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丽梅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亚热带
  • 2篇土壤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2篇常绿
  • 2篇常绿阔叶
  • 2篇常绿阔叶林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效磷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多样性
  • 1篇中国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石栎

机构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4篇邹丽梅
  • 2篇项文化
  • 1篇方晰
  • 1篇雷丕峰
  • 1篇杨丹
  • 1篇许玉庆
  • 1篇文丽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16
2014年
在1hm2(100 m×100 m)石栎(Lithocarpus glaber)-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常绿阔叶林内100个10 m×10 m小样方的中心位置,按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C)和全氮(N)含量。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地质统计软件(GS+Version 9)的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定量研究该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C和全N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地土壤有机C含量平均值为18.61 g/kg,变化范围为9.53—39.40 g/kg,全N含量平均值为1.63g/kg,变化范围为0.73—3.32 g/kg。土壤有机C半方差函数的理论模型符合球状模型,全N半方差函数的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土壤有机C和全N的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且空间自相关程度均为中等程度。分形维数反映了有机C和全N空间格局差异及尺度依赖特征,有机C分形维数较大,空间格局比全N略为复杂。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1hm2森林内土壤有机C和全N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的梯度变化。土壤有机C含量与海拔、凹凸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林地凋落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N含量与海拔、凹凸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地凋落物量呈正相关,反映出土壤N的淋溶特性。
杨丹项文化方晰樊纲惟许玉庆文丽邹丽梅
关键词:地统计学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常绿阔叶林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化格局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中国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NERN)的监测数据,分析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随纬度、经度和海拔的空间变化格局。植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结果表明:沿纬度梯度(从南向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草本层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先下降后升高。沿经度梯度(自西向东),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木层的变化趋势与乔木层相反,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层次的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海拔垂直梯度上,随着海拔的升高,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峰值偏向于低海拔;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邹丽梅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丰富度指数
亚热带6个树种细根形态比较与根序分级构型研究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并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器官,在生态系统尺度上,细根生产和周转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细根的识别、构型与功能研究成为植物学和生态学...
邹丽梅
关键词:细根形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4年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分布,无明显分布规律。林地土壤全P含量与海拔和凹凸度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及腐殖质层全P含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效P含量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其与凋落物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全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樊纲惟项文化雷丕峰邹丽梅
关键词:全磷有效磷常绿阔叶林影响因素亚热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