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振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212H指数:7
供职机构:墨尔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亚运会
  • 2篇文化
  • 2篇民族
  • 2篇广州亚运
  • 2篇广州亚运会
  • 2篇城市
  • 2篇城市更新
  • 2篇城中村
  • 2篇城中村改造
  • 1篇整治工程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性
  • 1篇社会
  • 1篇身份
  • 1篇神圣
  • 1篇神圣空间
  • 1篇石门坎
  • 1篇世俗
  • 1篇天堂
  • 1篇土地集约化

机构

  • 11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市广播电...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墨尔本大学

作者

  • 11篇袁振杰
  • 3篇朱竑
  • 2篇黄文炜
  • 1篇王敏
  • 1篇吴炆佳
  • 1篇何深静
  • 1篇吴智刚
  • 1篇杜芳娟
  • 1篇刘博
  • 1篇高权

传媒

  • 3篇人文地理
  • 2篇规划师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镇化背景下村落神圣空间政治性的建构——以广州A村宗祠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文章以广州某古村落的改造为例,关注宗祠的神圣性建构以及其面对快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等世俗力量时的政治响应。通过微观研究,发现:1宗祠政治性来源于其服务村民的世俗功能;2在宗祠受到外界世俗力量的侵占时,村民通过运用特定时空条件来施行"避让但不逃离"的巧妙战术进行抵抗,从而实现自身权力的宣示和表达。本文旨在从日常生活和空间政治性的角度重新认识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神圣空间的政治建构,为中国乡村和城镇化研究提供有益的研究视角。
袁振杰高权黄文炜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跨地方对话与地方重构——从“炼狱”到“天堂”的石门坎被引量:11
2013年
跨地方对话是地方内外系统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是理解地方意义的重要视角,对地方的建构和再造有独特作用。贵州石门坎大花苗(族)借助基督教会的进入,启动跨地方对话,通过西方生产技术和处世价值观的吸收及民族文化符号的重构,实现民族认同的重生,达成了民族崛起。大花苗(族)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地方话语权的获得及主体地位的体现,促使其民族"自我赋权",实现地方意义的重塑。以贵州石门坎为案例,结合地理学相关分支学科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跨地方对话对地方认同以及地方意义重构的作用,以期丰富跨地方的学术研究内涵、启迪少数民族文化觉醒,有助于他们能够正确把握并应对越加剧烈的外来文化的冲击。
袁振杰朱竑
关键词:民族认同
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被引量:17
2010年
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采取建筑抽疏、拆违建绿、恢复河涌、调水补水、文塔广场恢复整治、建筑立面整饰与景观塑造等措施,规划打造"诗意广州",重现"一弯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风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亚运会对市场的激活有限、城市更新中行为与制度间存在矛盾冲突等,导致规划目的与实施产生脱节现象,因此要在服务公益、服务亚运的目标下进行制度创新,有效实现城市更新的多元目标。
赖寿华袁振杰
关键词:大事件触媒广州亚运会城市更新
广州亚运会旧城改造项目对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在亚运会背景下,广州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涉及众多社区及居民。广州琶洲村、至宝社区和万福东社区的社区更新采用了3种不同的改造模式,但因3个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居民社会网络范围较窄、社区归属感较强、低收入群体对社区的依赖性较强,更新改造项目缺乏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需求的全面考虑,给3个社区的居民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被改造社区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实际上成为了更新改造的社会成本承担者。
何深静袁振杰李洁华
关键词:亚运会城市更新旧城改造
传统节庆在地方认同建构中的意义——以广州“迎春花市”为例被引量:49
2012年
节庆是地理学研究地方认同的一个重要视角。广州"迎春花市"与广府人"年卅晚行花街"的传统民俗密不可分。一年一度的地方民俗节庆"迎春花市"作为广府地区的特质文化形式,在塑造地方认同中具有独特意义。本文基于新文化地理学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来搜集数据,对问卷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频数统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质量分析、因子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对访谈记录、网络资料等定性资料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1)地方认同形成过程包含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心理过程,迎春花市在这三个层面上都对地方认同的建构有积极作用。特别是,政府尊重民意举办花市之举措有利于促进地方认同的建构;(2)广州世居居民、父辈移居广州者、己辈定居者三类群体对迎春花市的认同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尽管,节庆能很好地将不同群体整合进更大的社区,但是新来者要成为"本地人",建立起地方认同仍需假以时日。这些发现将有助于理解广州不同文化身份市民的文化融合及地方认同的形成原因。
