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针刺
  • 1篇低频振幅
  • 1篇压痛阈
  • 1篇针刺效应
  • 1篇针刺镇痛
  • 1篇针刺镇痛效应
  • 1篇体质
  • 1篇痛阈
  • 1篇人大脑
  • 1篇足三里
  • 1篇敏感度
  • 1篇脑功能
  • 1篇静息态
  • 1篇静息态脑功能
  • 1篇功能性
  • 1篇功能性磁共振
  • 1篇功能性磁共振...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谢洪武
  • 2篇宋云娥
  • 2篇李学智
  • 2篇李腊梅
  • 2篇郭仲杰
  • 2篇吕发金
  • 2篇唐曦
  • 1篇任毅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静息态脑功能MRI观察不同敏感度体质人群的针刺镇痛效应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研究针刺腧穴引起的中枢效应,探讨不同敏感度体质因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方法筛选3组典型体质的健康志愿者,分为不敏感组、正常组和敏感组,每组15例。测定各组针刺左足三里穴前后的试验压痛阈值,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镇痛效应。2周后,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受试者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扫描,计算并比较各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结果①正常组和敏感组针刺前后压痛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不敏感组在左颞下回、左梭状回ALFF值降低,未见ALFF值增高脑区;正常组在双侧小脑后叶、脑干、边缘叶、颞下回、右尾状核ALFF值增高;在左中央后回、左中央前回、双侧枕叶ALFF值减低;敏感组在双侧小脑后叶、颞下回、梭状回、额叶、基底节、前扣带回、右缘上回、右补充运动区、左岛叶ALFF值增高;在左颞中回、左中央后回、后扣带回、双侧枕叶ALFF值减低。结论不同敏感度体质因素影响针刺镇痛效应,其中枢神经调控机制可能与针刺引起不同的脑区响应网络相关。
李腊梅李学智吕发金郭仲杰宋云娥谢洪武唐曦
关键词:体质针刺效应低频振幅
针刺对不同敏感度正常人大脑局部一致性影响差异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求不同敏感度体质因素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及其中枢神经调控机制。方法:筛选3种典型体质的健康受试者,分为不敏感组、正常组、敏感组各15例,测定针刺足三里穴前后的实验压痛阈值,比较针刺对不同组别受试者的镇痛效应。采用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针刺前后受试者脑内静息态BOLD成像数据,运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观察局部脑区自发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结果:1.针刺前后压痛阈比较,敏感组、正常组压痛阈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敏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后与针刺前ReHo值比较,获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校正前P<0.005):①不敏感组未见ReHo值增高脑区,ReHo值减低脑区有:左梭状回、左颞下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中央前回;②正常组ReHo值增高脑区有:左脑干、右小脑后叶、右海马旁回、右梭状回、左角回、颞叶、左额叶等,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双侧枕叶、右颞上回等;③敏感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左脑干、双侧小脑后叶、左颞下回、基底节、左岛叶、前扣带回、额叶、顶下小叶、右辅助运动区,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双侧枕叶、梭状回、中央后回、右后扣带回、左颞叶、左旁中央小叶等。结论:①针感是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重要因素,与不同敏感度体质密切相关。②相关脑区ReHo值变化可能是体质影响针刺效应的中枢调控机制。
李腊梅吕发金郭仲杰宋云娥谢洪武唐曦任毅李学智
关键词:压痛阈针刺足三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