
细胞形态学和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实验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急性早幼粒细白血病(APL)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并可能是通过“原浆毒”作用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大剂量时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这三种作用的依次出现与治疗的累积量有关。认为砷剂是目前治疗APL的较理想药物。
张鹏胡龙虎周晋王树叶施福东邱风琴洪珞珈韩雪英杨惠芬李晓霞肖或君宋颖昭刘艳萍金镇敬吕明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急性白血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4
2012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严重受损,造成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SCs抑制同种异体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还能下调T淋巴细胞表面的活化分子CD25、CD38、CD69的表达。MSCs对DCs的分化、成熟和活化具有抑制作用,改变DCs的细胞因子分泌,使成熟的DCl分泌TNF-a减少,DC2分泌IL-10增加,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MSCs能够抑制IL-2和IL-15介导的NK细胞增殖,使IL-2刺激NK细胞分泌的IFN-y减少。通过这些机制来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时研究发现MSCs免疫原性较低。尤其脐带MSC,因为其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干细胞干预治疗AA的研究热点。
康鹏云周鑫磊张宇晶平超强李亮洪珞珈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
晨起是自查的好时候
2014年
早上起床后,浑身冒汗、嗓子干疼、手脚发麻……你有没有想过,这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其实,晨起时是人们自杏身体的最佳时机,通过一些现象可以看出你的健康状况,有的是疾病的先兆。
洪珞珈
关键词:自查身体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方式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7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不成熟的造血细胞在骨髓内聚集、不断扩增并抑制造血的一类疾病,其核心治疗方案近3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疾病的预后及生存率仍不理想。然而,目前针对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使得免疫治疗得到不断完善,因此免疫治疗可能成为今后治疗AML的有效方案,为该病的预后及生存率提供了新的武器。免疫治疗的执行方案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基因工程T细胞、单克隆抗体等)等多种途径,通过不同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最有效的治疗,通过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根除白血病细胞,能有效预防AML复发。移植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模式进展使得"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如基因工程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单克隆抗体、新型双特异性单抗,能特异性杀伤表达特殊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将成为AML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其他如自然杀伤细胞,结合NK细胞治疗可安全、有效降低AML复发风险,此外,增强NK细胞活性可能是今后最佳的白血病治疗方案。虽然现在仍然有部分方案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免疫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AML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目前AML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分子学机制进行综述。
林婧祎张宇晶高锦程洪珞珈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ematoporeticstem cell,HSC)以外的另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
洪珞珈赵明明张宇晶
文献传递
诱导培养加自体DC及CIK细胞回输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评价自体DC与CIK细胞免疫治疗AML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以31例AML患者为对象,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
董敏孔德胜洪珞珈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1水平的变化
2008年
回顾性分析2003-03/2007-0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髓移植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8~55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5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只有1例HLA—CW位点亚型不合,其余HLA全部相合,1例无关骨髓移植HLA全部相合。观察全部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的水平。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1,血小板恢复到20×10^9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d及18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1水平较移植前及未发生患者明显升高(P〈0.01)。提示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王志国范艳玲卢润章王晓丹展昭民张伯龙马军洪珞珈
关键词:细胞因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给予雷利度胺单药治疗,雷利度胺50mg/d,口服给药,连续给药21天,28天为一个疗程。结果:应用雷利度胺4(2~6)个疗程,5例有效,2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因疾病迅速进展死亡退出试验。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4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3例,中粒细胞减少4例,血小板减少1例,贫血1例。结论:应用雷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有效,不良反应轻微且易于耐受。
孔德胜赵红丽董敏孙国勋施婺丹洪珞珈
关键词:雷利度胺难治复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友病A凝血因子抑制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血友病A患者在输注凝血因子Ⅷ(FⅧ)浓缩物进行替代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中和抗体(即抑制物)的产生。抑制物产生后可降低或抵消FⅧ浓缩物的作用,加大出血风险及治疗难度。因此,在抑制物形成的背景下,控制出血事件及清除抑制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旁路治疗及免疫耐受诱导治疗是目前血友病A抑制物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鉴于上述两种方法的限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临床试验中的新颖独特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血友病A抑制物患者的出血。
刘炎炎赵明明洪珞珈
关键词:血友病A抑制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