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奕峰
- 作品数:36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T淋巴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分布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弥漫大B淋巴瘤3例及外周T淋巴瘤3例患者的外周血或淋巴结T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对照组为健康人8例。结果:对照组健康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全部24个Vβ亚家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均呈限制性表达,外周T淋巴瘤2例和弥漫大B淋巴瘤1例Vβ亚家族呈限制性表达,另外3例表达未受抑制。而淋巴瘤患者淋巴结标本Vβ亚家族全部呈限制性表达。结论:TCR基因重排对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 杨力王信峰姜胜华尤学芬蔡奕峰刘红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VCD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 2015年
-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老年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18例,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D组15例,采用硼替佐米、脂质体多柔比星、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化疗后,VCD组总体有效率(ORR)为83.3%(15/18),其中完全缓解(CR)33.3%(6/1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2.2%(4/18)、部分缓解(PR)27.8%(5/18);VDD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26.7%(4/15)、VGPR 33.3%(5/15)、PR 26.7%(4/15)。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VCD组ORR为88.9%(16/18),其中CR 38.9%(7/18)、VGPR 33.3%(6/18)、PR 16.7%(3/18);VDD方案组ORR为86.7%(13/15),其中CR 33.3%(5/15)、VGPR 33.3%(5/15)、PR 20%(3/15)。两组间的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微,为1∽2级,未见4级不良反应发生。VCD组和VDD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周围神经病变(55.5%vs.46.7%)和血小板减少(33.4%vs.46.6%)。结论:VCD方案和VDD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以推荐作为较好的一线治疗方案。
- 杨熙王信峰林赠华杨力蔡奕峰张亚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
- R2-CHOP方案治疗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1例
- 2023年
- 患者,男,57岁,因“发现右下肢皮肤肿块3个月”于2018年8月22日至我院就诊。行皮肤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提示:CD79(+),CD20(+),CD3(-),CD56(-),CD138(-),EB病毒编码小RNA(-),T细胞胞浆内抗原1(-),颗粒酶B(-),CD5(-),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髓过氧化物酶(-),Bcl-2(+),Bcl-6(弱+),c-Myc(+)
- 王菲尤学芬蔡奕峰林赠华曹鑫王越钱娟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HOP方案皮肤肿块CD138CD56组织病理活检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临床特征及地西他滨疗效分析
- 2019年
- 目的观察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临床特征,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效果。方法记录统计20例CMML患者血常规三系数值和骨髓情况并分析总结临床疗效。结果20例CMML患者血红蛋白52~140(87.01±17.30)g/L,贫血16例,白细胞平均(19.2±2.09)×10^9/L。其中白细胞小于4×10^9/L 1例(5.00%),(4-10)×10^9/L 7例(35.00%),大于10×10^9/L 12例(60.00%)。单核细胞中位数(1.5~46.28)×10^9/L,平均(2.78±1.67)×10^9/L。20例患者中脾肿大12例(60.00%),肝功能异常1例(5.00%),外周血未出现原始细胞。骨髓象结果:原始细胞(9.02±1.78)%。骨髓增生明显活跃9例,极度活跃6例,活跃3例。骨髓活检Gomori+18例(90.00%),Gomori++2例(10.00%)。20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1例(5.00%),为+8,染色体正常19例(95.00%)。进行二代测序4例,TET2基因突变2例;20例患者JAK2(V617F)及BCR-ABL基因正常。地西他滨治疗4个周期后,总反应率为55.00%;随访生存时间1~42个月,平均(20.28±7.34)个月。结论CMML多为高龄,男性比例高,染色体异常少见,地西他滨可明显延长CMML生存时间,相对传统非地西他滨治疗可以获得较高完全缓解及骨髓完全缓解。
- 吴霞蔡奕峰
- 关键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地西他滨
-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李庆林赠华蔡奕峰滕镕杨熙尤学芬
- 医学人文关怀在内科操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尝试结合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提高内科操作教学的效果。方法 :通过采集病史,医患沟通等方式加强医患的感情;带教老师进行规范操作演示,讲解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学习,以好带差,提高大家学习积极性。结果:在内科操作考核中,参加研究的49例学生中,有46例(93.9%)考核成绩达到80分以上,39例(79.6%)考核成绩达到90分以上。结论:贯穿医疗活动中的医学人文关怀为内科操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明显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医学人文精神。
- 杨力王信峰黄红铭李俊宏徐瑞容刘红蔡奕峰
- 关键词:医学人文关怀内科学教学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它血栓性微血管疾病诊断和疗指南学习体会
- 蔡奕峰刘红吴德沛
- 乌索酸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78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乌索酸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Hut-78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10、20、40、80 μmol/L)乌索酸作用不同时间(4、12、24、48、72 h)对Hut-7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早期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乌索酸作用后Hut-78细胞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p50、p52和p100亚基蛋白,以及caspase-8、3、9蛋白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PCR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不加药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乌索酸作用组Hut-78细胞的增殖均受抑制(P值均<0.05);AnnexinⅤ+/pI-细胞比例均升高(P值均<0.05);经10、20、40、80 μmol/L乌索酸处理Hut-78细胞72 h后,Hut-78细胞NF-κBp65、p50蛋白和VEGF、COX-2 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值均<0.05),caspase-8、3、9蛋白表达均增加(P值均<0.05);NF-κBp100、p5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上述作用均呈剂量和(或)时间依赖性(P值均<0.05).结论 乌索酸抑制Hut-78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促其凋亡有关,经过死亡受体和线粒体途径完成;影响NF-κB经典信号路径可能是其机制之一,VEGF和COX-2可能也参与其中.
- 杨力施文瑜王信峰周鹭蔡奕峰刘红吴德沛
- 关键词: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乌索酸
- 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以骨髓纤维化起病的淋巴瘤诊断及相关治疗。结果该病例诊断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1年前有脾切除史,术后标本示脾淤血伴髓外造血。患者予多次输注红细胞、冷沉淀,予激素及抗乙肝病毒治疗等,血象较前逐渐好转,病情稳定后激素改口服出院,门诊随访。结论脾切除术治疗骨髓纤维化应权衡利弊,及时早期完善Coombs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继发骨髓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与淋巴瘤累及骨髓后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 李庆林赠华蔡奕峰滕镕杨熙尤学芬
- 关键词:淋巴瘤骨髓纤维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Th17细胞和白介素-17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中的免疫调控研究
- 一、Th17细胞和IL-17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清髓性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研究Th17细胞和IL-17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 ...
- 蔡奕峰
- 关键词:TH17细胞白介素-17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