刘博朱竑袁振杰
关键词:传统节庆
商品化、主体性和地方性的重构——再造的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被引量:15
2013年
远离自己日常生活的地方,来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与自己生活的地理区域迥异的旅游地旅行,是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力。旅游目的地最核心的竞争力源于差异性,即本身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内涵与意义,亦即地方性。正如艾尔斯(Eyles)所说,“地方”是一种“被感知的价值中心”,她超越了单纯的物质性,是充满意义且不断变化中的社会与文化实体④。
吴炆佳袁振杰
关键词:泼水节主体性文化传统
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被引量:57
2015年
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为案例地,重点关注乡村通过信息网络以全新的经济地位嵌入全球竞争,在此背景下其乡村性的建构与重构,并尝试剖析信息时代下乡村地方性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淘宝村"的出现凸显了全球信息网络对传统乡村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全球乡村"新型经济体的形成."淘宝村"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共同组成了国内乡村重构的第3种模式,乡村在信息网络的帮助下已然成为新的发展极,挑战着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霸权地位.在全球化与互联网对乡村性的重构处于持续的动态过程中,传统乡村的生产方式及村民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村民对乡村的理解趋向多元化,逐步发展出全球视野,对个人的事业观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内涵.
吴昕晖袁振杰朱竑
旅游发展背景下土地集约内涵研究--以广东巽寮湾和海陵岛滨海旅游区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当前关于土地集约化内涵的讨论主要在城市经济发展为主的测量视角.然而,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土地开发强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土地开发模式和主题越趋多元化.鉴于旅游开发对比城市开发区和新区开发而言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多元性的发展背景,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利用应有新的理论内涵.因此,从旅游发展背景出发,重新审视土地集约发展的新内涵.通过分析广东巽寮湾和海陵岛这2个典型滨海旅游区的土地开发历程,采用文本收集与对比分析方法,发现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土地集约化内涵可以做出新的解读:土地开发的公有化原则是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必要前提;土地开发的话语主导原则是土地集约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土地开发主题的多元化原则是土地集约化发展的未来导向;土地开发的和谐化原则是土地集约化发展的稳定保障;土地开发的时序性原则是土地集约化发展的营销支撑.从旅游发展背景出发,重新审视土地集约发展的新内涵,预计不仅可丰富当前土地集约发展的理论内涵,且可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有序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吴智刚袁振杰
关键词:土地集约化滨海旅游
地方、地方性与城中村改造的社会文化考察——以猎德村为例被引量:35
2015年
本研究尝试从地方性角度出发,分析城中村地方性的形成机制和体现方式,利用历史演进的分析方法考察城中村改造前后地方性解构与重构现状。从地方等核心概念出发,探讨地方性的社会建构体系及特征,并认为地方性从景观、文本、符号及感知四个维度进行持续的社会建构。结合广州猎德村整体改造为案例发现地方性的建构与时空元素紧密相关,镶嵌在地方的发展过程,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中国城市化中地方性研究框架;现实上为更深入理解城中村改造与地方性的关系,为更好地推进城市更新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文炜袁振杰
关键词:城中村
建国初期西方住区规划思想本土化特例——广州华侨新村被引量:5
2015年
文章以广州华侨新村为对象,通过收集历史文本、实地勘查和深度访谈,总结了在建国初期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建设中,中西规划建设思想的对碰和融合。研究发现,广州华侨新村是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背景下特殊存在的首批带私有性质的居住区类型,住区总体空间布局、街道系统及建筑设计(平面、户型、层数等)体现了与同一时期苏化和单位制度下的工人新村不同的规划思想,是融合了岭南特殊的地方和人文特性后所产生的具有西方现代特征的居住小区。文章指明了现代城市规划开端时期的中西方规划思想的交集和实践的历史,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国住区规划与世界住区规划的思想交互和对话及其所产生的学科意义。
王敏袁振杰赵美婷
关键词:住区规划规划思想华侨新村本土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