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颖谦
-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2011年
-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l例(66眼)。其中PDRlV期20眼,V期33眼,Ⅵ期13眼。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改善:PDR1V期19眼(95.0%),V期28眼(84.8%),Ⅵ期13眼(38.5%)。术后视力低下者多伴有明显的糖尿病黄斑病变。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医源性裂孔7眼(10.6%);玻璃体积血,术中17眼(25.8%),术后7眼(10.6%);角膜上皮延期愈合9眼(13.6%);角膜水肿8眼(12.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使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避免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再次手术。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 杨瑞明沙翔垠谭颖谦曾明兵郑瑜樊飞红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晶状体超声乳化晶状体人丁玻璃体切除术
- 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变应原筛选及预防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观察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患者气源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预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7种吸入性变应原对广东地区138例患有变应性结膜炎的患者进行皮内试验。结果138例符合条件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的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以螨(122/138,88.41%)最高,其次为屋尘(88/138,63.71%)、刺苋菜(87/138,63.04%)、蟑螂(79/138,57.24%)、秋季花粉(75/138,54.35%)、垫料(75/138,54.35%)、蚕蛹(74/138,53.62%)、蜜蜂(65/138,47.10%)等。结论螨、屋尘是广东地区变应性结膜炎的最常见变应原,临床上应重视环境对其预防的重要意义。
- 杨瑞明赖荷沙翔垠郭露萍周萍谭颖谦郑瑜
- 关键词:变应性结膜炎皮内试验变应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 2002年
-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 231例(269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 39例(40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 12眼;人工晶体先学部前囊固定 13眼,睫状沟内植入 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防 l-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 33眼(82.5%),≥1.0者 19眼(47 5%);矫正视力≥0.5者 38眼(95%),≥1.0者 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玻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 李林姚达强郭露萍陈振谦郑瑜谭颖谦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
- Foxp3-924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结膜炎关系探讨
- 2014年
- 目的 对尘螨诱导引起变应性结膜炎的患者行Foxp3-924 (rs2232365)基因分型,探讨Foxp3-924 (rs2232365)基因与尘螨变应性结膜炎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对照研究.对2007~2011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应用PCR-SSP技术为80例无亲缘关系的尘螨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和103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行Foxp3-924 (rs2232365)基因分型.结果 Foxp3-924位点AA基因型频率在变应性结膜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 (26/80) vs.23.3% (24/103),x 2=1.92,P>0.05);GA基因型在变应性结膜炎患者中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GG基因型在变应性结膜炎患者中的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与正常人相比,Foxp3-924 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上升,G等位基因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7,P<0.01).结论 Foxp3-92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结膜炎显著相关.
- 杨瑞明赖荷沙翔垠陈盛强谭颖谦刘志平郑瑜陈卫芳
- 关键词:多态性
- 游离移植后长期存活的兔颌下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2007年
-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后长期存活的兔颌下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兔颌下腺细胞。方法将移植成功后存活8个月的兔取出移植的颌下腺,进行细胞培养,观察其细胞生长特性,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及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并与培养的正常颌下腺细胞进行对比。主要指标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移植颌下腺细胞组与正常颌下腺细胞组具有相似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移植颌下腺细胞组细胞周期的G1期、S期及G2期各时相细胞增值百分比分别是(82.7±2.10)%、(6.2±0.98)%、(11.2±1.24)%,正常颌下腺细胞组各时相分别是(82.0±2.06)%、(6.3±1.12)%、(11.7±1.35)%,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同时两组具有相似的细胞生长曲线。结论游离移植后长期成活的兔颌下腺细胞与非移植的正常颌下腺细胞具有相近的细胞生长特性,去除神经支配后游离移植的颌下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
- 沙翔垠陈家祺郑健樑苏杭郑瑜杨瑞明曾敏智吴兴萍谭颖谦
- 关键词:颌下腺细胞生物学
- 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 杨瑞明沙翔垠陈卫芳谭颖谦彭娟郑瑜
-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
- 不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影响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临床自身对照研究.将2009年3月至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96例(112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34例(39只眼);B组11:00钟方位透明角膜切口26例(31只眼);C组角膜曲率引导下透明角膜切口(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36例(42只眼).比较3组病人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1周、3组间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C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A、B组(P值均〈0.05),而A组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著小于A、B组(P值〈0.05).结论 角膜曲率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对白内障手术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最小,并有利于术后视力较快恢复.
- 谭颖谦沙翔垠姚达强杨瑞明陈卫芳
- 关键词: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角膜曲率散光
- 螨脱敏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观察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002~2007年间122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在脱敏治疗前后眼痒、眼充血的评分,比较血清尘螨特异性IgE及EOS水平.结果 122例患者完成脱敏治疗并进行了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检测.眼痒积分由(2.2±1.1)降至(0.5±0.3)(P〈0.01),眼充血由(1.8±0.9)降至(0.4±0.3)(P〈0.01);血清尘螨slgE及EOS由治疗前的(41.01±6.96)KUA/L、(0.698±0.378)×10^9/L,分别降至(32.06±2.98)KUA/L(P〉0.05)、(0.119±0.127)×10^9/L(P〈0.01).临床完全控制率64.75%,良好控制率31.97%.122例中有8例出现轻度局部不良反应,2例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尘螨过敏的变应性结膜炎患者进行尘螨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杨瑞明沙翔垠赖荷陈卫芳谭颖谦曾明兵罗春云
- 关键词:变应性结膜炎脱敏作用免疫性尘螨
-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玻璃体疾病
- 目的:探讨复杂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法:18例23眼均有玻璃体积血及中等程度以上的白内障,6眼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平均眼压35~ 52mmHg)。年龄55岁~82岁,其中13例18眼为糖尿病视
- 沙翔垠郭露萍方秋云杨瑞明郑瑜吴兴萍曾敏智谭颖谦
- 文献传递
- 网络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介绍了网络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网络教学手段的优势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加强眼科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同时,对网络教学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改进意见。
- 陆穗沙翔垠曾明兵郑瑜谭颖谦
- 关键词:网络教学传统教学眼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