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污名
  • 3篇内隐
  • 3篇临终
  • 3篇临终者
  • 2篇大学生
  • 2篇同性恋
  • 2篇内隐态度
  • 2篇外显
  • 2篇外显态度
  • 2篇临终关怀
  • 2篇艾滋病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质化研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表征
  • 1篇神经质
  • 1篇内隐联想测验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保健

机构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薛艺
  • 3篇刘潇肖
  • 2篇崔立中
  • 1篇邢宽
  • 1篇于鸿雁
  • 1篇张茜

传媒

  • 1篇中国校医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与污名者接触对大学生公众距离、认知操作影响
研究考察实验室中,大学生与虚假被试扮演的同性恋、艾滋病者接触时公众距离、认知操作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与同性恋、艾滋病者接触时公众距离显著增加,认知操作未受显著影
薛艺刘潇肖
关键词:污名艾滋病同性恋
课间心理保健操预防神经质偏常发展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为了解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对神经质偏常发展的人群的改善效果。方法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于中学生中神经质偏常发展人群进行筛选(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分数的标准分数大于61.5),使用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进行训练。结果发现偏常做操组前测与后测神经质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P<0.01),且具有一定的效果保持性(前测与跟踪测试神经质分数比较:f=25.5,P<0.001)。结论学生课间心理保健操对于人群中的神经质偏常发展的状况有所改善,并且具有一定的保持作用。
薛艺邢宽崔立中
关键词:艾森克人格问卷青少年保健服务
接触污名对象时对大学生内隐态度与认知操作的影响
<正>研究考察实验室情境中,大学生与虚假被试扮演的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接触时,个体的内隐态度及包括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在内的认知操作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学生与艾滋病、同性恋污名对象接触时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态度、消极...
薛艺刘潇肖
关键词:污名艾滋病同性恋内隐态度
文献传递
临终者的污名机制:基于内隐外显态度、归因及社会表征的研究
<正>研究使用问卷、实验法,考察公众对污名临终者的内隐外显态度、归因及社会表征。结果显示:(1)60名大学生、研究生对临终者的内隐态度上,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185.53±278.95)ms长于相容任务反应时(765.6...
薛艺
关键词:污名临终者内隐态度外显态度归因社会表征
文献传递
对临终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质化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使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北京某临终医院的临终者、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进行观察、访谈。结果发现临终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临终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以及意识模糊等,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影响临终者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以及生理因素。临终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受到社会的重视,并且积极寻求临终关怀中的心理关怀。
张茜薛艺
关键词:临终者心理健康质化研究临终关怀
大学生对临终者的内隐与外显态度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考查大学生对临终污名者的内隐、外显态度。方法: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相应的外显测验,对安徽师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60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大学生在临终者内隐态度上,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185.53±278.95)ms长于相容任务反应时(765.62±199.10)ms;大学生对临终者外显态度均表现出消极态度,但对于临终关怀的态度表现出积极(1.54±0.52);被试的性别以及被试是否接触过临终者并不能改变内隐以及外显态度。结论:大学生对临终者具有负面刻板印象以及污名效应,临终关怀以及对临终者的偏见应该引起重视。
薛艺于鸿雁崔立中刘潇肖
关键词:临终者内隐联想测验污名临终关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